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7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学报到时间足有一个礼拜,他们倒不用非赶在今天。

  这会儿天已经晚了,跑去学校的话,万一行政下班了,他们拿不到宿舍的钥匙,反而尴尬。

  陈立恒想了想,打定主意:“先去我家吧。”

  其实他的原主家庭也有些尴尬。原主的母亲在运动一开始就被划为反革.命分子,叫剃了阴阳头,脖子挂了枷锁,上街游行,还被侮辱是臭破鞋。

  她受不了这样的人格践踏,原主还没下乡时,她就自杀了。

  因为这件事,原主还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那个时代,自杀是不能自证清白的。只要有人选择自杀,那他就被认定是畏罪自杀。

  原主的父亲日子也不好过,下放去了农场。后来在农场,他遇到了同病相怜的人,双方重新结合,生了一儿一女。

  小家庭的出现,给了这位父亲无限慰藉。但同时,也让原主的处境更加尴尬。

  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他的父亲实际上属于新家庭。

  田蓝看陈立恒神色凝重,故意跟他开玩笑:“你说,我跟晚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估计有点尴尬啊。”

  陈立恒摇头:“我觉得以他和家人的关系,也许没有相处的必要。离得远一些,关系还能融洽点。”

  事实证明,他对原主家庭的了解还真挺透彻。

  田蓝还怕跟婆婆相处呢,根本就没相处的空间。

  陈家住的是筒子楼,就是那种几个平方大,结了婚的兄弟能各自带着老婆睡高低铺的筒子楼。

  现在国营厂已经陷入困顿,国企改革迫在眉睫,各个单位的职工住房困局也十分严峻。

  陈家不算陈立恒在内,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住房只有12平方米,跟《人到中年》里陆文婷的家庭环境一样,屋里没有沙发,更没有大立柜,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

  在研究所工作的陈家父亲回到家想钻研业务,还得等上小学的儿女写完作业。

  即便如此,他也不能独占。因为他的妻子是中学老师,还需要这张桌子备课。

  如此窘迫的家庭环境,在面对离家多年的大儿子和第1次见面的儿媳妇,陈家父亲有多尴尬,自不必多说。

  他搓着手,招呼儿子儿媳妇进屋,下意识地想找茶水招待他们。

  他的妻子赶紧放下备课的笔,跑到走廊里去点煤炉,准备给他们下碗鸡蛋面。

  因为屋子太狭小,所有人都将煤炉放在走廊里,不然的话,根本没地方做饭。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拦着对方:“别别别,不麻烦了。我们就是过来说一声,我们考上了国防大学和农大。今天就过去报到了,过来打声招呼。我们还得早点回去,不然学校锁门了不方便。”

  陈家父亲立刻反对:“都过来了,怎么还要走?起码在家里住一晚。”

  话说出口,他又尴尬。因为家里的环境他知道,12个平方米才多点大的地方。到现在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还要跟父母睡一张床。

  他要怎样才能变出地方安置自己的大儿子和儿媳妇?

  田蓝笑着谢绝:“不行的,爸爸。我们老师说了,明天我们得早读。如果去晚了的话就算迟到。我学校离这边有点远,我怕明天赶不及。”

  陈立恒也附和:“是啊,我们学校也有事儿。刚报到,我们要好好表现。”

  他生理学意义上的父亲看着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考上国防大,很好,这说明组织上是信任你的。你不要因为我们是老右,有心理负担。你只要好好表现,国家一定能够看到你的努力,将来你一定有机会为国家做贡献。”

  陈立恒蓦然鼻酸,这是位老父亲对孩子最真诚的期盼啊

  。因为戴了帽子多年抬不起头的父母,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他点点头,应下:“好,我会好好表现的。”

  人家夫妻还想留他们在坐会儿,起码吃了饭再走。

  田蓝和陈立恒坚持说太晚了不好坐车,又将从赵家沟带来的糖和酒以及从酒厂买的罐头放在桌上,赶紧告辞离开。

  陈家父亲追了出来,在楼梯口,又愣是给陈立恒塞了好几张钞票,让他给田蓝好歹买件新衣服,这才放他们离开。

  陈立恒都沉默了,一直到上公交车都没说话。

  车子开到学校附近,下了车,他才重重地叹了口气,最后冒出一句:“得找个房子。”

  田蓝也赞同。

  因为虽然双方都有宿舍,但学生宿舍就是学生宿舍呀,怎么可能变成夫妻宿舍?

  她一有家有口的人,冬天有人帮忙暖手暖脚,夏天有人给她打扇子赶蚊子。她享受惯了,为啥不能继续享受下去?

  必须得找个房,不然日子可难过了。

  没想到陈立恒接下来的一句话是:“估计宿舍里没插座,要没房的话,咱们看不成电视机。”

  田蓝没吭声,默默地往前走。

  陈立恒在后面追着:“慢点,别着急,学校肯定有人值班的,不会让咱们睡大街。”

  田蓝头也不回。

  睡你的头,睡你的大街去吧。

  谁要跟你睡在一起?

  抱着你的电视机好好睡去吧。

  我才不承认呢,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我才不要抱着你睡觉。

  第138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1980年的京城可没房产中介, 甚至没有商品房的概念。

  几乎所有人的住房都依靠组织分配,有承租权,但没有产权。

  如果非要购置房产的话, 那只能碰运气。

  这几年有部分人曾经被抄家的资产陆续返回了,其中也包括自家的房产。他们之中有人想把房子卖了。

  只是这种消息都是在私底下传播的,也没谁会在报纸上登个广告,说出售房屋之类的。

  所以,他们只能先在宿舍安置下来, 后面再慢慢打探。

  现在的农大在马连洼的旧校址,之所以用旧这个词, 是因为两年前农大还在河北呢。

  当年备战备荒,国家是真的全面做好了打仗的思想准备。不仅大量城市人口包括知青在内以下放的名义疏散去了农村,还有大批高校往西北方向内迁。

  其中农大就在1970年迁往了陕西, 还曾经改名为延安大学。

  因为办学条件太差, 连基本的电力也没办法保证,别说正常上课了, 教职工的生活也保障不了。当地疾病肆虐,加上营养不良, 大批教职工得了克山病, 孩子生了大骨节病。

  人适应不了,动物也水土不服。从北京千里迢迢运过去的种禽种畜大批死亡。老教授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这么没了, 头发花白的人直接当着学生的面嚎啕大哭。还有人在烧荒时,不幸遭遇火灾罹难。

  实在无法忍受的教职工开始携老携幼, 想方设法投奔在北京的亲友。一时间, 整个学校直接陷入瘫痪, 眼看就要散了。

  后来在□□的主持下, 农大又搬去河北, 改名为华北农业大学。直到两年前,这片旧校址还驻扎着国防科委的部队,后来好不容易经过协调,总算把学校又要了回来。

  当然,这个要的过程也相当艰难,双方光桌子就不知道拍坏了多少张。还是□□发话,部队才捏着鼻子勉为其难同意把校区退给农大。

  之所以如此别扭,是因为他们也没地方呆着。北京城到处都缺房子,各家机构都在想方设法找办公场所。

  公家单位都如此,何况等着公家分房子的私人呢。

  所以他们想在北京城落脚,有个自己的窝,真的得碰运气。

  陈立恒看着面前的农大,追上前跟田蓝开玩笑:“幸亏咱们是1980年才参加的高考,如果是第一届考生,估计就没办法在同一所城市里上大学了。”

  田蓝也心有余悸,因为她这人特别讨厌搬家。每次搬家,她总要丢点东西,感觉很不舒服。

  她看着校园里昏黄的灯火,轻轻叹了口气:“好歹还在。”

  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沧桑,遭遇了怎般的磨难,只要还在,就有发展的希望。

  “走吧。”陈立恒拎着大行李走在前面,“咱们去碰碰运气,要是不行,学校不还有招待所嘛。”

  好在他们运气不错。

  因为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全国各地进京的火车什么点都有,学校为了方便新生报到,大晚上的,新生报到处也有老师值班。

  看到有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过来了,正在打毛线的老师立刻放下手上的毛活,接了学生递过去的资料,开始认认真真地核对身份。

  据说这两年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后来被戳穿了,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大家都很谨慎,就怕把李鬼当成了李逵。

  老师仔细看完之后,才拿出一张表格让田蓝填写自己的信息。

  田蓝挺好奇1980年的大学学费的。

  她以前听说过很多版本,有的说不要钱,有的说要几十块钱,不过生活补贴可以抵消。但生活补贴具体什么时候发,又有不同的说法。听说还有人因为钱不到位不得不放弃上学的。

  到她这儿,老师没要她交学费,只让她掏了20块钱买铺盖。

  一床被子,一床褥子,两张床单,两副被套,外加枕头和枕套。

  摸着良心说,这个价钱当真实惠,而且还没要她的棉花票和布票。

  要知道赵家沟的大队会计娶媳妇的时候,光是铺盖就花了整整50块,还不含那些想方设法换来的票。

  陈立恒赶紧掏钱包。

  自从上回田蓝在火车上遭了扒手的道,她就有点心理阴影了,不敢在身上放大钞票。

  陈立恒就顺势接过了这活。他分析了,现在一般家庭都是女同志管钱,小偷看他们两口子坐火车,估计也会认为钱在田蓝身上,不会特地搜他的兜。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猜中了,还是他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小偷不敢下手。反正这回他俩运气不错,没再被小偷成功光顾。

  不想老师的动作更快,已经数出了24块钱给她:“这是这个月的生活补助。以后这个钱,每个月班上会发。你收好了,不要掉了。”

  得,一进一出,田蓝不仅不用花钱买被褥,还白得了4块钱。

  老师又掏出一沓粮票,同样推过来:“这个拿好了,不要弄丢了,不然会饿肚子的。你们女同学如果吃不惯粗粮,可以拿粗粮票跟男同学换细粮票。他们胃口大。不过,要适量,粗粮也很有营养,粗细粮搭配对身体好,也能吃饱肚子。”

  田蓝赶紧应下。

  看来传说的真没错,这个时代上大学的确是国家包办。什么都给你想到了,只要你埋头好好学习就行。。

  陈立恒让田蓝把补贴收好,直接拿起学校发的被褥就要送她去宿舍。

  帮忙接待他们的男生赶紧喊住他:“同学,你也顺便报到吧,别跑两趟了。”

  陈立恒笑了:“我是国防大的,今天是陪我爱人过来报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