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冯小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京味喜剧让他获得了成功,《一声叹息》是一次转型的尝试,但这次转型毁誉参半。

  冯小刚显然不能继续拍这类影片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观众恐怕不会再买账。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所以有了回归贺岁片的打算。

  可就算是拍贺岁片,也不能是以往的京味喜剧,要有创新才行,不然就是吃老本。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冯小刚当然不想吃老本,他还想着冲向国际影坛呢。

  创作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是冯小刚要休息一年的原因之一,他要好好琢磨这个事儿。

  在这个问题上,林子轩能给他的帮助不多。

  或许能从侧面提醒一下,但不能直接告诉冯小刚该怎么做,别人告诉你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刻。

  更何况,林子轩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他毕竟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导演的思维考虑问题。

  所以,他没有逼冯小刚拍新片给公司赚钱,而是给了冯小刚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

  “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标准,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上你可以和李桉聊聊。”芭芭拉建议道,“想要国际化,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和国际上的制作团队合作拍片,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负责联系,但你要有个能打动我们的剧本。”

  这的确是最简单的办法,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国际化了。

  不过这种国际化合拍的影片投资成本肯定要上升,没有三千万拿不下来,再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至少是四千万人民币。

  在国内绝对属于商业大片了。

  林子轩虽说对冯小刚的新片投资不封顶,可也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的问题,光靠国内的票房收入肯定不行,要想想其他手段。

  “我觉得那个芭芭拉说的挺靠谱,咱们要不要试着干一把?”冯小刚询问道。

  “那只能走其他路子收回投资了,大批量的植入广告。”林子轩提议道,“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把广告考虑进去,和广告商联系,有了十几条广告,成本就差不多回来了。”

  商业片植入广告的做法很常见,冯小刚以前就做过,只不过还有点遮遮掩掩。

  植入广告的好处是把电影剧情和广告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经意间对广告有了潜意识的知觉,这要比直接播放广告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广告可以是电影中静态的摆设,或者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

  以冯小刚和葛优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植入一条广告,至少要收一百五十万。

  十几条广告就能超过两千万,再加上其他广告商的荣誉赞助,收回电影成本并不困难。

  “太狠了吧,别到时候观众光看广告,把剧情给忘了。”冯小刚调侃道。

  冯小刚虽然这么说,却没什么不好意思,他们当初拍《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为了拉投资还不是死命的朝里面加广告。

  关键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那些文艺片导演遇到这种情况或许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冯小刚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现在想的是用什么方式和好莱坞合作。

  是和好莱坞的制作团队,还是请好莱坞的演员,要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对他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旦成功完成了这次的转型,冯小刚就能从国内二线的商业片导演跃升到一线的位置,甚至还有机会向着国际大导演冲刺。

  芭芭拉离开了京城,不久从香港传来消息。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愿意代理《回家》这部影片,并把合同传真了过来。

  经过评估,他们的电影专家认为像这种小成本文艺片有以小搏大的可能性。

  尤其是这种女性题材的电影,加上导演同样是女性,在电影节上容易获得女性评委的好感,同时不会让男性评委反感。

  只要运作得当,拿上一个有分量的奖项难度不大。

  他们希望影片的导演和主演配合欧洲方面的电影宣传,影片有机会获得不菲的收益。

  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

  林子轩从刘霖哪儿听说张嘉绎想加入公司,就抽时间到《借枪》的拍摄现场去了一趟。

  一个是和张嘉绎聊聊,再者说,他是这部剧的制片人,需要时不时的出现,刷下存在感。

  实际上是刘霖告诉了林晓玲,林晓玲再转告给了林子轩。

  随着好梦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林子轩和公司员工之间无形中出现了隔膜。

  如果一家公司只有十几个人,老总和员工随时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一旦超过一百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等级,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即便林子轩想对每一位员工都深入了解,他也没有那个时间。

  公司里的老人他知根知底,新加入的职员就只能混个脸熟了。

  刘霖这个演员他有一定的了解,肯努力,有上进心,或许不能大红大紫,却值得培养。

  如今《回家》这部影片被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代理,刘霖下半年要配合他们到欧洲参加电影节和影展的宣传。

  九月份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应该是第一站。

  所以,《借枪》剧组要安排好演员的档期,把刘霖的戏份尽早结束或者推迟拍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