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冯啸辰笑道:“王哥,你这样说可就是自贬了。你是堂堂副处级干部,能和个随随便便的技术员相比吗?说真的,出国之后,我才感觉到,咱们国内是太不重视知识和人才了,像王哥这样的才华,如果放在国外,月薪5000马克都算是低的。”
“可咱们是在国内啊。”王伟龙警惕地看了冯啸辰一眼,心道,这小子不会是在国外被策反了吧,这话怎么听着像是要拉我下水啊。他用手捏着那叠钞票,想硬塞还给冯啸辰,又有些不舍,想半推半就地收下,又担心后面会不会有什么更深的陷阱。
“王哥,其实我来找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冯啸辰岔开了话题,接着又向那叠钱努了努嘴,说道:“你先把钱收起来,我有正事跟你聊,万一有人进来看到,就不合适了。”
王伟龙想了想,拉开抽屉,把钱放了进去,然后说道:“小冯,咱俩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不过,我可要先说清楚了,违反原则和法律的事情,咱可别干,犯不着……”
“呃……”冯啸辰反应了好一会,才悟出了王伟龙的意思,合着这位老兄以为我变节卖国了……。话又说回来,在当年那个政治环境下,他一从国外回来就给一个副处级干部塞钱,还说什么国外待遇更好的话,也的确会让人误解。
“老王,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冯啸辰委屈地说道,“我小冯虽然年轻,可好歹也是受党教育多年,我爷爷是爱国工程师,当年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我怎么可能会干出卖国的事情呢?”
“呃呃,我没这个意思啊。”王伟龙有些窘。刚收了人家的钱,转头就怀疑人家是特务,这好像是有点不近人情了。他掩饰着说道:“小冯,看你想哪去了,我只是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不正之风,咱们都是国家干部,可不要沾染上这些,我没说卖国什么的……,对了,你刚才说有事要跟我说,具体是什么事情啊。”
“是这样的……”冯啸辰好一会才把思路调整回来。不过,王伟龙刚才的这个反应,倒是给他提了一个醒,在当前的环境下,他做事是要多加几分小心的,别让“有关部门”盯上了。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和世界接触,许多人脑子里还绷着斗争这根弦,即使是中央提出的引进外资之类的政策,在学术界也有许多争论,其中不乏从政治层面上纲上线的。就连他刚刚认的这个海外关系,在领导眼里又焉知不是什么不稳定因素呢?
“我奶奶是一个爱国华侨,当年我爷爷回国参加建设的时候,她因为我小叔叔太小,留在德国没有一同回来。后来又因为咱们都知道的原因,她就回不来了。她的人虽然回不来,但心里却是一直都惦记着祖国建设的。这一次找到我,她表示想回国搞一些投资,在国内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基础件,支援国家建设。”冯啸辰用尽可能规范的语言向王伟龙解释道。
“这是好事啊!”王伟龙赞道,“老人家的爱国情怀,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是啊是啊。”冯啸辰道,“老人家有这样的心愿,我这个做孙辈的,当然要帮她实现。她说想在国内投资建厂,资金和设备都可以从德国获得,但具体到工人、技术人员这些,还是得立足于咱们国内吧?而且我奶奶的意思是希望用这家工厂来培养咱们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我现在正在发愁,怎么能够做到呢。”
“这个很简单啊,在国内找一家成熟的企业,和你奶奶那边搞合资就行了。她出钱、出设备,咱们出人出厂房,不是很简单吗?”王伟龙说道。
第七十二章 招兵买马
“这事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冯啸辰叹了口气说道。
“怎么,有什么困难吗?”王伟龙不解地问道。
冯啸辰道:“我奶奶帮着引进这家企业,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了却我爷爷的心愿。所以,她希望把这家企业引进到我的老家,也就是南江省的桐川县。可我们那个县的情况我是了解的,县里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机械企业,只有两家农机厂,一家是县办的,一家是集体所有制的,再就是一些社队企业,更不堪用。”
“这可有些麻烦了……”王伟龙也犯愁了。他也是从地方企业上来的,知D县里的农机厂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这样的小厂子去和德方合资,这中间的落差未免太大了。
“其实吧,厂子小一点也无所谓,大不了让德方占的比重多一点。”冯啸辰说道。
所谓必须把厂子建在桐川,其实并不是晏乐琴的要求,而是冯啸辰自己的想法,他是进行过深思熟虑的。
合资这件事情,本来就只是一个幌子,冯啸辰需要的,是一家自己能够完全说了算的企业,以便于他在其中推行自己的管理思想。按照当年的政策,外商到内地进行直接投资还是受到限制的,只有少数几个经济特区可以接受外商独资,其余的地方只能以合资的方式进行经营。要合资,就意味着存在一个原有的中方企业,而这样的企业里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冯啸辰可不想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扯皮的事情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合资的中方企业尽可能弱小一些,小到一定程度,原来的领导班子就没有话语权了,冯啸辰可以借着外方的大旗,轻松地摆平他们。冯啸辰声称这家企业必须建在他的老家桐川,就是看中了桐川这个地方工业水平不高,没有什么大企业,到了那里,连县里那些领导都得围着合资企业转,要办点啥事就方便了。
“可咱们是在国内啊。”王伟龙警惕地看了冯啸辰一眼,心道,这小子不会是在国外被策反了吧,这话怎么听着像是要拉我下水啊。他用手捏着那叠钞票,想硬塞还给冯啸辰,又有些不舍,想半推半就地收下,又担心后面会不会有什么更深的陷阱。
“王哥,其实我来找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冯啸辰岔开了话题,接着又向那叠钱努了努嘴,说道:“你先把钱收起来,我有正事跟你聊,万一有人进来看到,就不合适了。”
王伟龙想了想,拉开抽屉,把钱放了进去,然后说道:“小冯,咱俩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不过,我可要先说清楚了,违反原则和法律的事情,咱可别干,犯不着……”
“呃……”冯啸辰反应了好一会,才悟出了王伟龙的意思,合着这位老兄以为我变节卖国了……。话又说回来,在当年那个政治环境下,他一从国外回来就给一个副处级干部塞钱,还说什么国外待遇更好的话,也的确会让人误解。
“老王,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冯啸辰委屈地说道,“我小冯虽然年轻,可好歹也是受党教育多年,我爷爷是爱国工程师,当年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我怎么可能会干出卖国的事情呢?”
“呃呃,我没这个意思啊。”王伟龙有些窘。刚收了人家的钱,转头就怀疑人家是特务,这好像是有点不近人情了。他掩饰着说道:“小冯,看你想哪去了,我只是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不正之风,咱们都是国家干部,可不要沾染上这些,我没说卖国什么的……,对了,你刚才说有事要跟我说,具体是什么事情啊。”
“是这样的……”冯啸辰好一会才把思路调整回来。不过,王伟龙刚才的这个反应,倒是给他提了一个醒,在当前的环境下,他做事是要多加几分小心的,别让“有关部门”盯上了。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和世界接触,许多人脑子里还绷着斗争这根弦,即使是中央提出的引进外资之类的政策,在学术界也有许多争论,其中不乏从政治层面上纲上线的。就连他刚刚认的这个海外关系,在领导眼里又焉知不是什么不稳定因素呢?
“我奶奶是一个爱国华侨,当年我爷爷回国参加建设的时候,她因为我小叔叔太小,留在德国没有一同回来。后来又因为咱们都知道的原因,她就回不来了。她的人虽然回不来,但心里却是一直都惦记着祖国建设的。这一次找到我,她表示想回国搞一些投资,在国内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基础件,支援国家建设。”冯啸辰用尽可能规范的语言向王伟龙解释道。
“这是好事啊!”王伟龙赞道,“老人家的爱国情怀,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是啊是啊。”冯啸辰道,“老人家有这样的心愿,我这个做孙辈的,当然要帮她实现。她说想在国内投资建厂,资金和设备都可以从德国获得,但具体到工人、技术人员这些,还是得立足于咱们国内吧?而且我奶奶的意思是希望用这家工厂来培养咱们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我现在正在发愁,怎么能够做到呢。”
“这个很简单啊,在国内找一家成熟的企业,和你奶奶那边搞合资就行了。她出钱、出设备,咱们出人出厂房,不是很简单吗?”王伟龙说道。
第七十二章 招兵买马
“这事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冯啸辰叹了口气说道。
“怎么,有什么困难吗?”王伟龙不解地问道。
冯啸辰道:“我奶奶帮着引进这家企业,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了却我爷爷的心愿。所以,她希望把这家企业引进到我的老家,也就是南江省的桐川县。可我们那个县的情况我是了解的,县里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机械企业,只有两家农机厂,一家是县办的,一家是集体所有制的,再就是一些社队企业,更不堪用。”
“这可有些麻烦了……”王伟龙也犯愁了。他也是从地方企业上来的,知D县里的农机厂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这样的小厂子去和德方合资,这中间的落差未免太大了。
“其实吧,厂子小一点也无所谓,大不了让德方占的比重多一点。”冯啸辰说道。
所谓必须把厂子建在桐川,其实并不是晏乐琴的要求,而是冯啸辰自己的想法,他是进行过深思熟虑的。
合资这件事情,本来就只是一个幌子,冯啸辰需要的,是一家自己能够完全说了算的企业,以便于他在其中推行自己的管理思想。按照当年的政策,外商到内地进行直接投资还是受到限制的,只有少数几个经济特区可以接受外商独资,其余的地方只能以合资的方式进行经营。要合资,就意味着存在一个原有的中方企业,而这样的企业里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冯啸辰可不想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扯皮的事情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合资的中方企业尽可能弱小一些,小到一定程度,原来的领导班子就没有话语权了,冯啸辰可以借着外方的大旗,轻松地摆平他们。冯啸辰声称这家企业必须建在他的老家桐川,就是看中了桐川这个地方工业水平不高,没有什么大企业,到了那里,连县里那些领导都得围着合资企业转,要办点啥事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