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尊包金铜像是在陶真功去世后第三年铸成的,以纪念这位圣人。他在人们心目的地位已不仅是代表皇天帝意志的天兄,更是一位人间的圣人。

  陶真功活了一百七十二岁,在他去世之时,也是天国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整个世界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生产技术提高之后,更多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投入创作与创造之,化艺术亦空前繁荣。

  在接近七千年的历史,人们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除了金属器物,各种其他工艺品也纷纷出现,皆精美无甚至巧夺天工。直到今天,天国的竹编工艺仍是那个时代的继承以及再发展。

  人们在平原开挖了很多沟渠水道,既能用以灌溉,也使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如今的很多水渠以及湖泊都是当初的水利工程遗迹,后人又加以改建利用。

  物质丰富、技术进步之后,人们理所当然要享受更好的生活,而且人口不断增长,原先的村寨也难以容纳,他们建造了更多的村寨,将活动范围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坡脚。世界所有适合居住的地方都开发了,又向着更深的山野进发。

  原先的房屋当然显得狭与破旧了,几乎全被推倒重建,人们当然要追求更新更好的东西,建造了很多宽大宏伟的建筑。金属产量毕竟有限的,这里最发达的工艺还是制陶,各种精美的新型陶制器皿也纷纷出现,成为了天国的一种时尚。

  无论是烧砖建造房屋还是制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这有可能会破坏耕地,但这没有关系,新开垦的土地更多,而且各种作物产量在不断提高。人们的足迹进入了山野,砍伐了森林之后,又在坡地种植了各种新作物,基本一片地方只专种一种东西,以便管理。

  在天国的最巅峰时期,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两万,平原满是村寨与田地,到处升起浓烟,连山野边缘适合开发的坡地也密密麻麻种满了各种经济作物。

  当时的人们已经在考虑炼制钢铁了,却因为没有找到铁矿石而作罢,虽然很多岩石和土壤都含有铁元素,但缺乏真正的富铁矿,从技术无法实现,算能实现代价也过于巨大。

  灾难是突如其来的,在那尊陶真功的雕像落成后不久,天国突然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病虫害,很多作物欠收甚至绝收。病虫害过去之后,情况仍未好转,有大片作物枯死,粮食产量也开始锐减。土地早已耕作多年,尽管更换了高产良种,但肥力毕竟不足了,病虫害时时侵袭。

  伴随着粮食匮乏的是料匮乏。这里并没有发现外界如煤炭、石油那样的矿物料,所使用的一直是植物料。平时生火做饭,用的主要是稻草、秸秆、藤蔓之类等田收余料,所产生的灰烬也是重要的肥料,可是这些东西越来越不够用了。

  不仅如此,冶金和制陶也要消耗大量的料,这些料主要是木炭,后来木炭不足也使用了竹炭,聚居地附近能砍的树几乎都砍光了,只能到更深的山野去伐木。但是料的匮乏也了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民众很难再走到更远的地方,活动区域不得不渐渐收缩。

  这里的黑夜是绝对的黑暗,而且还有夜龙这种危险的生物。夜龙惧怕火光,人们要点火堆才能驱赶它们,在夜间行走要举着熊熊烧的火把,或者推着车在特制的陶缸里点一堆火,这都是需要料的。

  活动范围被压缩,人们更难获取各种资源,再加食物的匮乏,附近物种遭了殃。青蛙是一种重要的肉食来源,几乎被捕食绝迹了,于是病虫害便越来越严重,而河流的鱼虾也几乎绝迹。

  当陶真功在世之时,对世人的很多行为还有所节制,而且那时是整个世界飞速发展时期,发展掩盖了一切。等到陶真功去世之后,人们的热情和欲望再也无法抑制,彻底地爆发出来。那时候的人们,真的相信他们是整个世界的主宰,可以掌控天地间的一切。

  当灾难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世人的处境急转直下,很快又出现了战乱纷争。战乱首先又是从北大营开始的,因为那里连年饥荒已无余粮,人们把最后留的种子都吃完了,次年无法播种,缺乏料的情况下甚至都无法走到远处的山野去采集可怜的食物。

  要么等着饿死,要么想办法出去掠夺,他们选择了后者。首先是北大营各村寨之间的互相掠夺与洗劫,然后骚乱又漫延到大营以及天国的各个村寨。在生存的考验下,很多人不再考虑善良与廉耻,一旦有人开始劫掠,很快会有其他人效仿,整个天国乱做一团。

  几乎各个村寨之间都曾爆发过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的械斗,留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恨,而仇恨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冲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第一次灾难到来之后,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曾经无辉煌的明时代彻底崩溃了,很多村寨都化为了废墟。

  很多人聚众称霸,率领一批手下四处劫掠,发起战争,都是以天兄附体下凡的名义为号召。这一段历史有很多缺失,史料记载的法也很隐诲,但丁齐能想象,那恐怕是一个所谓天兄层出不穷的年代,到处闹天兄,闹得越凶,整个世界便越快地滑向深渊。

  无数精美的工艺品被毁弃,田原荒芜,伴随着人口的大量死亡,很多知识与技术的传承断绝了,世界仿佛重新到了饮毛茹血的蛮荒时代,很多物种也灭绝了。据史料记载,天国人口最少的时候,不多不少恰好只剩下了五百人,此时据第一次大灾害来临差不多是三十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