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媒体做出这个预测,是按照香港武侠片的投资额度来算的。

  在香港,使用大明星的武侠片不过四千多万的投资,投资太高的话很难收入成本。

  按照王钟军的估计,有了李桉加盟,《卧虎藏龙》的投资应该在四五百万美金。

  华宜广告公司投资一百万美金没什么压力,虽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却能和李桉拉近关系,趁着媒体的热炒,把华宜公司的知名度打出去。

  可你一部武侠片投资一千万美金,这个就有点过了,不符合市场规律。

  你要拿多少票房才能收回成本,现在海外的版权不好卖,赔本的可能性极大。

  这么一想,王钟军觉得报纸上分析的很对,林子轩这么做太过冒险,有点膨胀了。

  这样的例子在商场上有很多,好梦公司这几年发展的顺风顺水,贺岁片票房大卖,文艺片在威尼斯拿了金狮奖,林子轩或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

  于是就跑到美国和李桉捣鼓了一个投资上千万美金的武侠片。

  浮躁啊!

  王钟军在心里感叹,以前林子轩挺稳重的,这回步子迈的太大,要出事。

  这不是王钟军一个人的观点,媒体上有这方面的评论,认为民营影视公司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来,不能好高骛远。

  不是你想国际化就能国际化的,要循序渐进。

  王钟军心里犹豫要不要掺和进去,明知道是个坑还要朝里面跳,这让他不怎么情愿,可他刚才把话说出去了,怎么收回来是个问题。

  “这么大的投资,那的确有风险。”王钟军惊讶道,“就算咱们两家的底子加在一块也不够啊,林总是不是有其他的融资渠道?”

  “先从银行那块想想办法,把款子贷出来,拍了片子再还回去。”林子轩坦然道。

  “我在银行倒是有些门路,改天帮着问问,看看能不能走走关系。”王钟军提议道。

  华宜广告公司承接了为国内银行制作广告宣传手册的业务,和银行的关系不错,这也是它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那多谢王总了。”林子道谢道。

  “都是小事儿,成不成还两说呢,这么大笔款子不太好操作,我尽量。”王钟军应承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王钟军就离开了。

  第四百零九章 纪实风格

  林晓玲从华国电视台把那部新闻纪录片拿了过来,反复的看了几遍。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为了宣传国家人性化的政策,犯人只要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就能获得假释,回家和亲人团聚。

  更多的是宣传材料,犯人和家人见面的场景不多。

  不过正是在这不多的场景里,却有着一种感动人心的东西。

  镜头捕捉到几个瞬间,犯人那种悔恨和牵挂的情感极为真挚,即便专业演员也很难演绎。

  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

  演员的表演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一个演员不是罪犯,不是神经病,不是强盗,可在演戏的时候他要模仿这些角色。

  他没有这种经历,只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模仿。

  在艺术学院的表演系,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到火车站或者旅游景点,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

  记录下这些人的特点和行为举止,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人物。

  有些演员为了演好一部戏会花时间体验生活,了解这个角色的生活环境。

  观众看完一部片子,会评价这个演员演的很像,但无论演员怎么演,还是表演,远没有生活的原貌那么真实。

  纪录片就起到这种作用,它能近乎真实的记录下生活的面貌,虽然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很平凡和普通,不过总有某些瞬间能够感动人的心灵。

  作为导演,林晓玲就是要把这个瞬间提取出来,放在电影里。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看了纪录片,林晓玲心里有了谱,她确定了两点,一个是这个题材有东西可拍,另一个是这部片子要使用纪实风格来拍。

  纪实风格的电影和纪录片有所区别。

  纪录片是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片,它采用的素材是真实的。

  纪实风格的电影或许取材于真实的事件,不过它的细节是虚构的,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的,它只是一部电影,不承担纪录片的作用。

  不过,相对于那些戏剧化或者技术化的电影,纪实风格的电影更接近生活。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直接看到生活中正在变化着的,正在消失或滋长的东西。

  《我们俩》这部影片只能说是生活化,并不算是纪实风格的电影,因为它把生活中的矛盾给集中了,看起来像是生活,实际上,生活要更为平淡。

  纪实风格的电影要尽可能客观的讲述一个故事,不唯美,不矫情,平平淡淡。

  这些知识林晓玲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过,她拍过纪录片,算得上有一定的经验。

  她清楚采用纪实风格来拍是很冒险的事情,这意味着剧情没有太多冲突,很难吸引观众。

  这需要她在选择拍摄素材的时候找一些能给观众带来触动的故事,犯人进入监狱的理由各不相同,其中杀人犯应该是最严重的罪行。

  一个女性杀人犯的故事或许能引起观众的感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