第141章
不错啊,这么一个小县城里,还有如此心理素质的官员,自己真是小瞧天下英雄了,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地念道。
“杨主任,今天我们就是私人聊天,你不是你们县委办的主任,我也不是投资商,今天我们所聊的内容,我也会迅速地忘记,相当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你看如何?”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
“这就最好了。”杨海帆知道冯啸辰的意思,笑着应道。
冯啸辰道:“那好,既然是闲聊,就请杨哥说说看,你打算怎么劝我把企业办到桐川去。”
“呵呵,那我托个大了。”杨海帆听到冯啸辰称他为哥,也不推辞,而是欣然接受,他这会也是豁出去了,就赌一赌冯啸辰的胸襟。既然冯啸辰年纪轻轻就能被委任为副处长,想必胸中应当是有一些沟壑的,自己畏畏缩缩,反而会被人瞧不起,还不如张狂一些,没准能正中对方的下怀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冯处长引进这家德资企业,不把它放在京城,也不把它放在新岭,而是要在东山或者桐川之间选择一个落脚点,很显然是不希望它受到过多的干预。从冯处长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你吸引到的只是一笔投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因此你应当是更希望能够自主选择投资的方向,而不是受人左右。”杨海帆娓娓道来,有些想法已经超出了他此前的思考,几乎就是凭着直觉,脱口而出的。
“呵呵,那又如何?”冯啸辰笑着问道,心里对这个县委办副主任又多了几分佩服。自己透露的信息不算少,但能够这么快就悟出自己用意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身居高位的孟凡泽,另一个就是这个杨海帆了,还真是一个人才啊。
杨海帆从冯啸辰的问话中知道自己猜中了,于是胆子又大了一些,继续说道:“东山行署的想法,是拿出东山地区实力最强的鼓风机厂和东山机械厂来作为与你的合作对象,他们认为这个条件是非常优厚的。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违背了你的原始意图。”
“不是啊,我觉得能够和这两家企业合资,也是不错的,至少起点更高一些,我想,这两家企业的技术实力应当都是不错的吧?”冯啸辰故意地说道。
杨海帆道:“它们的实力的确不错,但如果你和这两家企业中的某一家合资,面临就是这家企业原有生产体系的转型问题,还有二、三百名职工的消化问题。这些职工中间,当然有技术很好,你非常需要的人,但同时也有一些是混日子、吊儿郎当的人,届时你将如何处置他们呢?”
“这么说,我如果和桐川的企业合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吗?”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道:“绝对不存在。如果有吊儿郎当不接受管理的工人,我们一定会将其调离,绝对不会给冯处长和德国客商带来任何麻烦。这一点我们桐川县是可以保证的,但东山行署就不一定能够做到了。东山机械厂是200多人的厂子,要想把厂里那些吃闲饭的工人清理掉,行署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杨海帆算是把自己的前途都押上去了。他今天在冯啸辰面前说的这些话,如果传到谢凯或者于长荣的耳朵里去,他这个桐川县委办副主任就算是当到头了。他不可能说这是范永康的授意,只能自己把这个拆领导台的责任全背下来。
杨海帆也想好了,如果真到那一步,他就让父亲在浦江找关系,把他调回浦江,从此不再回南江一步了。
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荐
“这个理由……勉强算是有一些道理吧。”冯啸辰淡淡地说道,“我还没来得及和于专员探讨这件事,也不好说东山行署能够给出什么样的条件。……那么,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有。”杨海帆毫不迟疑地答道,“建设用地、供水、供电、副食品供应等等方面,我们都会对合资企业开绿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还有,如果出现不法分子破坏正常生产秩序的问题,我们也会采取最严厉的手段予以打击,保证德国投资商和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哦,这倒不错,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德商在桐川县是可以得到超国民待遇的?”冯啸辰呵呵笑着问道。
“超国民待遇……”杨海帆咂摸了一下这个词,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道:“冯处长,我觉得这个词不太妥帖。我们会给德商提供更多的便利,但要说到超国民待遇,我觉得是不妥的。我们毕竟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不是腐朽的晚清政府,不能再培养出一批洋大人来,你觉得我这个想法对吗?”
“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们书记的看法?”冯啸辰尖锐地问道。
杨海帆又卡壳了。这的确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范永康给他交代的完全不是这样,虽然没有用到超国民待遇这个词,但话里话外透露的都是会给德商以最大程度的照顾,使其能够达到人挡杀人、神挡诛神的境地。对于范永康的这种观点,杨海帆是并不赞成的,而且他还有一点隐隐约约的感觉,认为眼前这个小处长应当与他想法是一致的。
“这一点,我没有向我们书记请示过。但我想,给外商提供方便是应该的,而这种方便如果上升到超国民待遇,就有悖我们引进外资的初衷了。”杨海帆委婉地说道。
“那我们的引进外资的初衷是什么呢?”冯啸辰步步紧逼,他很想听听,这位小官僚肚子里有多少货。
“杨主任,今天我们就是私人聊天,你不是你们县委办的主任,我也不是投资商,今天我们所聊的内容,我也会迅速地忘记,相当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你看如何?”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
“这就最好了。”杨海帆知道冯啸辰的意思,笑着应道。
冯啸辰道:“那好,既然是闲聊,就请杨哥说说看,你打算怎么劝我把企业办到桐川去。”
“呵呵,那我托个大了。”杨海帆听到冯啸辰称他为哥,也不推辞,而是欣然接受,他这会也是豁出去了,就赌一赌冯啸辰的胸襟。既然冯啸辰年纪轻轻就能被委任为副处长,想必胸中应当是有一些沟壑的,自己畏畏缩缩,反而会被人瞧不起,还不如张狂一些,没准能正中对方的下怀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冯处长引进这家德资企业,不把它放在京城,也不把它放在新岭,而是要在东山或者桐川之间选择一个落脚点,很显然是不希望它受到过多的干预。从冯处长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你吸引到的只是一笔投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因此你应当是更希望能够自主选择投资的方向,而不是受人左右。”杨海帆娓娓道来,有些想法已经超出了他此前的思考,几乎就是凭着直觉,脱口而出的。
“呵呵,那又如何?”冯啸辰笑着问道,心里对这个县委办副主任又多了几分佩服。自己透露的信息不算少,但能够这么快就悟出自己用意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身居高位的孟凡泽,另一个就是这个杨海帆了,还真是一个人才啊。
杨海帆从冯啸辰的问话中知道自己猜中了,于是胆子又大了一些,继续说道:“东山行署的想法,是拿出东山地区实力最强的鼓风机厂和东山机械厂来作为与你的合作对象,他们认为这个条件是非常优厚的。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违背了你的原始意图。”
“不是啊,我觉得能够和这两家企业合资,也是不错的,至少起点更高一些,我想,这两家企业的技术实力应当都是不错的吧?”冯啸辰故意地说道。
杨海帆道:“它们的实力的确不错,但如果你和这两家企业中的某一家合资,面临就是这家企业原有生产体系的转型问题,还有二、三百名职工的消化问题。这些职工中间,当然有技术很好,你非常需要的人,但同时也有一些是混日子、吊儿郎当的人,届时你将如何处置他们呢?”
“这么说,我如果和桐川的企业合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吗?”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道:“绝对不存在。如果有吊儿郎当不接受管理的工人,我们一定会将其调离,绝对不会给冯处长和德国客商带来任何麻烦。这一点我们桐川县是可以保证的,但东山行署就不一定能够做到了。东山机械厂是200多人的厂子,要想把厂里那些吃闲饭的工人清理掉,行署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杨海帆算是把自己的前途都押上去了。他今天在冯啸辰面前说的这些话,如果传到谢凯或者于长荣的耳朵里去,他这个桐川县委办副主任就算是当到头了。他不可能说这是范永康的授意,只能自己把这个拆领导台的责任全背下来。
杨海帆也想好了,如果真到那一步,他就让父亲在浦江找关系,把他调回浦江,从此不再回南江一步了。
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荐
“这个理由……勉强算是有一些道理吧。”冯啸辰淡淡地说道,“我还没来得及和于专员探讨这件事,也不好说东山行署能够给出什么样的条件。……那么,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有。”杨海帆毫不迟疑地答道,“建设用地、供水、供电、副食品供应等等方面,我们都会对合资企业开绿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还有,如果出现不法分子破坏正常生产秩序的问题,我们也会采取最严厉的手段予以打击,保证德国投资商和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哦,这倒不错,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德商在桐川县是可以得到超国民待遇的?”冯啸辰呵呵笑着问道。
“超国民待遇……”杨海帆咂摸了一下这个词,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道:“冯处长,我觉得这个词不太妥帖。我们会给德商提供更多的便利,但要说到超国民待遇,我觉得是不妥的。我们毕竟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不是腐朽的晚清政府,不能再培养出一批洋大人来,你觉得我这个想法对吗?”
“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们书记的看法?”冯啸辰尖锐地问道。
杨海帆又卡壳了。这的确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范永康给他交代的完全不是这样,虽然没有用到超国民待遇这个词,但话里话外透露的都是会给德商以最大程度的照顾,使其能够达到人挡杀人、神挡诛神的境地。对于范永康的这种观点,杨海帆是并不赞成的,而且他还有一点隐隐约约的感觉,认为眼前这个小处长应当与他想法是一致的。
“这一点,我没有向我们书记请示过。但我想,给外商提供方便是应该的,而这种方便如果上升到超国民待遇,就有悖我们引进外资的初衷了。”杨海帆委婉地说道。
“那我们的引进外资的初衷是什么呢?”冯啸辰步步紧逼,他很想听听,这位小官僚肚子里有多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