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一个封闭的族群,能保持稳定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社会状态就不错了。丁齐曾去过的琴高台天国,那里就是农耕文明发展到极致的理想状态。但那种理想状态也是很难实现的,琴高台世界中的文明社会几度被摧毁,甚至人类差点都灭绝了,幸亏出了一位圣人天兄陶昕。

  五心谷的情况还好些,因为它并未完全与世隔绝,自古以来的传承一直沿续。它的位置在云南省大理市郊外,苍山南麓东段的缓坡上。这里有一个仓谷村可遥望洱海,而天地秘境的门户就在仓谷村后面的山壁中。

  古时乡村以宗族自治为主,当地族人世代共守一个秘密,有很多人陆续迁入五心谷中。因为外面的良田有限,天地秘境中不仅可以拓荒,而且能躲避战乱、不必交纳赋税,所以这些人迁居进去之后就不愿意再出来了。

  说实话,他们也出不来了,因为没有三境修为便不能保留记忆,更别提自己打开天地秘境的门户了。这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倒也没什么,五心谷更像一个世外桃源,繁衍至今已有三万多居民。

  可是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甚至进入信息时代后,就可以看出天地秘境内外的差别了。五心谷并不完全与世隔绝,里面的人还是能够了解外界各种情况,他们也需要外界的各种物资以及现代社会的文明产品。

  五心谷地域广大,每个人都去开荒又能种多少亩地?而且里面的东西又带不出来,各种农产品包括手工业品并不需要太多的产量便能满足自需。有些资源太多了便不值钱了,外面的大理市区以及大理古城一带如今寸土寸金,但五心谷中的房屋田产只是最寻常之物。

  那么能否将五心谷的居民都迁居出来呢?这是不可能的,恐怕几代人时间都不可能解决,因为数量太多了。他们几乎全是在天地秘境中出生的,打开门户出来倒是简单,但如何在外面的世界立足才是最大难题,甚至连个身份都没有。而且普通人出来之后想再去,连记忆都保留不了。

  还好外面的仓谷村一直都没有废弃,如今还有几百户人家、两千多居民。这两千多人仍是一个大的宗族,包含十几个姓,并不是人人都清楚天地秘境的详情,但宗族高层都知道。

  叶宗清继任谷主后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使五心谷内的居民不与外面的时代脱节,她组织族人运送各种物资进去,并在天地秘境里建了学校和图馆。

  五心谷有其秘法传承,传承中还包含飘门隐峨术,不论是在天地秘境中还是在外面的仓谷村,叶宗清皆组织族人习练。但无论哪一门传承秘术,想修炼入门都不容易,尤其是天地秘境与控界之宝传承,必须要到秘境中修炼才能掌握。

  如今能将五心谷秘法修炼到三境以上的族人,秘境内外加起来也不到百名,这几十名族人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五心谷与外界的交流往来都依赖于他们。

  五心谷族人出入天地秘境门户是非常频繁的,几乎每天都往来不断,有时门户一天要开启很多次,甚至不分昼夜随时有人出入。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由谁执掌控界之宝?照说控界之宝应该由谷主执掌,但是谷主就每天拿着控界之宝负责开启门户,不仅别的什么事也干不了,恐怕还得给累死。

  九放离空岛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两个方法。首先他们采用轮值的方式,族长、九名族老、十八名副族老每天轮流负责以控界之宝开启门户。其次采用定时的制度,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每天在两个固定的时间打开门户供族人出入。

  但九放离空岛的方法显然不太适用于五心谷。九放离空岛中只要是正常的高中生都可出入秘境无碍,而五心谷内外只有那么几十人方可自如出入,所以这几十人的往来频率就特别高,次数多且时间零散不定。

  五心谷有另一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控界之宝是一种独特的神器,其形制未必一成不变,理论上是可随心意变化的,但修为不够便没有那个本事,能勉强祭炼并掌握其妙用就不错了。叶宗清继承的控界之宝是一朵睡莲的形状,名叫五谷莲,传说祖师摘下这朵睡莲的九十九片花瓣,又炼制了九十九件副器。

  五心谷中有一座大阵,将控界之宝五谷莲置于阵中,天地秘境就会自生感应,无需有人执掌控界之宝,那九十九件副器皆有开启门户的作用。

  只要佩戴其中一件副器,就可以像催动控界之宝那样打开门户出入五心谷,当然了,这要求至少将五心谷秘法修炼到三境。而且副器的作用仅限于此,并没有控界之宝其它的妙用,但这已经解决大问题了。

  五心谷族人自古以来都是靠这些副器出入秘境,拥有副器者又被称为掌花使。理论上最多有九十九位掌花使,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这些副器的形制各异,叶宗清佩戴的胸针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丁齐已经见识过了很多方外世界,而且还成了方外联盟的理事长,但还第一次听说控界之宝有副器这种东西。可是仔细想想也不算太意外,金山院的传承中除了禽兽符,还有影器和身器,不就等于另有妙用的副器吗?

  在丁齐看来,这九十九枚副器就相当于低配版的景文石啊,因为它们只对五心谷有用。但再低配人家也是神器,或者说是某件神器的一部分,且不需要使用者自己去打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