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1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可能甘心当那么久没名气的十八线演员啊!

  “你们那些文物故事我们都看了,拍得很还原,也很有意思。”领队专家笑呵呵地说,“等我们下次开交流会也去你们那边开,到时候顺便现场参观一下你们博物馆。”

  吴普说道:“欢迎之至,您提前和我说一声,我给您备票,您到时候把名单给我就成了。”

  两边友好地交流完毕,领队专家给吴普介绍了一下目前的挖掘情况。

  他们晚到了两天,很多东西都已经挖了出来,倒是还有个大墓没开完,可以带他们过去看看挖掘现场。

  吴普自然是第一时间领着人过去围观难得的考古一线工作。

  王师兄他们也很好奇。

  只不过等抵达领队专家所说的那座大墓前,王师兄忽然呆住了。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清理出来的墓志铭。

  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墓主人姓名和生平。

  这个名字在史书上没出现过,写墓志铭的人显然也不怎么有名,全文写得平平无奇,文采和流水账差不多,主要介绍了墓里躺着什么人、这人生前干过什么事。

  从碑文上看,此人本来姓黄,是中唐人士,偶然富贵,醉心书法,对王羲之的字尤其痴迷,所以把自家的黄姓改成王姓,自编族谱宣扬自己是王羲之后人。

  他甚至还让儿孙把自己葬在王羲之墓那一带,四舍五入等于自己葬进祖坟了。

  沉迷王羲之书法到改姓认对方当祖宗,可见是真的对自家祖宗没什么归属感!

  王师兄连蒙带猜地辨认完那墓志铭上的记载,整个人都木了。

  吴普关心地追问:“师兄你怎么了?”

  王师兄艰难地开口:“……这挖的好像是我们家祖坟。”

  还得知了自家祖宗是个草根出身的憨货暴发户。

  至于他怎么发现的,那肯定是因为……

  墓志铭上写得一清二楚!

  第97章

  一般墓志铭都是记录下本人一生中做出的牛逼事。

  王师兄这位老祖宗自认为最得意的事就是改姓,所以他干了件离奇事:他刚病倒就找个书生给他写墓志铭。

  内容是他自己口述大意,让对方将“认祖宗”这桩大事给大书特书一番,并且把子孙后代的字辈给定下了,要子孙后代不许乱起名,就按这个来起。

  他甚至还洋洋得意地表示“崽子们瞧我给你们认了个多好的祖宗,以后来祭拜我记得多带点好酒好菜”。

  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魏晋疯流的味道了。

  必须得说的是,王师兄家的字辈就是按这个长长的墓志铭上刻着的字辈来定的,称得上是铁证如山!

  至于后来的祖宗们为什么真把自家族谱当真,认为自己是琅琊王氏后人,那原因就多了。

  可是能遇上天灾、战乱等等变故只留下族谱当几年,客观上忘了这回事。

  又或者是出了个贪慕虚荣的后代,主观上想把假的变成真的。

  反正,事实就是辗转千年,他们对自家祖上曾出过“书圣”深信不疑。

  即使这些年家境一般般,王师兄仍相信自己有书圣血脉加持,只要每天勤练不懈,总有一天必成大器!

  吴普他们听了王师兄的事,又看了王师兄手机里存着的族谱照片,都觉得惊奇不已。

  考古挖出老祖宗,这个王师兄运气绝了啊。

  还是这么有趣一老祖宗。

  想来在早已消逝的数千年历史里,一定有许多像这样鲜活又可爱的人。

  他们不一定有显赫的地位、出众的才华、光辉的事迹,他们只是普普通通地来到世间走一遭,很偶然地留下些许痕迹供后人了解他们生活于什么样的时代、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又或许什么都没留下。

  吴普本想安慰王师兄几句,没想到对方只是短暂的震惊和失落过后,就兴奋地和领队老师打商量,问等会忙活完了能不能让他弄个拓片回家。

  他爹老和人吹牛逼说自己是王羲之后人了,要是知道了这事,一定比他更震惊。

  不过王师兄也拿不准他爹的想法,准备等忙完了再和他爹好好讲讲。

  免得他们这边还在干活,他爹就拎着酒菜过来祭拜老祖宗了!

  既然是抢救性挖掘,大伙都忙得很,得在墓里的东西毁坏前都弄出来。

  即使王师兄的遭遇很是离奇,其他人也只是在路过他身边时多瞅他两眼!

  考古队动作很快,没过多久就把陪葬品尽数转移出来。

  可转移出来只是第一步,这些“破铜烂铁”“残肢断臂”的清理和修复才是最艰难的环节。

  墓主人不愧是王羲之的铁粉,这人的陪葬品里有许多“王羲之真迹”,看得出他对这些宝贝非常喜爱,死的时候偷偷把搞了几箱来陪葬。

  没错,还真是几箱,因为中唐那会儿制纸业越来越发达,比魏晋时期进步不少,市面上不仅涌现了大量新画家,也涌现了大量造假分子。

  最爱把假的古字画卖给热爱附庸风雅的家伙。

  可惜这批“王羲之真迹”因为年代太久远,大部分都已经救不回来了,只剩下被压在地下千年、早已扭曲变形的箱子勉强还留了下来。

  专家们再怎么仔细搜罗,也没法从里面抠出几张残片来。

  要是这墓能保存得更好一点,说不准就能分析出这几大箱“王羲之真迹”里面到底有没有真品了。

  好在这位墓主人所做的努力不仅是把自己的藏品陪葬,他还叫人把自己钟爱的几幅藏品刻在墓室四壁上。

  虽说有一些内容已经被磨蚀了,但大部分碑刻内容还是顺利留存下来。

  这人对自己的丧事是真的很上心了,什么都自己安排妥当才肯蹬腿。

  考古队的成员们如痴如醉地投入到清理和研究工作里头。

  整个过程看起来琐碎又冗长,吴普他们在旁边打下手时却能真切感受到大伙的认真和喜欢。

  每每把一堆碎片还原成它入土前的模样,不少人都忍不住停下来过去欣赏一番,相互吹吹夸夸,工作氛围非常棒。

  王师兄更是看到别人修复一样东西就要凑过去认真观摩。

  很难想象出土时那些灰头土脸的小碎片,居然能变成大大小小的陪葬器物。

  要是字画能留下几张残片,经他们来个“妙手回春”说不准都能开专展了!

  碰上有意思的墓主人,整个研究过程也很有意思。

  接下来几天,吴普都领着人在旁边打杂。

  李清照还认认真真跟着专家做拓片,她底子好,懂得又多,把现代拓片工具玩明白后很熟练,弄得专家都和自己带来学习的学生说“你们看看别人,再看看你们”。

  王羲之跟着吴普看了一圈墓室里刻上去的“王羲之真迹”。

  看完直摇头。

  吴普好奇地问:“他刻了这么多幅,难道就没有一幅是真迹?”

  王羲之笃定答道:“没有。”

  是真的没有。

  他虽不能保证能认出自己从小到大写的字,但不至于把别人的字认成自己的。

  这个人最喜欢的几幅字,明显都不是他的手笔。

  大概有一两幅仿得还不错。

  至少内容是对的。

  由此可见,唐朝古画造假市场蓬勃发展啊!

  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个顶级迷弟一带货,王羲之的字瞬间就炒成了高价。

  为了高昂的利润,商人自古以来就敢于做任何事,区区造假算得了什么?

  你想买,我就必须有得卖!

  至于真品,大抵都是少数人的私藏,普通人根本无缘窥见它们的真容。

  造假造得有三分像,已经很不错了。

  吴普本人不算是过来交流的学生,第三天他就把王师兄他们留在考古队大本营,自己领着王羲之他们看看“会稽郡”如今的面貌。

  两晋时期会稽郡不算太小,吴普领着王羲之他们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走走停停,转悠了一圈后跑到兰亭景区那边去游玩。

  王羲之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他当年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居然成了这样的景点。

  还收了他八十块门票。

  瞅瞅架子上赠送的宣传册,上面还全是和他有关的景点。

  比如鹅池这地方,说是“鹅”他写的,“池”他儿子王献之写的,父子合璧,千古流传!

  吴普见王羲之一脸无语地看着拿到手的景区宣传册,宽慰说:“没事,要是始皇帝上次走慢点,他去看兵马俑也是要花钱的。”

  吴普顺道给王羲之科普了一下建国后挖出来的兵马俑。

  那可全都是嬴政私藏的一比一等比例手办啊!

  王羲之沉默了一下,询问起另一个问题:“鹅池有鹅吗?”

  吴普被问住了,摇着头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们过去瞧瞧。”

  三人一路前行,没走多远就看见了鹅池两字。

  一想到前面有一千六百年后的鹅可以欣赏,王羲之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接着他们就看到了几只被游客围着拍照的大白鹅。

  一只只被镜头包围的大白鹅,像极了被迫上班的社畜。

  王羲之走过去一看,摇着头惋惜道:“瘦了点。”

  他喜欢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越凶越觉可爱,看着它们神气十足地在水面玩耍就感觉灵感咕噜咕噜往外冒,很想就着鹅一口气写它几幅字。

  吴普听了点点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