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刘瑾失声惊叫:“此话当真?”
林啸道:“属下以人头担保,千真万确,这正是昨夜属下在阴无咎书房找密信时,看到的边报,阴无咎竟然扣下这么重要的边报,分明是要置九千岁您于死地呀!”
刘瑾脸上的肥肉抖动得更厉害了,他立刻站了起来,刚迈出一脚,脚步立刻打滑,若非林啸扶得快,就要跌个狗吃屎。
刘瑾急叫:“快、快,备轿,我要立刻进宫面圣。还有,通知各家大臣,立刻上朝,有紧急军情。”
众太监番子不知何时,顿时忙乱成一团。刘瑾忙亲自叫了两个大太监:“你们两个,立刻去把杨一清请来上朝。”
众大臣们刚刚散朝才不过一二时辰,本已经是一夜不寐,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喝口水吃点东西正想睡个好觉,却又立刻被叫起来全副冠戴地上朝,自然心里都暗暗叫苦叫骂,无奈刘瑾这个“立皇帝”的命令,比武宗这个“坐皇帝”更重要,更不可违逆。
连武宗刚刚睡下来,都被刘瑾亲自跑进寝宫给找出来。
武宗一见边报,再听刘瑾说得如此严重,睡意早吓到爪哇国去了。当下连忙更衣上朝。
事情来得太快,朝中大半是刘瑾党羽,哪一个是有主意应对这种军事问题的。君与臣,睡意朦胧闹哄哄地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武宗大发脾气,自己站起来道:“白白养了你们这群饭桶,国难当前全无主意,连个主帅也推举不出来。哼,难道我大明朝就无人了,倒不如朕御驾亲征,朕就不相信打不过寘鐇这个叛贼。”
众大臣吓坏了,当年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明朝四十万人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也先掳去,不但丢了皇位,差点连江山都丢了。
前车之鉴不远,如今武宗居然还说出这种话来,岂不是吓倒满朝文武。
正在这时,传面一声报来:“杨一清请求上朝。”
兵部尚书张采是刘瑾死党,昨夜正禀承刘瑾之意,阻止杨一清出兵而被杨一清驳得张口结舌,此时忙道:“杨一清早已免职,用得着他来吗?”
谁知刘瑾哼了一声道:“大胆,杨大人是咱家特意请来的,还不快宣。”
张采想不到自己马屁拍到马脚上了,立刻脸色变得红一阵白一阵的。
杨一清全身披挂地上殿,秋临风紧随其身后。
杨一清一进殿,行过大礼之后立刻道:“禀皇上,臣听闻安化王叛乱,情势危急,臣再次请缨,出征平叛。”
第十二章
刘瑾忙道:“杨大人公忠体国,当真难得。皇上,臣请皇上封杨一清为帅,出兵平叛。”
立皇帝发了话,文武大臣们虽想不通原因,为何几个时辰不到风向突变如此之快,然而看风使舵却是看家本事,立刻齐声赞道:“是啊是啊,臣等早就说了,应该让杨大人持帅平叛的。臣等愿保荐杨大人挂帅出兵……”
有几个说得用了力,面红耳赤的,有几个讲得动了情,声泪俱下……
武宗看着众大臣,不禁疑惑:“众卿家,朕记得你们咱天好象不是这么说的,不是个个都反对杨一清挂帅的吗?”
此言一出,立刻无人再敢说一个字,朝堂上顿时静了下来。
林啸越众而出:“禀皇上,昨夜情况未曾危急,列位大人是稳妥起见,不动刀兵为好。今日军情紧急,所以各位大人才不拘成见,力荐贤才为国分忧。皇上英明,自能明白各位大人为国之心,此时军情紧急,请皇上速作定夺。”
这话面面俱到,打破冷场。刘瑾与众臣看着林啸的眼光当真是无比亲切。
武宗点了点头,道:“好,难得杨卿家有此忠君报国之心,为朕分忧。杨一清听旨,朕封你为总兵官,提督军务,率兵四十万平叛。”
杨一清下跪,接过帅印。秋临风上前一步跪下道:“皇上,叛党势大,臣秋临风请缨,愿于杨大人麾下出兵作战。”
武宗怔了一怔:“难得秋卿家如此忠心,可是你现为护驾将军……这……”心想你走了谁保护我。
林啸忙道:“皇上,臣不才,自荐护驾将军一职。”
秋临风忙道:“对,皇上,林大人武功不在臣之下,臣从军后,林大人足能够承担起护驾将军一职。”
刘瑾轻哼一声,心道这小子还当真懂得抓时机,人家上阵打仗,他倒尽想着捞好处。
武宗方才被众臣的临危退让给气坏了,现在见杨一清、秋临风这等自动请缨,不由得大为高兴:“好,难道秋爱卿也如此忠心,朕就封你为怀远将军、副总兵官,随杨一清出征。”
刘瑾眼见有了打前阵的替死鬼,先放下一条心来,然而奸臣本性不改,眼见兵权就要交出,心中不甘,道:“禀皇上,杨一清此番出征平叛,朝廷还应再设一中官为监军才是。”所谓中官就是太监,历朝历代,军中之事每每有太监随军监军的,大多会坏事。这些太监不懂军事,却仗着自己的特权,每每借着皇命干涉军事,如英宗朝若不是王振随军乱指挥,也不会有那一次丧权辱国的土木堡事变了。
林啸心中暗骂这权奸死到临头还要弄权,忙朗声一笑道:“正是,正是,虽说上阵监军,有性命之忧,然而诸位中官之中,必也有忠义之士,不下于庙堂之臣。”
那几个够品级出征为监军的大太监,本听得刘瑾一番话就要出列,忽听得林啸话中道此番出征有性命之忧,倒不是平时这般捞好处显威风的好事,一个个忙把那伸出去的脚又悄悄缩回了。刘瑾用目光示意了几次,无奈人人心中尽想着性命要紧,只管装聋作哑的。
林啸道:“属下以人头担保,千真万确,这正是昨夜属下在阴无咎书房找密信时,看到的边报,阴无咎竟然扣下这么重要的边报,分明是要置九千岁您于死地呀!”
刘瑾脸上的肥肉抖动得更厉害了,他立刻站了起来,刚迈出一脚,脚步立刻打滑,若非林啸扶得快,就要跌个狗吃屎。
刘瑾急叫:“快、快,备轿,我要立刻进宫面圣。还有,通知各家大臣,立刻上朝,有紧急军情。”
众太监番子不知何时,顿时忙乱成一团。刘瑾忙亲自叫了两个大太监:“你们两个,立刻去把杨一清请来上朝。”
众大臣们刚刚散朝才不过一二时辰,本已经是一夜不寐,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喝口水吃点东西正想睡个好觉,却又立刻被叫起来全副冠戴地上朝,自然心里都暗暗叫苦叫骂,无奈刘瑾这个“立皇帝”的命令,比武宗这个“坐皇帝”更重要,更不可违逆。
连武宗刚刚睡下来,都被刘瑾亲自跑进寝宫给找出来。
武宗一见边报,再听刘瑾说得如此严重,睡意早吓到爪哇国去了。当下连忙更衣上朝。
事情来得太快,朝中大半是刘瑾党羽,哪一个是有主意应对这种军事问题的。君与臣,睡意朦胧闹哄哄地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武宗大发脾气,自己站起来道:“白白养了你们这群饭桶,国难当前全无主意,连个主帅也推举不出来。哼,难道我大明朝就无人了,倒不如朕御驾亲征,朕就不相信打不过寘鐇这个叛贼。”
众大臣吓坏了,当年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明朝四十万人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也先掳去,不但丢了皇位,差点连江山都丢了。
前车之鉴不远,如今武宗居然还说出这种话来,岂不是吓倒满朝文武。
正在这时,传面一声报来:“杨一清请求上朝。”
兵部尚书张采是刘瑾死党,昨夜正禀承刘瑾之意,阻止杨一清出兵而被杨一清驳得张口结舌,此时忙道:“杨一清早已免职,用得着他来吗?”
谁知刘瑾哼了一声道:“大胆,杨大人是咱家特意请来的,还不快宣。”
张采想不到自己马屁拍到马脚上了,立刻脸色变得红一阵白一阵的。
杨一清全身披挂地上殿,秋临风紧随其身后。
杨一清一进殿,行过大礼之后立刻道:“禀皇上,臣听闻安化王叛乱,情势危急,臣再次请缨,出征平叛。”
第十二章
刘瑾忙道:“杨大人公忠体国,当真难得。皇上,臣请皇上封杨一清为帅,出兵平叛。”
立皇帝发了话,文武大臣们虽想不通原因,为何几个时辰不到风向突变如此之快,然而看风使舵却是看家本事,立刻齐声赞道:“是啊是啊,臣等早就说了,应该让杨大人持帅平叛的。臣等愿保荐杨大人挂帅出兵……”
有几个说得用了力,面红耳赤的,有几个讲得动了情,声泪俱下……
武宗看着众大臣,不禁疑惑:“众卿家,朕记得你们咱天好象不是这么说的,不是个个都反对杨一清挂帅的吗?”
此言一出,立刻无人再敢说一个字,朝堂上顿时静了下来。
林啸越众而出:“禀皇上,昨夜情况未曾危急,列位大人是稳妥起见,不动刀兵为好。今日军情紧急,所以各位大人才不拘成见,力荐贤才为国分忧。皇上英明,自能明白各位大人为国之心,此时军情紧急,请皇上速作定夺。”
这话面面俱到,打破冷场。刘瑾与众臣看着林啸的眼光当真是无比亲切。
武宗点了点头,道:“好,难得杨卿家有此忠君报国之心,为朕分忧。杨一清听旨,朕封你为总兵官,提督军务,率兵四十万平叛。”
杨一清下跪,接过帅印。秋临风上前一步跪下道:“皇上,叛党势大,臣秋临风请缨,愿于杨大人麾下出兵作战。”
武宗怔了一怔:“难得秋卿家如此忠心,可是你现为护驾将军……这……”心想你走了谁保护我。
林啸忙道:“皇上,臣不才,自荐护驾将军一职。”
秋临风忙道:“对,皇上,林大人武功不在臣之下,臣从军后,林大人足能够承担起护驾将军一职。”
刘瑾轻哼一声,心道这小子还当真懂得抓时机,人家上阵打仗,他倒尽想着捞好处。
武宗方才被众臣的临危退让给气坏了,现在见杨一清、秋临风这等自动请缨,不由得大为高兴:“好,难道秋爱卿也如此忠心,朕就封你为怀远将军、副总兵官,随杨一清出征。”
刘瑾眼见有了打前阵的替死鬼,先放下一条心来,然而奸臣本性不改,眼见兵权就要交出,心中不甘,道:“禀皇上,杨一清此番出征平叛,朝廷还应再设一中官为监军才是。”所谓中官就是太监,历朝历代,军中之事每每有太监随军监军的,大多会坏事。这些太监不懂军事,却仗着自己的特权,每每借着皇命干涉军事,如英宗朝若不是王振随军乱指挥,也不会有那一次丧权辱国的土木堡事变了。
林啸心中暗骂这权奸死到临头还要弄权,忙朗声一笑道:“正是,正是,虽说上阵监军,有性命之忧,然而诸位中官之中,必也有忠义之士,不下于庙堂之臣。”
那几个够品级出征为监军的大太监,本听得刘瑾一番话就要出列,忽听得林啸话中道此番出征有性命之忧,倒不是平时这般捞好处显威风的好事,一个个忙把那伸出去的脚又悄悄缩回了。刘瑾用目光示意了几次,无奈人人心中尽想着性命要紧,只管装聋作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