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虎娃也走出院门向外看去,随即就眯起了眼睛。有一支队伍正迈步走进了集镇,他们应该不是军阵,却比最精锐的军阵更像军阵,总共只有十四人,分成左右两列,每列恰好相当于军阵中的一支小队。

  这些人看上去都在四旬左右,体格健壮彪悍,一律身着黑衣,每人腰间悬着一口刀,背后斜背着一根不长不短的棍子,打扮颇为奇特。普通人在平常情况下是不准公然携带武器出行的,商队中的护卫携带武器,也需得到城廓的批准才能通过沿途关卡,但这些人却公然列队携凶器而行。

  虎娃看得清楚,那刀棍皆可单独使用,也能双手配合施展,但棍子还能接在刀上、变成一把长柄斩刀。这些人的神情冷漠,目视前方面无表情,他们走过来的时候,整个集镇上的人莫名都不敢再说话了,皆面带敬畏之色躬身行礼,甚至还有人不由自主腿发软、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但这些黑衣人连看都没多看一眼,虎娃是站在道路两侧唯一没有行礼的人,他们对此也视而不见。并没有人喊出号令,可是列队前行时,每名黑衣人的步点都是一致的,甚至步幅都没有差别。假如不是能够感觉到旺盛的生机律动,虎娃差点怀疑自己看见的是一队会走路的木偶。

  这些人一律都练成了武丁功,其中至少有四人更有修为在身,但与正常人相比,他们似乎缺乏了某种灵动气息,来源于内心中情绪。很显然,这些人经受过严格的训练,意志坚定非常,但与普通人或者其他的修士相比,心境过于凝滞了,缺少了很多正常人的复杂情绪,难怪虎娃会有那样的感觉。

  随着他们的到来,一股无形的肃杀气息笼罩周围,令人不寒而栗。这也许与他们的修炼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杀人不少。那样的杀气,他们却丝毫不加掩饰,仿佛也用不着掩饰。

  他的兵器、身形所携的气息中,甚至有无数怨魂的残念。——在场者只有虎娃能恍惚感觉到这一点,而其他人只是莫名生畏、浑身发冷。

  虎娃已想到来者是什么人了,他听过这些黑衣人的传说,但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他们是星煞麾下的玄衣铁卫。至于玄衣铁卫的来历,在场者恐怕没有人比虎娃更清楚,虎娃还专程托少务搜集过有关玄衣铁卫的各种情报。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玄煞率领白额氏族人击退樊室国和帛室国的那一战之后,星耀也突破了大成修为。星耀在他最信任的白额氏族人中挑选死士,按照军阵的方式进行操练,编成了四支军阵,成了他手中所掌握的一支私军。

  在当时的背景下,星耀这么做看上去也很正常。白额氏一族刚刚遭受大军攻伐,便训练私军以防不测。这支私军只听从星耀的号令,而星耀也只听命于白煞。所以赤望丘中的众长老也无法干预,而训练军阵的所需的一切皆来自樊室、帛室两国的供奉。

  少务有一次和虎娃闲聊时,还特意提到过这件事,并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星耀训练私军,必然是经过了白煞的同意,可能也隐约在针对赤望丘上另一位重要人物玄煞。

  玄煞刚刚指挥白额氏族人临时组织的大军击退了强敌,而大战过后,那些临时编成的军队便解散归乡了。可有朝一日,若玄煞出面振臂一呼,很可能又会迅速拉出一支大军来。星耀可能对其有所忌惮,趁这个机会,组织族中精锐训练出一支私军。

  而另一方面,这些人的身份其实不能算是赤望丘弟子,只是星耀属下的死士,有很多事情不适合高高在上的仙家去做,交给他们去办倒是挺合适的。

  如今虎娃已从阿源那里得知赤望丘内部的某些状况,也清楚玄煞当年为何会离山修炼。现在回头看,少务的猜测未尝没有几分道理。

  星耀训练的似军当年有二百人,而虎娃怎会忘了,他们就是屠灭清水氏一族的凶手!当年的那一战惨烈异常,其实清水氏的实力不弱,也有包括盘瓠父母在内的一批高手。这二百名死士最终只剩下五十人,后来便换上了黑衣,成为今日的玄衣铁卫。

  这剩下的五十人,恰好可以编成一支军阵,比巴原上任何一支军阵都要精锐擅战。其实他们本身的战力倒是其次,再厉害也不过是一支军阵而已。但他们都经过了长期的兵法战阵训练,必要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指挥与率领军阵作战的将领。

  五十名玄衣铁卫,就是五十名潜伏的将领,他们皆精通兵法战阵,且绝对忠心毫不畏死,彼此之间的配合还极为默契,可随时指挥千军万马。无论是樊室国还是帛室国的军阵,到了他们手中,都能发挥比以往大得多的战斗力。而平常时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这才是星煞真正厉害的隐藏手段。

  当年星耀从山中带走了二百人,只回来了五十。赤望丘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去蛮荒深处斩杀了一位作乱的化境妖王,虽然斩妖成功、但也伤亡惨重。那妖王确实是被杀了,而且是善吒与星耀一起动的手,但那些死士却是在屠灭清水氏一族时折损。这一隐情不被外人所知,就连赤望丘上的众长老都不清楚。

  虎娃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本打算下次见到阿源时私下相询。清水氏的灭族惨剧,当年并非没有留下活口。所谓的活口当然不是指虎娃与盘瓠,而是星煞所率领的五十名属下。这么多人还活着,又过了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一点口风露出来,就连各国高层都打探不出一丝内情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