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诺楠肯定不会答应,一口回绝:“不可能。”

  李复有备而来道:“我去过现场,百米之外就有工人在工作。工人没有听见枪声,说明凶手使用了消音器。目前中国还处于弹道比对的技术中,美国实验室可以对消音器制造的子弹痕迹进行比对,收集十年来的弹道照片发给美国实验室,他们可以分析出是否有消音器的痕迹。”

  张诺楠道:“不是消音器的原因,而是两颗子弹损毁都非常严重,很难进行弹道比对。”

  李复道:“所以更需要我的帮忙。”

  张诺楠道:“中国和美国司法部门有来往。”

  李复道:“可是手续繁杂。再说,美国犯罪实验室都是超负荷运作,未必会关心中国人的案件。”

  张诺楠沉思好一会道:“李复,我知道你和于明想什么。你们根本不关心谁杀了那两个人,因为不管是谁是什么原因,对杜青青都没有恶意。你们更关心是谁绑架了杜青青。我可以明白告诉你们。我们也非常疑惑,持有这样武器的悍匪,为什么会冒险在光天化日之下绑架杜青青,但是我们查不到两者之间的任何联系。李复,我希望你能对连环杀手发表自己意见。这件案子和你们有关,我不会允许你们介入。就这样吧,黄忠,送他们出去。”

  李复和于明只能离开,电话响起,于明接电话。一个变声的声音道:“你们不用担心,我保证杜青青不会再被绑架。”

  好像是提醒自己杜青青将被绑架的那个声音。于明沉默一会道:“原来是你。”

  吴悠悠大惊,这句话叶战曾经说过。难道于明也认出了自己?这……理论是可以通过人说话的高低音和频率分辨,但即使计算机需要很复杂计算手段,要进行环境变量等等。吴悠悠突然醒悟,于明这是在讹自己,立刻道:“我根本不认识你们,只不过是好心提醒。再见。”还好自己熟悉他。

  于明挂电话,坐在病房外椅子上啃指甲沉思。李复坐在其身边等待。他知道于明正在理顺一些事情。几分钟后,于明站起来,和李复走出医院,到了吸烟区。于明点燃雪茄道:“杜小姐被绑架很可能和我有关系。”

  李复问:“和你?”

  于明道:“我接受了淡水河公司的委托。就目前来看,淡水河派遣到a市的代表对我非常信任。他们应该是想绑架杜青青,然后胁迫我盗窃机密。我是新人,没什么人认识我。直到昨天在宾馆混战后,一名蜘蛛被抓捕,然后又被释放。两个蒙面人袭击了他们,拿走了东西。可是东西是假的。我不相信蜘蛛会没有应付暴力抢劫的后备方案。从这次袭击看,这两个蒙面人习惯使用暴力。使用暴力的人喜欢走捷径,而我就是他们最理想的捷径,杜小姐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被卷入。”

  “有个人通知我杜小姐会被绑架,又通知我杜小姐以后不会有事。说明这人身份和两名被杀蒙面人身份一样。是一个团体的。这种团体的人心狠手辣,不会为了私人感情而通风报信。说明通知我的人认识杜小姐。不仅如此。双方有不一般的关系。”

  李复问:“杜小姐社交圈不算大,我们都了解。会是谁呢?”

  “你还记得杜青青说过,她母亲嫁给了一个王姓商人,然后生了一个弟弟吗?她弟弟在八岁时候和父亲移民美国。”于明道:“说不准杜小姐的弟弟就是给我电话那个人。”

  于明前面推断都很正确,但是最后结论出了错误。这并不能怪于明。于明并不知道这个团伙鹰派和鸽派出现分裂。于明考虑过吴悠悠,但是吴悠悠和杜青青最多只能算是朋友关系。如此一个暴力集团,不足以成为吴悠悠出卖自己组织的原因。海娜会,但海娜不可能会参加任何犯罪集团。思来想去,只剩下杜小姐弟弟这一个可能。

  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推断的错误。于明也是人,在信息没有完善之前,不可否认是最合理的推断。

  李复道:“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要相信杜小姐的弟弟。”

  于明笑:“其实,这分析很无聊。如果有这样一个团伙还要攻击杜小姐。我们根本无法防御。”中国有保镖行业,但是都是赤手空拳。而匪徒们持有长短武器。就算于明知道劫匪同伙还要对杜青青绑架,于明也无能为力。

  “你这么说,我反倒是放心了。”李复自嘲一笑:“我们根本不具备保护杜小姐的能力。除非我们也持枪,但我们持枪是非法的,会被警方攻击。”

  于明问:“李复,你对安全屋有什么了解?”

  “狭义安全屋来说,是一个避难所,易守难攻,装备了各种武器对抗外敌入侵。cia在全球有很多类似的安全屋。”李复道:“广义来说,安全屋是一个中转站。储备假护照、假身份、现金和各种伪装道具。一旦有麻烦,立刻前往安全屋换一个身份,利用这个身份撤离危险区域。”

  于明问:“如果我要在a市建立一个广义的安全屋,应该怎么入手?”

  “于明,你想干嘛?”李复看于明问。

  于明解释:“别误会,我不想藏武器什么的。只是很多设备不适合出现,但是关键时候又必须要用,总要有个存放的地方。”

  “我也不太懂。”李复道:“首选是仓库,其次是出租房。实在不行,使用汽车也可以。但是于明,一个安全屋一个人很难建立和维持,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从护照来说,都有日期规定,要随时更换。我觉得安全屋更适合一个小组团队,而不是一个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