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那你演什么角色?”
“我演一个国际大盗,帅不过三秒那种,算是来搞笑的……”
“姜伍呢?”
“我的角色应该是整部戏唯一的好人……”
“听说黄博、王龙正都是沈林找来的?”
“嗯,”沈林点头,拉过来老王:“老王是我室友,最大的特点亦正亦邪,演的了小偷小摸,也能演庙堂之上的人。”
又扯过来黄博:“博哥,我拍第一部戏《爱情宝典》时候认识的,第一印象,这人绝对是实力派,但他一笑,就给你一种独特的友善感,这样的演员,自带特质,特别难得……”
“你们对《石头》信心十足啊?”
“当然!”
“那如果票房不佳呢?”
“……票房不佳说明我们对市场把控出了问题呗,换个方向再努力就好,在座几位都是把电影当成一生工作的人,一次票房不佳影响不大……”
宁昊也开口了:“主要《石头》的成本不高,600万拍出来的,美国版权卖了500万美元,咱们已经赚钱了……”
为什么来《娱乐现场》,就说是为了宣传《石头》……
当然啦,爆点不够,你自己看:整个《石头》投资成本不高,都夸是一部好作品,除了沈林担任制片、参演稍微算爆点……
然后呢?
但这个还是有点弱了!
卡司、投资、主题,都没法做头版,《情癫大圣》,标题就是《大话西游》前传,《无极》,主题爱与和平,3亿大投资,演员阵容中日韩,巨星云集……
《石头》确实硬性条件不够嘛。
“沈林,陈导演说你造谣,你怎么回应?”
“没什么好回应的……”
想了想,沈林说了一句:“其实我能理解!中国电影市场化来的太快,几年前,拍电影还是一帮体制内人士专享的权利,一部电影的票房很少,即便是《红高粱》也就是卖出了几个拷贝,一部电影获得的地位,是通过媒体和专家讨论获得的。”
“商业化浪潮之后,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解了这项特权,人人都可以谈论电影!”
“不是说你花了三个亿拍一部电影,观众就必须叫好,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凭借越战片《猎鹿人》拿下了第5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顺利拿到了电影《天堂之门》的导筒。但最终,这部耗资4400万美元的大片,却只拿回了不到350万美元的票房,你能说迈克尔·西米诺没有才华吗?但观众不买账就是不买账!”
他还是蛮克制的,没有直接点名……
但是已经足够了!
爆点有了……
然后,第二天,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版还有网上讨论的不是沈林VS陈大导演,而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
《馒头》非常迅速引爆了网络!
网友们都很闲,虽然知道《无极》烂,但也说不清哪里烂,然后《馒头》精讲,直接诶让很多观众明白了,原来无极=无聊×2啊!
天涯,贴吧,土豆、优酷,网友留言:
“昨晚看的差点没笑死!”
“真心笑死人不偿命啊!”
陈导演没空搭理沈林……
其实他也没空搭理《馒头》——忙着《无极》海外版权的事……
原本戛纳卖片很顺利,被北美退货后,必须找寻新的片商,三个亿啊,不是小数目!
中影帮着拿到了柏林电影节的入场券。
29号晚,沈林、宁昊一群人来到中戏大礼堂,率先点映《石头》……
第五十二章 中戏首映
01届,不止01届,沈林现在几乎是中戏的代言人……
虽然资历稍浅,但他的成长是速度有目共睹!
而且跟国际章不一样,他是纯粹凭借自身才华走进的好莱坞。
所以,《疯狂的石头》在中戏大礼堂举办首映,在校的师生都来了。
包括一些前辈……
比方说姜闻!
他直接问了宁昊:“为什么拒绝让我参演《石头》?”
宁昊没想到第一个问题是问他的,有点结结巴巴解释演员形象之类的东西……
另一位前辈刁亦男则问了:“我听说你之前拍文艺片的,为什么现在拍商业片了?”
“……算是想改变一下。”
“我来说吧!”沈林接过这个问题:“应该是《香火》在戛纳展映,我们是第一次入围戛纳,官方安排的三百人大厅,坐了两百多观众,那时候我跟宁昊就想了‘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拍一部电影,不远万里来戛纳,放给几百个观众看,关键他们还不一定能看懂……’,那时候我俩就有一个讨论,到底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像《香火》一样,每年拍一个电影,跑几万公里去跟几百个观众交流?值得吗?我们觉得电影还是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应该让更多国内观众看到,所以,我们决定拍商业片!”
“那你不怕观众说你们低俗吗?”
“……商业并不是低俗,相反,好莱坞通行全世界的都是主流商业片,你说《魔戒》低俗吗?”
另一位戏文系教授张先:“可是,我们拍电影,应该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娱乐商业化!”
“我同意老师的观点,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国内上映的电影要么是主题大而博的大片,要么是港式商业片,能动员的观众太少了,我们必须要靠商业类型片重新让观众走进影院……台湾电影产业已经崩盘了,难道我们要走老路?”
“我演一个国际大盗,帅不过三秒那种,算是来搞笑的……”
“姜伍呢?”
“我的角色应该是整部戏唯一的好人……”
“听说黄博、王龙正都是沈林找来的?”
“嗯,”沈林点头,拉过来老王:“老王是我室友,最大的特点亦正亦邪,演的了小偷小摸,也能演庙堂之上的人。”
又扯过来黄博:“博哥,我拍第一部戏《爱情宝典》时候认识的,第一印象,这人绝对是实力派,但他一笑,就给你一种独特的友善感,这样的演员,自带特质,特别难得……”
“你们对《石头》信心十足啊?”
“当然!”
“那如果票房不佳呢?”
“……票房不佳说明我们对市场把控出了问题呗,换个方向再努力就好,在座几位都是把电影当成一生工作的人,一次票房不佳影响不大……”
宁昊也开口了:“主要《石头》的成本不高,600万拍出来的,美国版权卖了500万美元,咱们已经赚钱了……”
为什么来《娱乐现场》,就说是为了宣传《石头》……
当然啦,爆点不够,你自己看:整个《石头》投资成本不高,都夸是一部好作品,除了沈林担任制片、参演稍微算爆点……
然后呢?
但这个还是有点弱了!
卡司、投资、主题,都没法做头版,《情癫大圣》,标题就是《大话西游》前传,《无极》,主题爱与和平,3亿大投资,演员阵容中日韩,巨星云集……
《石头》确实硬性条件不够嘛。
“沈林,陈导演说你造谣,你怎么回应?”
“没什么好回应的……”
想了想,沈林说了一句:“其实我能理解!中国电影市场化来的太快,几年前,拍电影还是一帮体制内人士专享的权利,一部电影的票房很少,即便是《红高粱》也就是卖出了几个拷贝,一部电影获得的地位,是通过媒体和专家讨论获得的。”
“商业化浪潮之后,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解了这项特权,人人都可以谈论电影!”
“不是说你花了三个亿拍一部电影,观众就必须叫好,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凭借越战片《猎鹿人》拿下了第5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顺利拿到了电影《天堂之门》的导筒。但最终,这部耗资4400万美元的大片,却只拿回了不到350万美元的票房,你能说迈克尔·西米诺没有才华吗?但观众不买账就是不买账!”
他还是蛮克制的,没有直接点名……
但是已经足够了!
爆点有了……
然后,第二天,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版还有网上讨论的不是沈林VS陈大导演,而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
《馒头》非常迅速引爆了网络!
网友们都很闲,虽然知道《无极》烂,但也说不清哪里烂,然后《馒头》精讲,直接诶让很多观众明白了,原来无极=无聊×2啊!
天涯,贴吧,土豆、优酷,网友留言:
“昨晚看的差点没笑死!”
“真心笑死人不偿命啊!”
陈导演没空搭理沈林……
其实他也没空搭理《馒头》——忙着《无极》海外版权的事……
原本戛纳卖片很顺利,被北美退货后,必须找寻新的片商,三个亿啊,不是小数目!
中影帮着拿到了柏林电影节的入场券。
29号晚,沈林、宁昊一群人来到中戏大礼堂,率先点映《石头》……
第五十二章 中戏首映
01届,不止01届,沈林现在几乎是中戏的代言人……
虽然资历稍浅,但他的成长是速度有目共睹!
而且跟国际章不一样,他是纯粹凭借自身才华走进的好莱坞。
所以,《疯狂的石头》在中戏大礼堂举办首映,在校的师生都来了。
包括一些前辈……
比方说姜闻!
他直接问了宁昊:“为什么拒绝让我参演《石头》?”
宁昊没想到第一个问题是问他的,有点结结巴巴解释演员形象之类的东西……
另一位前辈刁亦男则问了:“我听说你之前拍文艺片的,为什么现在拍商业片了?”
“……算是想改变一下。”
“我来说吧!”沈林接过这个问题:“应该是《香火》在戛纳展映,我们是第一次入围戛纳,官方安排的三百人大厅,坐了两百多观众,那时候我跟宁昊就想了‘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拍一部电影,不远万里来戛纳,放给几百个观众看,关键他们还不一定能看懂……’,那时候我俩就有一个讨论,到底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像《香火》一样,每年拍一个电影,跑几万公里去跟几百个观众交流?值得吗?我们觉得电影还是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应该让更多国内观众看到,所以,我们决定拍商业片!”
“那你不怕观众说你们低俗吗?”
“……商业并不是低俗,相反,好莱坞通行全世界的都是主流商业片,你说《魔戒》低俗吗?”
另一位戏文系教授张先:“可是,我们拍电影,应该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娱乐商业化!”
“我同意老师的观点,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国内上映的电影要么是主题大而博的大片,要么是港式商业片,能动员的观众太少了,我们必须要靠商业类型片重新让观众走进影院……台湾电影产业已经崩盘了,难道我们要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