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苗六指那将事情一说,苗六指当即答应了下来,三人上了车后,秦风让苗六指给那四合院的主人打了个电话,约好了一个小时后在四合院相见。

  开车来到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区之后,秦风连声赞道:“好地方,这才是真正的京城中心位置啊。”

  什刹海是京城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

  景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新街口北大街,总面积146.7公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周围有许多的王府和花园,如保存最好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等,这一带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

  而秦风要买的四合院,也就坐落在那六海水系之中,这里的四合院可不同于苗六指所住的地方,到处都是青砖红瓦、气派非凡。

  来到那座四合院门前,秦风搭眼一瞧,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用的是广亮大门,这规格虽然不如王府,可也不算低了。”

  在清朝的时候,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

  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头衔,他们的住所也不能称“府”,只能称“宅”或“第”。

  有了这些划分,府邸的规格也不相同,单单是一个大门,就分出了好多种,王爷住的大门叫做王府大门,大臣住的就要稍次一等,被称之为广亮大门。

  稍次一点的还有一半官宦所住的金柱大门,至于蛮子门和如意门,则是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商户们住的。

  最差的当数墙垣式门,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苗六指现在所住的四合院,就是这种门脸。

  现在秦风等人所看到的,就是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广亮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占据一间房的位置。

  广亮大门虽不及王府大门显赫气派,但也有较高的台基,门口比较宽大敞亮,门扉开在门厅的中柱之间,从外面看上去气派非凡。

  第279章 四合院(中)

  “风哥,那门匾上写的是什么字啊?”

  或许是年久失修,门匾上字体显得有些模糊,谢轩抬头看了半天,也没认出那几个字是什么。

  “马宅……”秦风抬头看了一眼,说道:“轩子,在不是什么王爷的宅子,而是一家姓马的人住的。”

  前文曾经说过,在清朝的时候,除了王府才能用“府”字,其余的王公大臣只能用宅和第来称呼自己的家。

  这个门匾是用青砖雕磨而成,呈长方形,横嵌于门楼的门楣之上,使门楼顿生灵美之感。

  虽然是青砖门匾,但制作却极为讲究,门匾四周雕有纹饰边框,砖框磨琢得极光滑极细腻,给人一种朴素大方之感。

  框内由青方砖拼合组成,上面雕琢着“马XX宅”四个字,只是中间两个字实在是看不清楚了,依稀只能辨认出“马宅”二字。

  按照古时的规矩,这户人家应该就是姓马,而且多年以来,都没有换过住户。

  “几位,这是做什么?”

  应该是听到了门外的声音,沉重厚实的大门被从里面拉开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从门里走了出来。

  老人个头在一米七左右,身材消瘦,穿着一身长袍文化衫,虽然是在冬天也不显得很臃肿,倒是有股子仙风道骨的味道。

  “请问您是马老先生吗?”

  秦风上前一步,说道:“我姓秦,是潘家园周老爷子的朋友,他说您有套宅子想出手,介绍我过来谈谈的……”

  “哦?你就是小秦啊?老周给我来过电话了。”

  马跃天看了一眼秦风,并没有往里面让人,而是看着苗六指说道:“小秦,不知道这位老人家是谁啊?”

  说老实话,这套宅子是马跃天家中的祖宅,他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对四合院的感情很深,所以马跃天虽然有意出售这套院子,却是要卖给真正想居住在这里的人。

  开始接到周立洪电话听其说秦风是个年轻人的时候,马跃天只是为了给老朋友面子,才答应让秦风上门的,其实心底早就将秦风给剔除出去了。

  不过见到跟随秦风来的还有位老人,马跃天却是改变了主意,有个老人看着,年轻人不至于将四合院毁坏的太厉害。

  “马老先生,这是我家长辈……”

  听到马跃天的话后,秦风心中一动,说道:“苗老原本住的也是四合院,只不过哪里快要拆迁了,他老人家住惯了这种地方,所以这才想着再买一套……”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过短短的几分钟,但秦风能从对方眼中看出他对这套四合院的不舍,多少也能猜出几分马跃天的心思。

  “要拆迁了?是在景山那边吧?”

  马跃天是国家书法协会的会员,本人从事民俗研究的,对京城大大小小四合院的分布,是了如指掌。

  “对,就是在景山后面那一块……”秦风点了点头,说道:“马老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啊。”

  “现在国家搞建设,到处都要拆,唉,眼不见为净吧。”

  马跃天摇了摇头,将身体让了出来,说道:“几位请进去看看吧,如果真是这位老先生住进来,这院子卖给你们也无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