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有人的在思考,另外也有些气到狗急跳墙,比如贝尔斯登的一位重仓次贷的经理人,这时候顾不上礼节问题了,突然站起来喊道:“全都是胡扯!信用评级没问题,次贷市场也没问题,我不知道你是从哪得出来的数据,但无论是违约率还是别的都没有那么高!”
包括叶冬青在内,人们纷纷看向这家伙,他正气呼呼地往外走,已经打算离场了。
除了他之外,全球保险巨头之一,美国友邦保险母公司美国国际的一位高管也突然离场,这家公司承保了太多次贷资产,正想着去验证是否真如同叶冬青所说,存在着信用评级注水风险。
听不听是别人的事,叶冬青胜券在握,压根没觉得丢脸,他的脸面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之上,不需要别人来给他增色。
像是没事似的继续阐述完其他观点,最后总结道:“信用评级机构必须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改,并且加强监管力度,重新树立起市场信心,至于次级住房贷款,我并不觉得将一大笔钱借贷给随时可能还不上钱的人会是好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出现,从当前的次贷规模来看,危机已经存在了,只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
说完关掉话筒,起身离场,显然不准备给别人提问的机会。
因为这次公开表态,一场“地震”已经在路上,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然有大笔订单做空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好几笔空单,总规模高达三十多亿美金,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第388章 发酵
在这么多空单中,叶冬青的淡水投资集团和对冲基金部门是主力军。
他们从昨天就开始准备,就在叶冬青这位当老板的准备做一次世界经济救世主时候,尽可能借来更多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股票卖出套现,等待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如果是其他事,比如内幕交易、偷税漏税什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这次某些人有点得寸进尺,比如几家为了赚钱不惜自毁声誉的信用评级公司,比如掉进钱眼里的次级贷款机构。
难道除了叶冬青之外,这里面真没人看出潜在的风险吗?
当然不是,比如提供次级住房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们并不会傻乎乎地等着用户在漫长时间里还完贷款,而是选择将这些次级贷款合同打包,请信用评级机构给予高评级之后转卖给其他投资人,转嫁风险的同时也能从中捞一笔落袋为安。
因为不缺接盘的人,所以这些提供次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再像以前一样严格审核贷款者的资质,就连收入极不稳定的站街女郎都能在纽约买下几套房子,这样的次级贷款合同也被标注起高评级,被其他机构买走,像是癌症一样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让叶冬青觉得相当危险的地步,规模足有上万亿美元。
如果像是前世一样,最后酝酿出经济危机,罪魁祸首们依然还是富人,普通人中产却有可能失去一切,这让叶冬青认为有必要帮帮他们,也帮帮好不容易才有起色的世界经济,地位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不同起来,要是以前,他才懒得管这种烂事。
纽约。
人均GDP即将突破十万美金,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十分之一总部在这,美国五百强中,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总部放在曼哈顿。
将近六千栋高楼大厦,挤满街道的汽车,共同构建出一幅大都市璀璨夜景。
叶冬青在这里出生,早已习惯这一切,此刻坐在车里从华尔道夫酒店门口离开。
他想说的已经说完了,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临走前让人跟那位花了五十万美金的老犹太人捎句话,只有简单的一个“Yes”,算是对纳斯达克互联网板块接下来的走势予以肯定,回答了对方之前提出的问题。
回家之前拐道去一家汉堡店,以前吃过一次,挺喜欢,2016年那会儿倒闭了,但现在还在,见多了死人“复活”,也见多了沧海桑田,两年多时间过去,他知道怎么处理这种记忆和现实脱节的感受,打包买了十多个汉堡之后分发给保镖们,就在店里吃完了才继续上路。
如果是去年,他可能会偶尔在普川大厦住住,但现在家里多了位小宝宝,看不见总是会忍不住担心
自己选择走到舆论风暴的中心,麻烦肯定有。
如果只是在研讨会上说说,不进一步跟进,多半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次贷产业链中那么多既得利益者,拧成一根绳之后实力可不弱。
既然叶冬青决定披露这种消息,当然已经想好了后招,他发表言论时候现场就有几家媒体的人,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都是平日里跟他关系很不错的那一类,遇到这种大新闻,多半会爆出来。
即使他们遭遇阻力也没关系,因为一位保镖已经录像,当晚就被上传到Youtube,并且联系了几家电视台的人跟进,总不会全军覆没。
后续的事情也都想好了,叶冬青在做空这帮信用评级机构,试图赚钱的同时也能营造出是为了赚钱才出头的形象,虽然也很容易招人记恨,至少不会比故意捣乱更惹人恨,要怪只怪它们自己太黑心,被抓住了小尾巴。
丑闻正在迅速发酵,当天就有不少知名主编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情况,一一给出回复,并且传达了自己的态度,第二天一早,当报纸被送到人们手上,瞬间在华尔街引起轰动!
包括叶冬青在内,人们纷纷看向这家伙,他正气呼呼地往外走,已经打算离场了。
除了他之外,全球保险巨头之一,美国友邦保险母公司美国国际的一位高管也突然离场,这家公司承保了太多次贷资产,正想着去验证是否真如同叶冬青所说,存在着信用评级注水风险。
听不听是别人的事,叶冬青胜券在握,压根没觉得丢脸,他的脸面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之上,不需要别人来给他增色。
像是没事似的继续阐述完其他观点,最后总结道:“信用评级机构必须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改,并且加强监管力度,重新树立起市场信心,至于次级住房贷款,我并不觉得将一大笔钱借贷给随时可能还不上钱的人会是好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出现,从当前的次贷规模来看,危机已经存在了,只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
说完关掉话筒,起身离场,显然不准备给别人提问的机会。
因为这次公开表态,一场“地震”已经在路上,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然有大笔订单做空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好几笔空单,总规模高达三十多亿美金,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第388章 发酵
在这么多空单中,叶冬青的淡水投资集团和对冲基金部门是主力军。
他们从昨天就开始准备,就在叶冬青这位当老板的准备做一次世界经济救世主时候,尽可能借来更多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股票卖出套现,等待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如果是其他事,比如内幕交易、偷税漏税什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这次某些人有点得寸进尺,比如几家为了赚钱不惜自毁声誉的信用评级公司,比如掉进钱眼里的次级贷款机构。
难道除了叶冬青之外,这里面真没人看出潜在的风险吗?
当然不是,比如提供次级住房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们并不会傻乎乎地等着用户在漫长时间里还完贷款,而是选择将这些次级贷款合同打包,请信用评级机构给予高评级之后转卖给其他投资人,转嫁风险的同时也能从中捞一笔落袋为安。
因为不缺接盘的人,所以这些提供次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再像以前一样严格审核贷款者的资质,就连收入极不稳定的站街女郎都能在纽约买下几套房子,这样的次级贷款合同也被标注起高评级,被其他机构买走,像是癌症一样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让叶冬青觉得相当危险的地步,规模足有上万亿美元。
如果像是前世一样,最后酝酿出经济危机,罪魁祸首们依然还是富人,普通人中产却有可能失去一切,这让叶冬青认为有必要帮帮他们,也帮帮好不容易才有起色的世界经济,地位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不同起来,要是以前,他才懒得管这种烂事。
纽约。
人均GDP即将突破十万美金,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十分之一总部在这,美国五百强中,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总部放在曼哈顿。
将近六千栋高楼大厦,挤满街道的汽车,共同构建出一幅大都市璀璨夜景。
叶冬青在这里出生,早已习惯这一切,此刻坐在车里从华尔道夫酒店门口离开。
他想说的已经说完了,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临走前让人跟那位花了五十万美金的老犹太人捎句话,只有简单的一个“Yes”,算是对纳斯达克互联网板块接下来的走势予以肯定,回答了对方之前提出的问题。
回家之前拐道去一家汉堡店,以前吃过一次,挺喜欢,2016年那会儿倒闭了,但现在还在,见多了死人“复活”,也见多了沧海桑田,两年多时间过去,他知道怎么处理这种记忆和现实脱节的感受,打包买了十多个汉堡之后分发给保镖们,就在店里吃完了才继续上路。
如果是去年,他可能会偶尔在普川大厦住住,但现在家里多了位小宝宝,看不见总是会忍不住担心
自己选择走到舆论风暴的中心,麻烦肯定有。
如果只是在研讨会上说说,不进一步跟进,多半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次贷产业链中那么多既得利益者,拧成一根绳之后实力可不弱。
既然叶冬青决定披露这种消息,当然已经想好了后招,他发表言论时候现场就有几家媒体的人,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都是平日里跟他关系很不错的那一类,遇到这种大新闻,多半会爆出来。
即使他们遭遇阻力也没关系,因为一位保镖已经录像,当晚就被上传到Youtube,并且联系了几家电视台的人跟进,总不会全军覆没。
后续的事情也都想好了,叶冬青在做空这帮信用评级机构,试图赚钱的同时也能营造出是为了赚钱才出头的形象,虽然也很容易招人记恨,至少不会比故意捣乱更惹人恨,要怪只怪它们自己太黑心,被抓住了小尾巴。
丑闻正在迅速发酵,当天就有不少知名主编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情况,一一给出回复,并且传达了自己的态度,第二天一早,当报纸被送到人们手上,瞬间在华尔街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