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些影评人则觉得影片失去了传统武侠片的味道,太过西方化。

  还有些持中立意见,觉得还行,就是一部不错的武侠片。

  这就是众口难调了。

  李桉对此不太理解,如果在香港是这种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

  《卧虎藏龙》不是正宗的香港武侠片,用了香港的技术,却没有拍出香港武侠片的味道,香港的影评人和观众不满意很正常。

  但在大陆这种反应就出乎意料了,他以为大陆和台湾观众的口味应该差不多。

  这是一种误判,说明他对内地的电影市场并不了解。

  内地观众受到香港武侠片的影响很深。

  毫不夸张的说,七十年代中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出生的这批人就是看着香港的电影录像带长大的。

  即便在小城镇的录像厅里都充斥着香港电影的录像带。

  他们会下意识的用香港武侠片的标准来评判《卧虎藏龙》,这是内地观众难以接受李桉新片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合口味。

  对于影评人提到电影西化的问题,李桉有不同的想法。

  “每当有人问我西化的问题时,我总觉得非常困惑,拍完片子后,我还要分析那些受到东方的影响,那些受到西方的影响,那我还拍不拍啊。”李桉不解道,“电影就是怎么好玩怎么弄,它是混杂在一起的,不需要刻意的贴上标签。”

  这牵扯到一个包容的问题。

  所谓有容乃大,只有能够包容各种文化,才能让自身的文化更具活力。

  观众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有不同的选择,但电影人应该有包容的气度。

  不是说这个片子是东方的,是好的,那个片子太西化,不地道,应该抵制。

  这种批评本身就显得狭隘。

  华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文化上应该有包容的自信。

  “我原本以为会是不一样的场景。”李桉感慨道。

  “新类型的影片在接受上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做的是让华语电影走出去,带动更多的华语片进入欧美市场。”林子轩回应道。

  这相当于开荒的工作,虽然艰难,却值得期待。

  到了明天,观众的口碑出来,争议在所难免。

  好梦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安排了人员负责跟踪电影拷贝,防止被盗版。

  这么做无疑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好梦公司也只能支持十天左右。

  等到第二轮上映,数百家影院同时放映,就没办法阻止盗版了。

  林子轩在做实验。

  如果效果显著的话,以后公司大制作影片上映都采取这种防盗版的方式。

  第五百九十七章 变与活

  张嘉绎参加了《卧虎藏龙》的首映式。

  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出场时间只有三十秒,两句台词,不仔细看观众可能根本就认不出来。

  在两个小时的片长里,为了突出主演的剧情,配角的戏份被大幅的删减。

  即便是张国立也只保留了五分钟的镜头。

  李桉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主角身上,剪掉旁枝散叶,让剧情更为紧凑和连贯,一气呵成。

  不过这么做造成配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人物不够丰满。

  观众会觉得这个故事有所欠缺,尤其是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

  林子轩已经让人着手剪辑三个小时版本的《卧虎藏龙》,增加配角的戏份,把故事讲的更为完整。

  这是为后续录像带和光盘准备的版本,叫做加长版或者完整版。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为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准备的,叫做重映版。

  每个版本的故事大同小异,会增加原版里没有的剧情片段,让影片的价值最大化,这是电影公司常用的手段。

  十年后还能推出《卧虎藏龙》的修复版,利用观众的怀旧情结赚钱。

  张嘉绎没觉得遗憾,能参与这种大制作就很好了。

  看完《卧虎藏龙》,他有了和冯小刚一样的疑惑,这片子怎么会在戛纳受到欢迎的,老外真那么喜欢看么?

  他刚才私下问过徐静蕾这个问题。

  “我也弄不清楚,不过的确是真的,戛纳的观众特别热情,看完电影后鼓掌了好几分钟,兴奋的不行。”徐静蕾描述道,“还有记者说这是他看过的最浪漫的东方电影。”

  张嘉绎觉得这可能就是东西方观众的区别。

  带有这种疑惑的人还有很多,华国电影人一直再说要走出去,但怎么走出去,怎么和好莱坞商业大片抗衡,心里都没谱。

  依靠文艺片抗衡好莱坞大片的路子走不通。

  就算是张艺谋的文艺片也不行,拿奖张艺谋没问题,但最终看得还是票房。

  冯小刚带动了国内低成本商业喜剧片的热潮,让大家以为找到了新路子,至少在国内的票房不错。

  然而,看看《大腕的葬礼》在北美的遭遇就知道,走出去并不容易。

  李桉的《卧虎藏龙》是一种新尝试,令人期待。

  只是,看完电影,他们心里不免打鼓,这种电影会是国产电影的新出路么?

  张嘉绎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在京城买了一套房子,加上装修花了四十多万,就是普通的两室一厅。

  这两年他演了几部戏,进入了一线演员的行列,手头宽裕不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