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谭涵川讲了当地各种传故事,朱山闲笑道:“如果聊斋一类的神仙鬼狐传,是人的意淫,那么金山院一类进山得宝的传,就是乡野村民的意淫。老谭啊,你是搞科研的,有没有考证过这些传背后的含义啊?”

  谭涵川答道:“别的故事不好,但那个金豆子的故事,出现年代绝不会太早,因为玉米最早传入中国大约在明代,在这一地区种植差不多已经是明末,引进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那已经是清代到民国年间的事。

  明末气候曾进入一次冰河期,华北一带有过大范围的饥荒,主要是主粮欠收。所谓’打开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县’纯粹是扯淡,也是一厢情愿,九州何止十八县?为了押韵,过去的人也是什么顺口溜都敢瞎编,就跟现在的人写歌词一样。

  哪怕真的找到了一座金山,也解决不了当时的饥荒问题,黃金只是一般等价物,拣来的黄金并不天然带来劳动产品。所以传是一种暗语,所谓金豆子指的应该就是玉米,那时候刚刚出现的一种新的主粮作物。

  玉米的产量高,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都可以耕种,在华北一带还可以在春麦收割之后轮种、能多收一季粮食。更重要的是玉米不怎么挑地,在房间屋后的空地上都可以种上几排,而且玉米芯和秸秆还可以当饲料。

  在那个年代、那种情况下,新出现的这种粮食作物,不管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荒问题,也是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希望。所以传中的金豆子,其实就象征了玉米粒,包含了人们的一种期待。而新粮食作物的引进,也是清朝中叶人口爆发增长的原因之一。”

  朱山闲又笑道:“哥伦布发现新大路,他是去找黄金的,结果最有价值的发现却是玉米,然后传遍了世界。玉米在我们那边的乡下叫六谷,也就是传统的五谷之外又多了一谷,可见其重要性。”

  尚妮接话道:“在东北叫苞米,也叫棒子,就是人傻的意思。我们宿舍的东北同学笑人笨的时候就经常你这个苞米。”

  谭涵川:“东北俚语中这种话很多,棒子、狍子、彪子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尚妮赞道:“谭师兄不愧是学者,一提到研究考证就来了兴致。我最爱听谭师兄这些了,真是长学问啊!”

  谭涵川谦虚道:“若学问,我可不敢跟庄先生比。”

  尚妮:“咦,庄先生哪去了?不是好了在这里汇合吗,怎么连他的影子都看不见,是不是还在睡懒觉啊?”

  时间是早上九点刚过,在这寒冷的冬日还很早,也没人愿意起床跑到郊外来。拒马河边并无游客,铁锁崖下的河滩上,却有人在背手散步,嘴里还嘟嘟囔囔不知在抱怨着什么。他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脚下蹬着厚厚的劳保皮靴,左臂上还套着着红箍,上面有四个黄字:治安巡逻。

  一看这个袖箍就知道他是不太好惹的人物,这里还是北京房山区,假如换成朝阳区,那就是更加惹不起了。此人是当地的治安联防员,一般都是退休后仍有活力的大伯大妈,在郊区也会聘请附近的闲散村民。

  这位联防员许是在抱怨天气太冷吧,他的棉帽子压得很低,两侧还挂着帽耳,根本看不见头发,带着一副很老式的厚框眼镜,脸上黑乎乎的好像还沾着灶灰没洗干净。大清早跑到这里来巡逻确实挺不容易的,但看背影腰杆挺得很直,身子骨也算壮实。

  拒马河古称涞水,古时的铁锁崖也是一个景点,水流冲到崖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浪花滚滚深不可测,被当地人称为龙潭。每当雨季,崖上的水流汇成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瀑布泄入潭中,“龙安夜雨”也是古时所谓的“涞水八景”之一。

  而如今这一段的拒马河修建了人工河道和堤坝,铁锁崖对岸不远处还在搞房地产开发,宽阔的河湾消失了,龙潭也被填平了。拒马河的水流明显变了,铁锁崖下也露出了一片河滩。

  这里并不是景区,游客通常都会去上游的十渡,而这么一大片百米高崖矗立,倒成了很多攀岩爱好者经常来的地方。他们在崖顶的岩石上钉锚, 垂下绳索练习攀岩,天气好的时候,每天都能见到不少人爬上爬下,附近还停着很多越野车。

  但攀岩爱好者大多是在夏天来,现在可是大冬天啊,河滩上一个人影子都没有,有什么好巡逻的?这位治安联防员出现得未免有点突兀,但还有更突兀的。

  只见沿着河流的下游,又走来了一个人,他左肩挎着一个簸箕框,右手拿着一个长长的大竹夹子,穿着镶反光带的桔红色外套,就是常见的清洁工打扮。

  联防员刚刚点一支红塔山,抬头恰好看见了清洁工,招手喝道:“唉,你干嘛的,怎么跑这儿来了?”

  清洁工凑过去赔笑道:“大爷,我负责这一段河滩的卫生啊。”

  联防员:“啥时候这里也有保洁了,咋没人告诉我呢?”

  清洁工:“我是新来的,镇上聘的,刚刚上班,您老人家还没见过。”

  联防员似有些不满道:“夏天人多的时候不请保洁,这冬天没人的时候却聘来一个,领导都是咋想的呀?”

  清洁工解释道:“冬天干,夏天也干,人多人少都要搞好卫生,爱护环境嘛。”

  联防员叼着烟瞅着他道:“你来了,我干啥呀?”

  清洁工:“您老负责治安巡逻,我负责保护环境,不妨碍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