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说起来,一般私人营养师也会兼顾厨师的工作,然而夏川凉子只会做日式料理,而日式料理看是好看,但吃起来还不如崇明基地食堂的饭菜,至少以高军的口味来说是这样,因此他吃过一次之后就有了另找一个厨师的想法,并早早就开始未雨绸缪,否则急切之间想要找到林师傅这样合适的人选并说服他辞职为自己工作,也没那么容易。从这一点来说,高军聘用夏川凉子其实只起到了一半的作用,不过考虑到她要求的薪水不高、而且当初高军没钱的时候她就肯过来,等于是欠了她一个人情,所以高军倒也没有因此跟她斤斤计较。
此外高军还找了一个私人医生,由于真有了大的伤病肯定得去医院,因此私人医生更注重能力的全面,也即是要找所谓的全科医生,这种医生在如今已经不太好找,好在改开之前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有一些在。由于早就开始寻找,高军总算在出国之前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老医生,名叫刘思源,他比较难得的一点在于是出身中医世家,因此从小就学会了中医的很多独特诊疗方法,自己后来又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系统教育,算得上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杰出人才。
后世对中医多有贬低,除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也确实是因为好的中医越来越少,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以培养西医的方式来培养中医(注1),结果培养出来的不过是挂着中医之名的西医,他们的中医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话说业内的人都知道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先学西医的人再学西医,几乎就没有能够学成的,而如果反过来,倒是真能出现中西医合璧的优秀人才,只是中医培养的周期太长,除非家里就是中医出身、从小就有这样的氛围,否则几乎没哪个家长会让孩子选择这条路,要知道即使是西医的学习年限都已经够长了……
虽然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相对于中医的优势越来越大,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包括运动员身上常见的慢性劳损在内,中医还是有着独到之处,而且治疗手段对身体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加之运动员因为违禁药物名录的限制和职业特点的要求,不少常用西药都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价值就更大了。而这位已经年近七旬的刘老在中医方面最擅长的就是“不用药”治疗,诸如针灸、推拿之类,因此当高军经人介绍得知消息并亲眼验证过他的水平之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找到宝了。
可是这位老人家一开始还不肯来,理由是为高军一个人服务会影响他给别的病人服务,这话说得高军一时间也哑口无言。最后高军在但保证他出国后一样有足够的工作可做的基础上,还以“到洋鬼子的地盘上证明中医的价值”为由说动了这位老先生。出于对刘老先生医术的认可,高军给其开出的工资很高,但是后来他却得知老先生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捐给了希望工程,理由是“我的钱已经够用了”,心中对其愈发敬佩,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外,随着高军的名气日大,他卷入法律纠纷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即使高军自己从不作奸犯科,也难免会遭人坑害、惹上麻烦,为了避免这方面出问题影响到他踢球,高军早就聘用了一名法律顾问,由于国内律师的作用其实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只要求业务熟悉就行,因此高军当初就聘来的国内法律顾问李军得以继续留任,专门帮其处理国内的事情。而出国以后,高军肯定还需要找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法律顾问,但是这得先确定自己的去向才行。
不管如何,到2005年底的时候,高军的团队已经大体成型了,为此他自然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但他的开支却远不止于此。
高军从来就没有打算当老板,但他在出国之前还是创办了一个企业,原因很简单,他不能继续忍受中国运动员所用的调味品都得从国外进口、甚至还在使用那些不适于运动员的普通调味品的现状,所以他有了钱之后,很快就决定建一家生产运动员专用调味品的工厂……
注1: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传统中医的培养周期太长、成本太高了,而且成才率还低,这也是中医逐渐没落的最根本原因,从史书记载上来看,宋代其实出现过以学校模式培养中医的体制,可惜蒙元灭宋后失传了,之后中医又恢复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低效模式……
第247章 调味品国产化
由于这个工厂的规模不是很大,技术含量其实也不是很高,所以没过多久便建好了。事实上之所以国内迟迟没有这样的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市场太狭小,有实力的大企业看不上这块小肉丁,而小企业又达不到所需的技术门槛,同时也很难做到它所需要的严格管理,因此根本没人会投资这个,历史上要等到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起来,这个市场相应地变大了,才开始有人向这个领域进军,而高军现在的投资倒是先走一步赶在了前面……
虽然这座厂子规模不算大,但毕竟也是一座厂子,对于2005年才赚了一千多万、而且还需要开给团队大量薪水的高军来说,一下子想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并不容易。不过之后两年可以预期的超高收入作为抵押,高军很容易地就从银行贷到了足够的款子。
高军自知没有经营一个企业的能力,更没有经营一个企业的精力,因此这家企业建立以后肯定得找人代为管理。这个时候有个昔日崇明基地时期的队友向高军推荐了自己的大伯,高军随后便进行了一番了解,得知这位年过五旬的大叔为人正派、做事认真、也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改开之前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家小厂的厂长而且干得不错,之后便被升调到了一家大型市属企业工作,然而改开之后大环境发生变化,他的境况就江河日下了……
此外高军还找了一个私人医生,由于真有了大的伤病肯定得去医院,因此私人医生更注重能力的全面,也即是要找所谓的全科医生,这种医生在如今已经不太好找,好在改开之前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有一些在。由于早就开始寻找,高军总算在出国之前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老医生,名叫刘思源,他比较难得的一点在于是出身中医世家,因此从小就学会了中医的很多独特诊疗方法,自己后来又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系统教育,算得上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杰出人才。
后世对中医多有贬低,除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也确实是因为好的中医越来越少,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以培养西医的方式来培养中医(注1),结果培养出来的不过是挂着中医之名的西医,他们的中医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话说业内的人都知道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先学西医的人再学西医,几乎就没有能够学成的,而如果反过来,倒是真能出现中西医合璧的优秀人才,只是中医培养的周期太长,除非家里就是中医出身、从小就有这样的氛围,否则几乎没哪个家长会让孩子选择这条路,要知道即使是西医的学习年限都已经够长了……
虽然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相对于中医的优势越来越大,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包括运动员身上常见的慢性劳损在内,中医还是有着独到之处,而且治疗手段对身体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加之运动员因为违禁药物名录的限制和职业特点的要求,不少常用西药都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价值就更大了。而这位已经年近七旬的刘老在中医方面最擅长的就是“不用药”治疗,诸如针灸、推拿之类,因此当高军经人介绍得知消息并亲眼验证过他的水平之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找到宝了。
可是这位老人家一开始还不肯来,理由是为高军一个人服务会影响他给别的病人服务,这话说得高军一时间也哑口无言。最后高军在但保证他出国后一样有足够的工作可做的基础上,还以“到洋鬼子的地盘上证明中医的价值”为由说动了这位老先生。出于对刘老先生医术的认可,高军给其开出的工资很高,但是后来他却得知老先生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捐给了希望工程,理由是“我的钱已经够用了”,心中对其愈发敬佩,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外,随着高军的名气日大,他卷入法律纠纷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即使高军自己从不作奸犯科,也难免会遭人坑害、惹上麻烦,为了避免这方面出问题影响到他踢球,高军早就聘用了一名法律顾问,由于国内律师的作用其实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只要求业务熟悉就行,因此高军当初就聘来的国内法律顾问李军得以继续留任,专门帮其处理国内的事情。而出国以后,高军肯定还需要找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法律顾问,但是这得先确定自己的去向才行。
不管如何,到2005年底的时候,高军的团队已经大体成型了,为此他自然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但他的开支却远不止于此。
高军从来就没有打算当老板,但他在出国之前还是创办了一个企业,原因很简单,他不能继续忍受中国运动员所用的调味品都得从国外进口、甚至还在使用那些不适于运动员的普通调味品的现状,所以他有了钱之后,很快就决定建一家生产运动员专用调味品的工厂……
注1: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传统中医的培养周期太长、成本太高了,而且成才率还低,这也是中医逐渐没落的最根本原因,从史书记载上来看,宋代其实出现过以学校模式培养中医的体制,可惜蒙元灭宋后失传了,之后中医又恢复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低效模式……
第247章 调味品国产化
由于这个工厂的规模不是很大,技术含量其实也不是很高,所以没过多久便建好了。事实上之所以国内迟迟没有这样的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市场太狭小,有实力的大企业看不上这块小肉丁,而小企业又达不到所需的技术门槛,同时也很难做到它所需要的严格管理,因此根本没人会投资这个,历史上要等到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起来,这个市场相应地变大了,才开始有人向这个领域进军,而高军现在的投资倒是先走一步赶在了前面……
虽然这座厂子规模不算大,但毕竟也是一座厂子,对于2005年才赚了一千多万、而且还需要开给团队大量薪水的高军来说,一下子想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并不容易。不过之后两年可以预期的超高收入作为抵押,高军很容易地就从银行贷到了足够的款子。
高军自知没有经营一个企业的能力,更没有经营一个企业的精力,因此这家企业建立以后肯定得找人代为管理。这个时候有个昔日崇明基地时期的队友向高军推荐了自己的大伯,高军随后便进行了一番了解,得知这位年过五旬的大叔为人正派、做事认真、也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改开之前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家小厂的厂长而且干得不错,之后便被升调到了一家大型市属企业工作,然而改开之后大环境发生变化,他的境况就江河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