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除了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之外,徐新坤还有一点是贺永新所不具备的。徐新坤作为一个新来的领导,因为不懂生产,在新民厂********了,如果不能有所作为,他这个一把手就只能灰头土脸地混吃等死。贺永新则没有这样的压力,对于贺永新来说,越是守成,就越是有利,变革只会成为他的威胁,而不是他的机遇。
冯啸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徐新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他先用言语成功地激起了徐新坤的斗志,接着便开始向徐新坤兜售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他把后世ISO9000族认证的套路应用在新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结合余淳安在以往的生产管理中所积累下来的诸多经验和数据,编制出了这份在会场上分发的质量管理方案。这份方案中的许多观念和提法,是足以让当时的质量管理权威都叹为观止的。
在完成了方案编制之后,冯啸辰为徐新坤精心设计了一个连环计。他让徐新坤瞒着贺永新向省机械厅上报了有关新民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再让徐新坤通过蔡德明的关系,促成机械厅做出在新民厂召开现场经验推广会的决策。到了这一步,贺永新自然就陷入了被动,无论他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甩锅,徐新坤都能做到胜券在握了。
事情的发展比冯啸辰、徐新坤设想的还要顺利。在得知省厅将要推广新民厂经验的消息之后,贺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洗脱自己的责任。他先是抛弃了陶宇,让徐新坤兵不血刃地剪除了贺永新的一只羽翼,接着他又甘愿冒着得罪李惠东的危险,把徐新坤推到了介绍经验的位置上。
贺永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定徐新坤无法做好这一次的经验介绍,只会当场出丑,并且成为省厅遮掩丑闻时的牺牲品。他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是有备而来,他有冯啸辰帮他编的出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还有冯啸辰准备的讲话稿,能够保证他的讲解准确无误、通俗易懂,而且还能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要知道,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里,大多数人的见识是非常有限的,冯啸辰随随便便找几个段子进来,都够让一众厂长们觉得大开眼界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个要求,是全员参与。在以往,我们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情,靠探伤员拿着探伤机去找毛病。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质量检验只是事后的补救,等到质量问题出现了,再去找出次品只能是止损,该发生的浪费已经发生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事前、事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要让每一个干部、工人都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行动中去,而且这种参与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是靠搞一两个运动,喊一两声口号。我们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也就是要在企业中提倡学习精神。要以QC小组作为学习的核心,负责组织全厂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促进职工间的知识分享。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职位,叫作首席知识官,用英语来说就是CKO,这个人不是厂长,不是总工程师,也不是总会计师,他的任务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知识串连起来,让每个人的知识变成全企业的知识,再让全企业的知识变成每个人的知识。知识这种东西,互相交换就能够产生出倍加的效应。
在我们过去的管理传统中,也有互帮互学的做法,但这些年来,这种做法逐渐淡化了,被许多企业放弃了。我们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中,恢复这样的传统,并且用现代化的理念将它进行改造,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
徐新坤越说越流畅,除了冯啸辰给他准备的内容之外,他又加上自己的即性发挥。他有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在部队当政委的时候,也搞过思想教育、能力培训等工作,对于管理是有一定心得的。他把这些心得融汇于讲解之中,不时还穿插进一些小段子、歇后语之类,不时引得全场的听众发出会意的笑声。
“谁说这个老徐不懂管理的?他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在咱们机械厅系统里,绝对是能排在前三名的。”
“我看,除了李厅长,别人也比不上他了。”
“我原来还觉得这个报告应当让老贺来讲呢,现在看来,老贺不见得比老徐讲得好。”
“不是不见得,是绝对不可能。老贺那两把刷子我知道,抓抓生产没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洋玩艺,他玩不转。”
“可不是吗,我好歹前一段也在行政学院学了两个月的质量管理,我怎么觉得行政学院的教授都不如这个老徐讲得好啊。”
“今天这个现场会,来得值了!”
这些议论,不时有一两句会传到贺永新的耳朵里去。其实,就算是不听大家在说什么,就会场上的气氛,已经足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这是一个极具活力的会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徐新坤调动起来了,大家脸上流露出了兴奋、恍然、钦佩的神色,讲台上那个人,在大家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什么工业界的菜鸟,而是一个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
完了!
这是贺永新从内心深处涌起来的一个念头。
如果早知道徐新坤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贺永新是绝对不会在李惠东面前态度如此强硬的。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夸奖徐新坤自学成才,用话语挤兑徐新坤上台去介绍经验。
冯啸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徐新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他先用言语成功地激起了徐新坤的斗志,接着便开始向徐新坤兜售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他把后世ISO9000族认证的套路应用在新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结合余淳安在以往的生产管理中所积累下来的诸多经验和数据,编制出了这份在会场上分发的质量管理方案。这份方案中的许多观念和提法,是足以让当时的质量管理权威都叹为观止的。
在完成了方案编制之后,冯啸辰为徐新坤精心设计了一个连环计。他让徐新坤瞒着贺永新向省机械厅上报了有关新民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再让徐新坤通过蔡德明的关系,促成机械厅做出在新民厂召开现场经验推广会的决策。到了这一步,贺永新自然就陷入了被动,无论他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甩锅,徐新坤都能做到胜券在握了。
事情的发展比冯啸辰、徐新坤设想的还要顺利。在得知省厅将要推广新民厂经验的消息之后,贺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洗脱自己的责任。他先是抛弃了陶宇,让徐新坤兵不血刃地剪除了贺永新的一只羽翼,接着他又甘愿冒着得罪李惠东的危险,把徐新坤推到了介绍经验的位置上。
贺永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定徐新坤无法做好这一次的经验介绍,只会当场出丑,并且成为省厅遮掩丑闻时的牺牲品。他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是有备而来,他有冯啸辰帮他编的出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还有冯啸辰准备的讲话稿,能够保证他的讲解准确无误、通俗易懂,而且还能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要知道,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里,大多数人的见识是非常有限的,冯啸辰随随便便找几个段子进来,都够让一众厂长们觉得大开眼界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个要求,是全员参与。在以往,我们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情,靠探伤员拿着探伤机去找毛病。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质量检验只是事后的补救,等到质量问题出现了,再去找出次品只能是止损,该发生的浪费已经发生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事前、事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要让每一个干部、工人都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行动中去,而且这种参与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是靠搞一两个运动,喊一两声口号。我们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也就是要在企业中提倡学习精神。要以QC小组作为学习的核心,负责组织全厂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促进职工间的知识分享。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职位,叫作首席知识官,用英语来说就是CKO,这个人不是厂长,不是总工程师,也不是总会计师,他的任务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知识串连起来,让每个人的知识变成全企业的知识,再让全企业的知识变成每个人的知识。知识这种东西,互相交换就能够产生出倍加的效应。
在我们过去的管理传统中,也有互帮互学的做法,但这些年来,这种做法逐渐淡化了,被许多企业放弃了。我们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中,恢复这样的传统,并且用现代化的理念将它进行改造,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
徐新坤越说越流畅,除了冯啸辰给他准备的内容之外,他又加上自己的即性发挥。他有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在部队当政委的时候,也搞过思想教育、能力培训等工作,对于管理是有一定心得的。他把这些心得融汇于讲解之中,不时还穿插进一些小段子、歇后语之类,不时引得全场的听众发出会意的笑声。
“谁说这个老徐不懂管理的?他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在咱们机械厅系统里,绝对是能排在前三名的。”
“我看,除了李厅长,别人也比不上他了。”
“我原来还觉得这个报告应当让老贺来讲呢,现在看来,老贺不见得比老徐讲得好。”
“不是不见得,是绝对不可能。老贺那两把刷子我知道,抓抓生产没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洋玩艺,他玩不转。”
“可不是吗,我好歹前一段也在行政学院学了两个月的质量管理,我怎么觉得行政学院的教授都不如这个老徐讲得好啊。”
“今天这个现场会,来得值了!”
这些议论,不时有一两句会传到贺永新的耳朵里去。其实,就算是不听大家在说什么,就会场上的气氛,已经足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这是一个极具活力的会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徐新坤调动起来了,大家脸上流露出了兴奋、恍然、钦佩的神色,讲台上那个人,在大家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什么工业界的菜鸟,而是一个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
完了!
这是贺永新从内心深处涌起来的一个念头。
如果早知道徐新坤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贺永新是绝对不会在李惠东面前态度如此强硬的。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夸奖徐新坤自学成才,用话语挤兑徐新坤上台去介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