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武则天信佛,而且信得非常虔诚,所以在自己的陪葬品中出现一百零八尊佛像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华夏古代,有两个皇帝特别有趣,就是在民间传说中反映都不大好,但在佛教中评价都不低,第一个是隋炀帝,第二个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还在于她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有一天托钵行化,在路上他遇见一位女孩子,正与一帮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这女孩子远远看见佛陀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走到佛陀面前,将沙子放到了佛陀的钵内,没想到佛陀居然接受了她的沙土供养。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看不下去,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向佛陀开玩笑。当他们上路时,他忍不住问佛陀道:“世尊,刚才那个女孩子把沙土放进你钵内,你为什么接受?”佛陀微笑着说:“你们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她将会破坏佛教的。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到她将来做皇帝时,就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
故事中那个往钵里放沙土的女孩就是武则天的前身。而武则天在做了皇帝之后,对于佛教在华夏的推动和弘扬,也确实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确实非常的深厚,她一生中甚至两了次当尼姑。
第一次是在十四岁之前,第二次是被迫。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当尼姑和她父母的信仰有关。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是唐朝的奇女子,她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后裔,父亲是隋朝宰相杨达,伯父是关王杨雄,隋文帝和隋炀帝这对父子都是佛教忠实信徒,受家族影响,因此杨夫人信仰佛教。而杨夫人把这样的一种信仰传给武则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第二次当尼姑,估计全华夏的人都清楚是什么原因。武则天入宫后,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驾崩后,按照唐朝时的惯例,她到京城的感业寺出家当了尼姑。
虽说第二次当尼姑是被迫的,但两次当尼姑的经历,让武则天与佛教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当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身成为皇帝之后,她就更离不开佛教的支持了。
唐朝一共有三大理论体系掌控人的思想,即儒家、道家、佛家。武则天想当皇帝,也必须从这三种之中选择,传统儒家经典不许妇人参与国政。如《尚书·牧誓》上写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又比如《伪孔传》上写道:“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国政则国亡。”
而道家跟李唐皇室的渊源深厚,唐朝皇室更是把道家的老子奉为祖宗,所以武则天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佛教。
武则天利用佛教,是因为佛教有三点好处可以支持武则天。一、众生平等理论,男女的区别不像儒家那么强烈;二、佛教关怀的是人的心灵,因此控制的恰恰是人的思想;三、武则天有当尼姑的宗教背景。同样,佛教在当时受道家挤压,也需要在高层政治决策者之中,找到一个庇护人。所以,佛教帮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而佛教也因此找到了庇护人。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意味互利共赢!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使得佛教承认她是菩萨化身,对于武则天来讲,意味着她找到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武器,这个理论武器不仅可以帮她建立统治,还可以帮她稳定统治。
第549章 《大云经》
而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些。武则天在登基做皇帝之后,更是以实际行动推广了佛教在华夏的传播和弘扬。
有两个关于“禁屠令”的小故事就可以从侧面说明武则天在推动佛教发展的方面做出的贡献。
武则天信佛,所以她当皇帝之后,就颁布了一道禁屠令,就是不准杀生,不准吃大鱼大肉,作为每个人都遵守的生活信条就不大容易,所以当时好多人觉得不吃肉很难受,那么皇帝不让吃肉,自己又想吃肉怎么办?所以就有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出现了。
武则天派当朝宰相巡查,从驿站一站一站走。那驿丞一看大人物来了,都想巴结宰相,要给宰相吃点好东西,给他上了一盆羊肉。
驿丞挺机灵,说这羊是狼咬死的,宰相一听,是狼咬死的,没关系,吃吧。吃完以后,又端上一盘鱼,说不对呀,皇帝说鱼也不能打捞啊。这个驿丞一下没词了,说鱼也是狼咬死的,这个宰相说,你怎么这么笨,要说这鱼是水獭咬死的。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在颁布禁屠令期间,有一个小官家里生了儿子,这个小官很开心,想请同僚吃饭,偷偷宰了一只羊,给每个同事分了一点羊肉。
有一个同僚特别不地道,他吃也吃了,吃完以后,还把一块肉塞进袖子里,回家以后,就给武则天修了一份奏章,说同事某某某违反了禁屠令,私自宰了一只羊,证物在此,把羊肉也端上去。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把生儿子的官员叫来,说我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可喜可贺,拿块肉出来,说这玩意哪来的?这个小官吓得面如土色,跪在那儿就起不来了。
这个时候武则天说话了,她说我是颁布了禁屠令,我是希望大家有慈悲之心,无缘无故不要乱杀生,但是遇到红白喜事,我不干预,所以你杀羊也好,吃肉也好,我不怪罪你,但是以后你请客,可千万挑好了客人,就是那个人告诉我的。那个告密者面红耳赤,整个朝廷都想啐他。
在华夏古代,有两个皇帝特别有趣,就是在民间传说中反映都不大好,但在佛教中评价都不低,第一个是隋炀帝,第二个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还在于她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有一天托钵行化,在路上他遇见一位女孩子,正与一帮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这女孩子远远看见佛陀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走到佛陀面前,将沙子放到了佛陀的钵内,没想到佛陀居然接受了她的沙土供养。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看不下去,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向佛陀开玩笑。当他们上路时,他忍不住问佛陀道:“世尊,刚才那个女孩子把沙土放进你钵内,你为什么接受?”佛陀微笑着说:“你们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她将会破坏佛教的。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到她将来做皇帝时,就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
故事中那个往钵里放沙土的女孩就是武则天的前身。而武则天在做了皇帝之后,对于佛教在华夏的推动和弘扬,也确实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确实非常的深厚,她一生中甚至两了次当尼姑。
第一次是在十四岁之前,第二次是被迫。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当尼姑和她父母的信仰有关。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是唐朝的奇女子,她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后裔,父亲是隋朝宰相杨达,伯父是关王杨雄,隋文帝和隋炀帝这对父子都是佛教忠实信徒,受家族影响,因此杨夫人信仰佛教。而杨夫人把这样的一种信仰传给武则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第二次当尼姑,估计全华夏的人都清楚是什么原因。武则天入宫后,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驾崩后,按照唐朝时的惯例,她到京城的感业寺出家当了尼姑。
虽说第二次当尼姑是被迫的,但两次当尼姑的经历,让武则天与佛教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当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身成为皇帝之后,她就更离不开佛教的支持了。
唐朝一共有三大理论体系掌控人的思想,即儒家、道家、佛家。武则天想当皇帝,也必须从这三种之中选择,传统儒家经典不许妇人参与国政。如《尚书·牧誓》上写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又比如《伪孔传》上写道:“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国政则国亡。”
而道家跟李唐皇室的渊源深厚,唐朝皇室更是把道家的老子奉为祖宗,所以武则天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佛教。
武则天利用佛教,是因为佛教有三点好处可以支持武则天。一、众生平等理论,男女的区别不像儒家那么强烈;二、佛教关怀的是人的心灵,因此控制的恰恰是人的思想;三、武则天有当尼姑的宗教背景。同样,佛教在当时受道家挤压,也需要在高层政治决策者之中,找到一个庇护人。所以,佛教帮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而佛教也因此找到了庇护人。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意味互利共赢!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使得佛教承认她是菩萨化身,对于武则天来讲,意味着她找到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武器,这个理论武器不仅可以帮她建立统治,还可以帮她稳定统治。
第549章 《大云经》
而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些。武则天在登基做皇帝之后,更是以实际行动推广了佛教在华夏的传播和弘扬。
有两个关于“禁屠令”的小故事就可以从侧面说明武则天在推动佛教发展的方面做出的贡献。
武则天信佛,所以她当皇帝之后,就颁布了一道禁屠令,就是不准杀生,不准吃大鱼大肉,作为每个人都遵守的生活信条就不大容易,所以当时好多人觉得不吃肉很难受,那么皇帝不让吃肉,自己又想吃肉怎么办?所以就有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出现了。
武则天派当朝宰相巡查,从驿站一站一站走。那驿丞一看大人物来了,都想巴结宰相,要给宰相吃点好东西,给他上了一盆羊肉。
驿丞挺机灵,说这羊是狼咬死的,宰相一听,是狼咬死的,没关系,吃吧。吃完以后,又端上一盘鱼,说不对呀,皇帝说鱼也不能打捞啊。这个驿丞一下没词了,说鱼也是狼咬死的,这个宰相说,你怎么这么笨,要说这鱼是水獭咬死的。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在颁布禁屠令期间,有一个小官家里生了儿子,这个小官很开心,想请同僚吃饭,偷偷宰了一只羊,给每个同事分了一点羊肉。
有一个同僚特别不地道,他吃也吃了,吃完以后,还把一块肉塞进袖子里,回家以后,就给武则天修了一份奏章,说同事某某某违反了禁屠令,私自宰了一只羊,证物在此,把羊肉也端上去。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把生儿子的官员叫来,说我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可喜可贺,拿块肉出来,说这玩意哪来的?这个小官吓得面如土色,跪在那儿就起不来了。
这个时候武则天说话了,她说我是颁布了禁屠令,我是希望大家有慈悲之心,无缘无故不要乱杀生,但是遇到红白喜事,我不干预,所以你杀羊也好,吃肉也好,我不怪罪你,但是以后你请客,可千万挑好了客人,就是那个人告诉我的。那个告密者面红耳赤,整个朝廷都想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