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此可见,在书籍出版的过程中,合同的重要性,不仅要防止合同中出现的陷阱,还要尽可能的保障自身的权益。

  作家不是律师,弄不清楚里面的条款,上当受骗的大有人在。

  林子轩有这方面的经验,请了律师过来对合同进行核查,排除出版社的各种霸王条款。

  “林先生,你应该在欧洲寻找一位经纪人,负责推广你的作品,我们可以为你介绍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出版社的人提醒道。

  目前,林子轩的小说在欧洲受到欢迎,但还没有进入英语区国家。

  就是说没有英文版本,英国虽然属于欧洲,不过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联系不怎么紧密,他们觉得自己属于英语区国家。

  在西方,作家大多都有自己的经纪人,经纪人的作用非常大。

  他们代理作家的作品,为作家选择合适的出版社,协助作家和出版社进行稿酬和版权的谈判,替作家争取利益,评估与发掘作家的商业潜能。

  其中包括对作家的现有作品进行国际版权拍卖、翻译,并将作品推向电视、电影、戏剧、音像等各种领域,扩大作品的商业价值。

  他们会不断的和作家交流,了解作家的写作潜能,帮助作家保持创作的可持续性。

  当然,经纪人不是白干活,而是会从作家的收益中拿到提成。

  一名经纪人往往代理很多位作家的作品。

  他们在出版行业有人脉关系,和文学界的评论家熟悉,知道怎么把一部三流小说包装成畅销书,还能把一名新人作家捧成畅销书作家。

  作家和经纪人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经纪人帮助作家处理出版上的杂务,让作家能够安心的写作;另一方面,他们会研究图书市场的趋势,给出作家创作上的建议。

  一般来说,不是出版社要求作家修改作品,而是经纪人这么做。

  经纪人会盯着市场,研究读者,给作家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怎么写才会符合市场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干涉作家的创作自由。

  作家依赖经纪人,同时又想保证创作上的自由,这和演艺圈里演员和经纪人的关系一样,演员不想演这部戏,但经纪人觉得演这部戏会红。

  不少作家和经纪人是好朋友,但也存在着矛盾。

  对林子轩来说,要找的经纪人应该叫做作品海外版权代理人。

  他以往的书籍是这么操作的。

  比如有一位意大利汉学家看上了《活着》,这人会给《活着》写一份介绍,交给意大利国内出版社的编辑看。

  如果编辑愿意出版,就会联系林子轩,洽谈出版合同。

  只有谈好了出版合同,这位汉学家才会翻译小说,等小说在意大利出版,这位汉学家还会写文章,接受记者的采访,给《活着》做宣传。

  实际上,这位意大利翻译就起到了经纪人的作用。

  这只是针对意大利而言,随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小雪的大冒险》陆续在各国出版,林子轩需要找一位熟悉欧美国家出版行业的版权代理人。

  在华国国内,还没有作家经纪人的概念,都是作家和出版社直接联系。

  作家选择出版社依靠的不是版税收入或者作品的推广,而是和出版社编辑的私人交情。

  作家往往是比较宅的一类人,不善于商业谈判,或者有些清高,不屑于讨价还价。

  这样一来,作家的权益就有可能得不到保障。

  他们可能拿不到高的版税,作品得不到好的推广,销量上不去,无法改编成影视剧,体现不出作品应有的价值。

  在这方面,林子轩的选择都很慎重,他会选择有实力和诚信,懂得运营推广的出版社。

  在国内想要打听出版社的底细不难,但在国际上,就很被动了。

  林子轩只能等着国外的出版社来联系他,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判断哪一家出版社更为合适,世界上那么多的国家,不可能都深入了解。

  这样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一不小心就会被坑。

  所以说,国内的作家想要走向国际找一位经纪人尤为重要。

  在欧洲,有一本书籍叫做《作家与艺术家年鉴》,这是一本作家的参考书。

  上面不仅有各大出版社的详细介绍和联系方式,还有文学经纪人的目录,记录了各位文学经纪人最新的联系方式和代理的作家作品。

  新人作家如果不想直接向出版社投稿,可以把稿子投给文学经纪人。

  以林子轩如今的名气,想要在欧洲寻找一位文学经纪人并不是难事。

  第四百五十四章 区别

  林晓玲的《回家》后期制作完成,准备先在电影学院放映,听听学生们的意见。

  这是电影学院的传统。

  由于资金有限,她不可能像姜文那样跑到国外做后期,只能在国内剪辑,还好没有超支,剩下的钱够剧组的人员吃一顿杀青饭。

  影片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不需要太多花俏,只要把故事讲述完整就行了。

  这是林晓玲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我们俩》相当于学生作品,有郑洞添在后面指导。

  经过《我们俩》和《小城之春》两部影片的磨练,她显然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六月底,天气闷热,电影学院放假在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