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翔凤笑道:“你不用担心,柳会长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玉,他是个玉痴,哎,我说,我给你小子拉生意,你怎么还一副不满意的样子啊?”

  说起来常翔凤也不是有心的,他知道柳山志好玉,在得知其要来津天的时候,就让阿彪去搜寻几块古玉准备送给他。

  但是现在的古玩市场真假混肴,阿彪找了几块古玉,不是假的就是品质拙劣,根本就拿不出手,这让常四爷感觉面目有些无光。

  《文宝斋》是秦风的产业,这点常翔凤自然是清楚的,在得知谢轩放出手中有古玉的风声后,他才决定带着柳山志来看看的,其实也存了一点提携秦风的意思。

  秦风摇了摇头,说道:“四爷,这样的生意,您以后还是不要拉了,我可不想被什么人给盯上。”

  “你啊,明明还不到二十岁,行事就像个七八十的老江湖一般,一点锐气都没有。”

  常翔凤指了指秦风,哑然失笑道:“有胡局长保着你,在这津天地界上,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你怕什么?再说了,就算是杀人放火,有四爷在,也未必不能帮你摆平!”

  看着秦风,常翔凤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秦风那张年轻的面孔下面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行事之稳健,就连自己都有所不及。

  秦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四爷,求人不如求己,自身正则不怕影子斜,好意心领了。”

  对于常翔凤抛出的善意,秦风根本就没有一丝要接纳的意思,听得常翔凤都为之一愣,他纵横江湖数十年,还从来没见过如此不知好歹的小辈?

  第140章 古玉(下)

  “也是,有胡局长罩着你,原本也不用我这等江湖人的。”

  常翔凤自嘲的笑了笑,他已经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这番话说出来的确有些不合适,如果传出去,未免会让人感觉常四爷有些不甘心。

  秦风并没有反驳常翔凤的话,而是淡淡的说道:“四爷,我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日后究竟怎么样,谁又能知道呢?”

  说实话,秦风现在自己也很困惑。

  他知道自个儿身在江湖之中,但心底偏偏又有那么一点排斥,放着津天现成的古玩生意不做而去参加高考,或许就是秦风内心挣扎最真实的写照。

  “现在的年轻人啊,不得了……”

  听到秦风的话后,常翔凤叹了口气,说道:“放心吧,柳会长是国家邀请来的,不会给你惹任何的麻烦,和他交好,对你日后也有好处……”

  洪门早年虽然是帮派组织,但时过境迁,它身上的政治色彩已经变得非常浓厚了。

  而且到了现代,致公堂和国内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有一些国家不好出头的事情,往往就是由洪门组织去完成的,柳山志回国,接待规格是非常高的。

  “谢谢四爷,柳老应该看完玉了,咱们进去吧。”

  秦风笑着没有搭话,人要有自知之明,别说是柳山志了,他的身份就是与常翔凤相比,也有着天堑般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本就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我这是老了吗?”

  看着秦风走回到了屋里,常翔凤站在那里有些愣神,放在往日,他如何会去如此扶持一个小辈?可这小辈还偏偏一点都不领情。

  秦风可没管常四爷在想什么,他回到屋里之后,发现柳山志刚将那个仕女玉人放入到锦盒里,不由笑道:“柳老,怎么样?这几块玉可还看得入眼?”

  “小兄弟来的正好,你这几块玉,可是真正的唐朝古玉,少见,罕见啊!”

  柳山志站起身来,在阿彪端来的脸盆里洗了下手,说道:“咱们国家的古玉,汉玉刀法最好,明清两朝的玉器款式造型最多,但若是要说稀少,还是唐玉……”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玉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唐朝的玉器与当时其他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玉器皆能证明。

  就像是秦风拿出的这一套玉佩饰,在唐朝的时候只有达官显贵才能佩戴,是一种等级身份的象征。

  只是唐朝多难,在末年的时候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为了筹集军饷,几乎所有的唐朝帝王将相的墓葬,都曾经被乱军盗掘过,里面的殉葬品十不留一。

  所以唐玉大多都早已现世,成为别人手中的传承古玉,像秦风拿出的这一套玉佩饰和玉人,的确当得柳山志“少见”和“罕见”这四个字的评价。

  “柳老,我对玉石不是很懂。”

  秦风给柳山志倒了杯茶,开口说道:“前几天有个人拿着这玉问我收不收,我看着雕工还不错,就给收下来了,至于是不是唐玉,我还真不知道。”

  “你小子运气真不错,好东西,真是好东西的啊!”

  柳山志倒是没怀疑秦风的话,他研究玉石数十年,才堪堪看出这几块古玉的沁色都是自然形成的,以秦风的年龄,想必没那辨玉的本事。

  “嘿嘿,借柳老您吉言。”

  秦风闻言一笑,说道:“我那店刚开业,正缺点镇店的玩意儿,要是这东西真金贵,那我就留着了。”

  “哎,我说,小兄弟,不带这么吊人胃口的啊。”

  听到秦风的话,柳山志脸上的笑容顿时卡住了,没好气的说道:“这东西既然给我看了,那就说明你要卖,开个价吧,我全要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