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见到四位天兄坐着轿子,又纷纷在道路两旁下跪行礼,丁齐命众人起身继续赶集去,但总这样也不是事啊,他又命人将轿子放下,带着三名弟子离开大路步行进入了原野,只要元帅、军师和司马三人陪同。

  他一边走一边看,还询问了各种问题。这里的田地分公田与留田两种,所谓公田是村社公有,主要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而留田则相当于外面农村里的保留地,是各家自有的,想种植什么根据需要和擅长。

  所以大家栽培的东西五花八门,基本都与公田的劳作时间错开。当地没有税收,但有类似于古代的徭役制度,每年必须有规定的时间为公田劳作。所谓的公田劳作不仅是种植耕田,也包括经营山林和湖泊,还包括为整个村寨加工各种器物。

  东大营所在这片原野湖泊与平原、丘陵交错。平原基本都在离村寨较近的地方,田间地头种着不少树。假如地头桑树较多,可能这户人家是养蚕纺绸的,假如地里种的黄豆较多,那么这户人家可能是做豆腐的。

  他们越走越远,丁齐在心想一个问题,这里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制度?

  原始部落制?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当地的生产水平很发达,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几乎达到了物质极大丰富。老子所的国寡民?有些地方也有点像,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同样似是而非。在公有制的基础,这里显然有大型协作化的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组织度非常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很完善。当然了,能做到这些也与村寨规模很有关,倒有点像教科般的经典社会主义了。

  但这种概括也不尽准确,总之不能给它下一个已知的定义,在漫长的万年历史,经过了太多的灾难,几度从灭绝的边缘重新走出来,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人们过得太平安宁,之一百五十多年前外界发生的事,这里倒更像真正意义的太平天国。

  丁齐不禁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他们这些外人来到这里,被当地人视为天兄,究竟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或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

  141、上古天真论

  141、古天真论

  当丁齐最终停下脚步时,已经走出了五公里多,位置距离东营主社和一社、三社差不多都是这么远,已经到了当地人日常活动区域的边缘。 五公里看似不太远,当地人的体力也很好,但若从田间道走到这里,天黑前还要赶去,能在此地劳作的时间不多了。

  这里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再往前方是连绵的崇山峻岭了,丘陵坡地是公田,交错生长着西瓜、南瓜、地瓜、向日葵和枣树等作物。

  按新十款天条的要求,凡散播坡田,作物不得少于五种,不得尽除荒植。这里是最典型的散播坡田,人工种植的作物恰好是五种,间杂在各种野生植物。这么做的产量不可能很高,但是实话,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产量有多高高,收都收不过来呢。

  此地已远离村寨,白天赶过来能干活的时间有限,是在适当的时候来撒些种子,到成熟时再组织人来收割一番,不用施肥灌溉,纯属野种天收。

  劳力有限、时间有限,将太多东西运去也很麻烦,所以此地的农产品根本收不完,很多最终烂在了地里,等待种子重新发芽,更多的倒是便宜了当地的野生动物。相对于人口规模,天国其实不缺田地,离村社越近的地方才耕作得越仔细。

  毕学成大惊怪道:“西瓜,圆溜溜的西瓜!正走得渴了,打开一个尝尝。”

  这里的西瓜个头不算大,长得却挺圆,像一个个排球,看着挺漂亮。司马大人胡雨取出了随身带的竹工刀,剖开一个瓜道:“毕天兄称它为西瓜吗?我人都叫它打籽瓜,肉太少,没什么人愿意吃,倒是皮削一削可以炒菜。”

  打开西瓜一看,毕学成有点傻眼了,瓜的内部和西红柿一样是半空心的,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籽。这里的西瓜与他熟悉的品种不同,叫打籽瓜,主要是产西瓜籽的。西瓜籽可以榨油,也是一种零食。

  西瓜肉很少,没什么人吃,倒是西瓜皮削去最外面那层硬膜,当地人经常用来炒菜,据还有消火止咳、清凉利尿的功效。这在天国物志的第三册有记录,但毕学成还没有看到那一册。

  丁齐笑着一指前方道:“那边的山谷里有片枣林,是黄金枣吧?可以摘来解渴。”

  元帅肖博知赞道:“丁天兄真是好目力、好见识,一眼能认出来,离得这么远还能看得清。”

  丁齐:“这里的黄金枣好像也很少见,我们今天运气不错。”

  司马胡雨解释道:“是因此地能生长黄金枣,大营才保留了这片坡地公田。黄金枣在天国很多地方都是种不活的,越是接近村寨之处便越难种,所以很少见。今天既然来了,又恰逢枣熟,我们多摘一些带去。”

  丁齐朝三名弟子道:“既然运气不错,你们也多摘一些。”

  师父的意思分明是这是好东西,有了机会别错过,三名弟子心领神会,拿着背包跑过去了。今天出门的时候,师徒四人特意带了一个背包,丁齐确实打算采集一些此地的特殊物产,其最重点要寻找之物是黄金枣,还真找着了。

  这也不完全是碰运气,天国物志第二册记载:东营主社东南十余里,有丘谷可植黄金枣。他是朝这个方向走了这么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