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本书,有三个主角。

  段誉、乔峰、虚竹,一公子,一英雄,一和尚。

  三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但各占了一台戏,既前后交错,又相互映衬,既层次鲜明,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与人物刻画手法,开创了武侠小说写人叙事的新路子,同时也展现出了金庸恐怖的掌控力,这是武侠史上绝无仅有的三主角作品,单凭此,《天龙八部》就可立一个武侠的丰碑。

  此外任何多主角的作品,都无法比得上《天龙八部》。

  更别说,《天龙八部》还有两话篇幅,送给了庄聚贤,此人堪称隐形的第四主角。

  这本书里,写武也写侠,写人更写情,皆是大起大伏,曲尽其妙,前世甚至有人说,读武侠小说不读《天龙八部》,实在是人生一大遗憾,天龙浩大,可见一斑。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相比射雕三部曲,天龙情节的确更加光怪陆离,场面也波澜壮阔,有恩,有仇,有压抑,更有发泄,有冰窖缠绵的幻想,也有树边解手的现实,这本书里,人物塑造方面更是登峰造极,称得上是江湖的百科全书,并且在写这部书时,金庸正当年富力强,对故事节奏的掌控,和对场面的驾驭,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是前期的金庸无法比拟的。

  所以,射雕三部曲是金庸的一个巅峰,《天龙八部》则是金庸的另一个巅峰。

  项韬表情若有所思:“原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天龙八部》,老板认为,这部作品,能够超越射雕三部曲吗?”

  目前不知道剧情的项韬,只能根据书名胡乱联想着剧情了。

  洛阳淡然一笑:“当然,《天龙八部》是正剧,比此前任何一部武侠都来的正。”

  这是洛阳本人的看法,《天龙八部》是一出庄严的正剧,是典型的对人性的具有宿命感进行思考与反思的正剧,《天龙八部》中讨论的各种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现实对历史以及对政治的探讨,借这本书,金庸在以悲悯之心看待人类的本身在命运面前的苦苦的挣扎和奋斗,这是一种人类对对自然对生命对爱情对理想对现实对各种生活中很多向往的灵魂欲望之探究。

  此立意之高,自然是射雕三部曲不及的。

  因为对人性本身的探讨,这是任何一部伟大的著作都绕不开的命题,类似事情,托尔斯泰干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干过,曹雪芹干过,马尔克斯干过,金庸也干过,不过金庸干过这样命题的书,只有两本,分别是《天龙八部》和《连城诀》。

  只可惜《连城诀》架构太单薄了,所以洛阳没有写出来。

  包括《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等一系列作品,洛阳都没有写出来,就是因为作品相对的单薄。

  他个人比较喜欢《天龙八部》。

  佛家七苦依次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如果说历史,政治,文化是人类在人性的表象体现,那么,宿命命运轮回等等,是根基于人性在世界上的自我实现了,《天龙八部》深化了普通人在面对自然面对矛盾人性上的探讨,每个人都在宿命面前苦苦挣扎,苦苦执着,它所写之事,不仅是古之人古,同时又是虚拟之人与虚拟之事,其间的世界既有朗朗之乾坤而又有魍魉之暗影,更有奇峰险壑,曲径通幽……

  所以。

  射雕三部曲之后,洛阳选择用《天龙八部》去诠释武侠。

  第959章 重量级炸弹

  八月。

  菊与桂花飘香。

  水木文化的董事长办公室,洛阳手指飞快的敲击着键盘:

  【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剑招用老,腕抖剑斜,剑锋已削向那汉子右颈。那中年汉子竖剑挡格,铮的一声响,双剑相击,嗡嗡作声,震声未绝,双剑剑光霍霍,已拆了三招。中年汉子长剑猛地击落,直砍少年顶门。那少年避向右侧,左手剑诀一引,青钢剑疾刺那汉子大腿……】

  这是一部武侠小说。

  如有人此时看到洛阳电脑桌面上的文档名称,定会注意到《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八月开始写《天龙八部》。

  这个“八”字都巧合的让人意外。

  而此时,距离洛阳上次写武侠,也就是《倚天屠龙记》,已经接近两年时间过去了。当然,用青衫仗剑这个马甲创作的武侠不算,毕竟《四大名捕》因为篇幅的关系,目前还在《踏江湖》持续连载中,青衫仗剑的存在本身,只是洛阳对龙国武侠的一种查漏补缺。

  继续说《天龙八部》。

  和金庸其他几部大作一样,《天龙八部》也是几经修改的作品,其最初版本创作开始于1963,那时天山童姥的武功名称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取如来上天入地、唯我独尊的意思。

  接着就是众所周知的三联版了。

  三联版具体创作时间应该是70-80年代,读者们最熟悉的版本也正是这个版本,《天龙八部》电视剧里很多经典内容,都是出自于三联版,到了这个版本,童姥的武功也已经变成了【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了。

  还有一个新修版。

  这是21世纪新修改的版本,争议很大。

  新修版和三联版版孰优孰劣不好说,有好的有坏的,比如,新修版把新版的几个坑给填上了,这是好的,但是新修版《天龙八部》里的梦姑形象完全被毁了,这是坏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