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新年的影子在忙忙碌碌中过去,回家探亲们知青们也就该回来了。
陆战生又开始每天领着小春生在村口翘首期盼,等待贺知归来。
每天都去等。
可是。
一直等到已经超出政策规定的假期时间两天了,大家都还是没回来。
渐渐的,陆战生就开始着急,开始坐立不安。
起先他怀疑是不是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就特意去县知青办问,可得到的结果是,其他村子里的知青们好些天之前就全部都报到回村了,唯独石门村的知青没回。
不知道这到底是出现了什么状况,所以陆战生越来越着急,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实在不行就逼着刘大伟给他签个文书然后直接回去看看的准备。
就在打算实施计划的前一天傍晚,终于在村口等到了县知青办来送人的大车。
然而,没有贺知。
“ 贺知呢?”
发现归来的队伍里没有贺知的那一瞬间,陆战生突然就有了一种很强烈的不好的预感,他立刻抓着郑延,着急的问:“ 贺知呢?他为什么没回来?”
“…”
郑延被问的心里有点难受。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郑延预想过很多种哄骗陆战生的方式,但在回来之后看到陆战生瞪起眼的时候,他还是放弃了,他知道自己是骗不过陆战生的。
“贺知哥暂时不回来了。”
郑延说:“他打算留在北京工作。”
“什么?”
陆战生直接愣住。
郑延则直接无奈叹了口气。
话说,回京之后,郑延带着吴青青见父母,见亲朋好友,见故宫,见长城,忙忙碌碌的过一个月,没怎么特别关注贺知家的情况。
原本说的好好的,正月初十大家就启程回陕北,票都买好了,可临近出发的时候,贺知却突然说不回来了。
虽然贺知没有直说是什么原因,但光是猜测,郑延也能猜个差不多。
毕竟自从贺知回京,罗姨就一直在不停的想方设法,想让贺知留下来,郑延当时就知道,贺知八成是扛不住罗姨给的压力,妥协了。
说起来,当下知青回城的路子主要有那么几种,从军,招工,病退,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等等。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其中每一项的难度都很大,不是很容易做到,可贺知不一样。
贺知属于烈属子女,本就受一定的优待,回城的条件被放的很宽,而且他原本也不属于被政策驱使才下乡的那批知青,更何况,他还经常给报社写稿子,报社巴不得他能转回来成为正式员工。
所以通过招工的形式回城,对于贺知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他甚至都不用亲自回陕北办理手续,报社隶属行政机关,上面领导直接给边绥这边的知青办打声招呼,这边就直接放人了。
要说只是简单的回城工作,那也没什么,回就回了,关键是罗姨的目的肯定不限于只是让贺知回来工作那么简单,回城之后的下一步,肯定就是再逼着贺知结婚了。
关于当初贺知是怎么敢逆着罗姨的意思执意要去陕北插队的,郑延不是很清楚,但对于贺知从小就很听罗姨的话,甚至指东不往西的状态这一点,郑延是从小亲眼目睹过,并深信不疑的。
所以郑延当时就是很着急,他觉得贺知留下来八成是会顺着罗姨的意思的,那么到时候,陆战生都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而且郑延也很不理解,他觉得贺知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但不知道为什么,贺知这次表现的很坚定,说不回来,就真的不打算再回来,甚至郑延问陆战生该怎么办的时候,贺知就只是沉默。
郑延实在不知道回来之后该怎么跟陆战生交代,把车票一再改签,回程的日期推迟了一天又一天。
最终拖到不能再往后拖的时候,临走的前一晚,他把贺知叫出来,最后一次问了贺知的意思。
贺知的回答是给陆战生的一封信。
郑延从贺知嘴里问不出什么别的话,最终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揣着那封信,带着吴青青和沉重的心情,同赵俊他们上了回陕北的火车。
陆战生着实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看了贺知的信,仍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件事。
贺知在信上写着,留下工作原因,是因为罗姨年龄大了,需要人陪伴和照顾,而不回来这一趟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对陆战生提出这件事,无法面对。
为人子女,想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想回城,都无可厚非,这事儿贺知大大方方提出来,陆战生也不会阻拦。
但他无法理解和接受贺知居然这么不相信他。
陆战生很愤怒,当天夜里就不顾大家的阻拦,直奔县城,到了知青办,他硬逼着刘大伟给他签了放行文书,打算坐第二天的火车回北京。
然而,当他拿着文书正打算去火车站的时候,吴铁柱突然来找到他,人急的直哭。
因为,小春生不见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周明亮:关于《我很幸福》。
陆战生:…
周明亮:陆哥,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怎么不高兴了?
陆战生: …
周明亮:哎,苍天饶过谁啊~~
陆战生:…… 周明亮,一个明明是个苦情人设却执意要在作话里操搞笑人设的男人!!
陆战生又开始每天领着小春生在村口翘首期盼,等待贺知归来。
每天都去等。
可是。
一直等到已经超出政策规定的假期时间两天了,大家都还是没回来。
渐渐的,陆战生就开始着急,开始坐立不安。
起先他怀疑是不是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就特意去县知青办问,可得到的结果是,其他村子里的知青们好些天之前就全部都报到回村了,唯独石门村的知青没回。
不知道这到底是出现了什么状况,所以陆战生越来越着急,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实在不行就逼着刘大伟给他签个文书然后直接回去看看的准备。
就在打算实施计划的前一天傍晚,终于在村口等到了县知青办来送人的大车。
然而,没有贺知。
“ 贺知呢?”
发现归来的队伍里没有贺知的那一瞬间,陆战生突然就有了一种很强烈的不好的预感,他立刻抓着郑延,着急的问:“ 贺知呢?他为什么没回来?”
“…”
郑延被问的心里有点难受。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郑延预想过很多种哄骗陆战生的方式,但在回来之后看到陆战生瞪起眼的时候,他还是放弃了,他知道自己是骗不过陆战生的。
“贺知哥暂时不回来了。”
郑延说:“他打算留在北京工作。”
“什么?”
陆战生直接愣住。
郑延则直接无奈叹了口气。
话说,回京之后,郑延带着吴青青见父母,见亲朋好友,见故宫,见长城,忙忙碌碌的过一个月,没怎么特别关注贺知家的情况。
原本说的好好的,正月初十大家就启程回陕北,票都买好了,可临近出发的时候,贺知却突然说不回来了。
虽然贺知没有直说是什么原因,但光是猜测,郑延也能猜个差不多。
毕竟自从贺知回京,罗姨就一直在不停的想方设法,想让贺知留下来,郑延当时就知道,贺知八成是扛不住罗姨给的压力,妥协了。
说起来,当下知青回城的路子主要有那么几种,从军,招工,病退,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等等。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其中每一项的难度都很大,不是很容易做到,可贺知不一样。
贺知属于烈属子女,本就受一定的优待,回城的条件被放的很宽,而且他原本也不属于被政策驱使才下乡的那批知青,更何况,他还经常给报社写稿子,报社巴不得他能转回来成为正式员工。
所以通过招工的形式回城,对于贺知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他甚至都不用亲自回陕北办理手续,报社隶属行政机关,上面领导直接给边绥这边的知青办打声招呼,这边就直接放人了。
要说只是简单的回城工作,那也没什么,回就回了,关键是罗姨的目的肯定不限于只是让贺知回来工作那么简单,回城之后的下一步,肯定就是再逼着贺知结婚了。
关于当初贺知是怎么敢逆着罗姨的意思执意要去陕北插队的,郑延不是很清楚,但对于贺知从小就很听罗姨的话,甚至指东不往西的状态这一点,郑延是从小亲眼目睹过,并深信不疑的。
所以郑延当时就是很着急,他觉得贺知留下来八成是会顺着罗姨的意思的,那么到时候,陆战生都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而且郑延也很不理解,他觉得贺知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但不知道为什么,贺知这次表现的很坚定,说不回来,就真的不打算再回来,甚至郑延问陆战生该怎么办的时候,贺知就只是沉默。
郑延实在不知道回来之后该怎么跟陆战生交代,把车票一再改签,回程的日期推迟了一天又一天。
最终拖到不能再往后拖的时候,临走的前一晚,他把贺知叫出来,最后一次问了贺知的意思。
贺知的回答是给陆战生的一封信。
郑延从贺知嘴里问不出什么别的话,最终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揣着那封信,带着吴青青和沉重的心情,同赵俊他们上了回陕北的火车。
陆战生着实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看了贺知的信,仍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件事。
贺知在信上写着,留下工作原因,是因为罗姨年龄大了,需要人陪伴和照顾,而不回来这一趟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对陆战生提出这件事,无法面对。
为人子女,想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想回城,都无可厚非,这事儿贺知大大方方提出来,陆战生也不会阻拦。
但他无法理解和接受贺知居然这么不相信他。
陆战生很愤怒,当天夜里就不顾大家的阻拦,直奔县城,到了知青办,他硬逼着刘大伟给他签了放行文书,打算坐第二天的火车回北京。
然而,当他拿着文书正打算去火车站的时候,吴铁柱突然来找到他,人急的直哭。
因为,小春生不见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周明亮:关于《我很幸福》。
陆战生:…
周明亮:陆哥,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怎么不高兴了?
陆战生: …
周明亮:哎,苍天饶过谁啊~~
陆战生:…… 周明亮,一个明明是个苦情人设却执意要在作话里操搞笑人设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