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的确是这样,现在明星大腕坐火车的不多了,你要是不坐飞机就显得档次低。
冯小刚的《一声叹息》拍完了,正在做后期,下个月会到非洲参加开罗电影节。
他在电视行业奋斗过,取得过成绩,这次混了一个颁奖嘉宾的身份,给最佳导演颁奖。
这一届的金莺节弄这个回顾过去的主题,确实挺有意思,把华国这些年的电视发展梳理一遍,让林子轩他们也跟着回顾了一下过去的日子。
相当于是一个总结,以后的电视剧行业会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时代。
“几个月没见,听说那地方条件挺艰苦,尤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林子轩玩笑道。
《许三观卖血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故事,演员不能太胖了,要精瘦的那种才行,拍这种戏不是享受,而是受罪呢。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们走到火车站的出站口,混在人群里。
不一会,就见一个带着帽子,衣着普通,拉着行李箱,身形消瘦的人走了出来。
正是葛优。
由于夜色掩映,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葛优,林子轩和冯小刚对葛优太熟悉了,一眼就认出来了,打了声招呼,迎了上去。
三人来到车子旁边,驱车离开。
第四百一十四章 极限
车子行驶在沪城的街道上,远处高楼上的霓虹灯不停的闪烁。
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沪城越来越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模样了,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沪城市政府还不忘在文化娱乐上有所建树。
这次华国电视金莺奖在沪城举办就是一个例证。
金莺奖结束后,十月底就是第三届沪城国际电影节举办的日子。
沪城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每两年一届,这个电影节刚创办不久,没办法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分量相比,吸引不了国际上著名的导演和演员。
《小城之春》刚刚在威尼斯拿到了金狮奖,受到了沪城国际电影节的邀请。
电视金莺奖和电影节相继举行,沪城整个十月份都会聚集大批明星,这或许正是沪城市政府的意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沪城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京城都是华国影视行业的中心。
京城有著名的艺术院校,有众多的影视剧制作单位,聚集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幕后团队。
不过其他省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看得出来,将来影视行业能创造价值,提振经济。
沪城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影视人才,为影视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和海外的电影人合作,就是想把沪城打造成另一个影视中心。
对于民营影视公司来说,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暂时没有来沪城发展的打算,还是先把好梦公司的根基打牢再说吧。
他开着车子,冯小刚坐在副驾驶,葛优在后排躺着,坐了一天火车有些疲惫。
“尤哥,这回和姜哥合作感觉怎么样?”林子轩闲聊道。
他和葛优通过几次电话,大概了解影片的拍摄进展,《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不复杂,主要还是在演员的表演上。
姜文一如既往的追求完美,进度不快,还老是改剧本。
比如今天拍了这场戏,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觉得这么拍不行,明个试试另一种方式。
就这么耗着,两三个月了剧组才算是进入状态,估计还要拍大半年时间。
如果是好莱坞的投资,这么拍肯定不行,投资商绝不会答应,好在这次是欧洲的投资,欧洲电影人追求艺术,觉得只要是为了艺术就值得反复尝试。
于是,姜文就和他们讲艺术。
我为什么这么拍,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式,我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姜文有自己的一套,糊弄老外足够了。
“姜文拍戏认真,和其他导演不一样,在拍的时候有不少临时琢磨的东西,不太按照路子来,不过这种感觉挺有意思。”葛优描述道。
“你这是说我拍戏不认真了?”冯小刚玩笑道。
“各人的方式不同,你拍的是娱乐片,能和人比么?”葛优回应道。
葛优分别跟张艺谋、冯小刚和姜文合作过,这三位导演的性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
张艺谋的影片注重形式,对演员的要求没有姜文高,如果用分数来表述的话,他觉得演员达到八十分就行了,另外二十分可以采用摄影手段弥补。
所以,张艺谋的大多数片子充满了仪式感,从而降低了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力。
大家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张艺谋的电影,打上了张艺谋的印记。
冯小刚对演员的要求更低,有七十分就足够了,贺岁片更多的是靠剧本支撑,演员能保持状态,不出戏,这部片子就成功了。
而且,他和葛优合作,根本不用担心演员演技的问题。
葛优就算不走心,那演技也在七十分以上,稍微走点心,就超过八十了。
不过冯小刚不是光靠剧本和葛优,他有自己的东西,他的片子在构图上非常精致,这和他出身美工有关,有美术功底。
还有一点,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姜文,都很能花钱,拍一部片子要两三千万。
冯小刚只用十分之一的资金就能拍出一部票房大卖的片子,这部片子并非粗制滥造,相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冯小刚的《一声叹息》拍完了,正在做后期,下个月会到非洲参加开罗电影节。
他在电视行业奋斗过,取得过成绩,这次混了一个颁奖嘉宾的身份,给最佳导演颁奖。
这一届的金莺节弄这个回顾过去的主题,确实挺有意思,把华国这些年的电视发展梳理一遍,让林子轩他们也跟着回顾了一下过去的日子。
相当于是一个总结,以后的电视剧行业会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时代。
“几个月没见,听说那地方条件挺艰苦,尤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林子轩玩笑道。
《许三观卖血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故事,演员不能太胖了,要精瘦的那种才行,拍这种戏不是享受,而是受罪呢。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们走到火车站的出站口,混在人群里。
不一会,就见一个带着帽子,衣着普通,拉着行李箱,身形消瘦的人走了出来。
正是葛优。
由于夜色掩映,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葛优,林子轩和冯小刚对葛优太熟悉了,一眼就认出来了,打了声招呼,迎了上去。
三人来到车子旁边,驱车离开。
第四百一十四章 极限
车子行驶在沪城的街道上,远处高楼上的霓虹灯不停的闪烁。
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沪城越来越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模样了,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沪城市政府还不忘在文化娱乐上有所建树。
这次华国电视金莺奖在沪城举办就是一个例证。
金莺奖结束后,十月底就是第三届沪城国际电影节举办的日子。
沪城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每两年一届,这个电影节刚创办不久,没办法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分量相比,吸引不了国际上著名的导演和演员。
《小城之春》刚刚在威尼斯拿到了金狮奖,受到了沪城国际电影节的邀请。
电视金莺奖和电影节相继举行,沪城整个十月份都会聚集大批明星,这或许正是沪城市政府的意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沪城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京城都是华国影视行业的中心。
京城有著名的艺术院校,有众多的影视剧制作单位,聚集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幕后团队。
不过其他省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看得出来,将来影视行业能创造价值,提振经济。
沪城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影视人才,为影视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和海外的电影人合作,就是想把沪城打造成另一个影视中心。
对于民营影视公司来说,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暂时没有来沪城发展的打算,还是先把好梦公司的根基打牢再说吧。
他开着车子,冯小刚坐在副驾驶,葛优在后排躺着,坐了一天火车有些疲惫。
“尤哥,这回和姜哥合作感觉怎么样?”林子轩闲聊道。
他和葛优通过几次电话,大概了解影片的拍摄进展,《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不复杂,主要还是在演员的表演上。
姜文一如既往的追求完美,进度不快,还老是改剧本。
比如今天拍了这场戏,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觉得这么拍不行,明个试试另一种方式。
就这么耗着,两三个月了剧组才算是进入状态,估计还要拍大半年时间。
如果是好莱坞的投资,这么拍肯定不行,投资商绝不会答应,好在这次是欧洲的投资,欧洲电影人追求艺术,觉得只要是为了艺术就值得反复尝试。
于是,姜文就和他们讲艺术。
我为什么这么拍,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式,我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姜文有自己的一套,糊弄老外足够了。
“姜文拍戏认真,和其他导演不一样,在拍的时候有不少临时琢磨的东西,不太按照路子来,不过这种感觉挺有意思。”葛优描述道。
“你这是说我拍戏不认真了?”冯小刚玩笑道。
“各人的方式不同,你拍的是娱乐片,能和人比么?”葛优回应道。
葛优分别跟张艺谋、冯小刚和姜文合作过,这三位导演的性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
张艺谋的影片注重形式,对演员的要求没有姜文高,如果用分数来表述的话,他觉得演员达到八十分就行了,另外二十分可以采用摄影手段弥补。
所以,张艺谋的大多数片子充满了仪式感,从而降低了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力。
大家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张艺谋的电影,打上了张艺谋的印记。
冯小刚对演员的要求更低,有七十分就足够了,贺岁片更多的是靠剧本支撑,演员能保持状态,不出戏,这部片子就成功了。
而且,他和葛优合作,根本不用担心演员演技的问题。
葛优就算不走心,那演技也在七十分以上,稍微走点心,就超过八十了。
不过冯小刚不是光靠剧本和葛优,他有自己的东西,他的片子在构图上非常精致,这和他出身美工有关,有美术功底。
还有一点,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姜文,都很能花钱,拍一部片子要两三千万。
冯小刚只用十分之一的资金就能拍出一部票房大卖的片子,这部片子并非粗制滥造,相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