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讲的是制片人为了让一位著名编剧尽快写好剧本,把他关在了一座小楼内,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女助手照顾饮食起居。

  没想到编剧和女助手在独处的时候有了感情,编剧完成工作,回到家里,继续扮演着好丈夫和好爸爸的角色,同时和女助手保持交往。

  妻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要求离婚,这位编剧又胆怯了,不敢踏出这一步。

  当妻子因为意外摔伤后,编剧照顾妻子,体会到妻子的不容易,夫妻和好。

  这是一个出轨男人最终回归家庭的故事。

  从感情的角度说,《小城之春》和《一声叹息》讲的是差不多的故事,都是三个人的感情纠葛,或者说是婚外恋的故事。

  是背叛家庭,追求自由,还是回归家庭,坚守责任,每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选择。

  只是《小城之春》在感情上更为隐忍和克制,《一声叹息》更为放荡和狼狈。

  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对于感情的观念自然也不相同。

  所以说,这个世上没有新鲜事,说起来都是套路,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个套路翻新,弄成自己的东西,还要能糊弄住观众。

  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

  林子轩为张国立选择《一声叹息》倒不是为了图省事,而是目前社会上就有此类现象。

  婚外恋这种话题并不新鲜,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九十年代以前,谁要是敢第三者插足,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离婚属于重大事件。

  大家信奉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两口子就算在家里怎么闹矛盾,在外边还是要装出幸福和睦的样子来,为了面子和孩子,凑合着过下去。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却变得脆弱了,有了经济上的独立,接下来就是感情上的独立,谁也不需要迁就谁了。

  在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离婚的理由里增加了“感情破裂”这一条。

  这极大的放宽了离婚的尺度,也成了大多数离婚者常用的借口。

  感情这个东西就像是肥皂泡,极为脆弱,说破裂就破裂。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诱惑,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大家对于出轨有了新的看法,从强烈谴责到围观看热闹,心态上发生了变化。

  当某种状况经常出现在生活里的时候,也就用平常心来看待了。

  有种观点甚至认为只有有本事的人才会出轨,你要是没有钱,没有权利,谁会看上你啊,想出轨都找不到对象。

  大众在对出轨者谴责的同时,内心里还有着一丝羡慕。

  这种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同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这个时代,社会在转型,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每个人的内心充满着迷茫和挣扎。

  《一声叹息》相当真实的反映了中年男人的婚姻生活,也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艺术层面上,这部片子没办法和《小城之春》相比。

  《小城之春》的时代背景颇为敏感,正值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刻,在讲述细腻的感情纠葛之外,还有一种淡淡的家国情怀。

  《一声叹息》偏重写实,诉说现代人狼狈不堪的感情生活,不能说文艺,应该是无奈。

  对张国立来说,这个角色具有不小的挑战性。

  他被观众接受的角色都是正面形象,他本人也适合出演正面角色,他那张脸就是标准的国字脸,这种外形不演正面角色太浪费了。

  然而,这个出轨的中年男人绝对称不上正面,属于被社会谴责的对象。

  他一方面想保持家庭和睦,另一方面和女助手勾勾搭搭,不想放手。

  他就这么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的生活着,既不敢离婚,也不想结束婚外情。

  这正是现实中那些胆子不大,却又想入非非的男人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男人可以用猥琐来形容,和正面形象毫无关联。

  用张国立这种貌似忠厚老实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会给观众一种反差感。

  同时,出演这个角色有很大的风险,演好了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演不好会让观众讨厌。

  怎么把握其中的尺度,除了要有一个好剧本外,演员的表演非常重要。

  张国立要能把内心里道德和欲望的挣扎表现出来,让观众看到他的内心,而不是表面,如此才能让观众接受这个角色,获得理解和认可。

  在《一声叹息》里,张国立的表演决定着这部戏的成败。

  而且,这类题材不容易过审,在总局哪儿会有麻烦。

  你要是想拍也行,必须要在片子里大力的批判和鞭挞出轨者,让观众看到出轨者的悲惨下场,这样才能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

  你让观众同情和理解出轨者,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给出轨者狡辩。

  就算最后出轨者幡然悔悟,回归家庭,中间的过程也会误导和引诱观众进行模仿和尝试。

  所以,写这类题材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出轨者,让他在家庭和情人之间饱受折磨,疲惫不堪。

  一方面要瞒着家庭,一方面要应付情人,整日活在煎熬之中。

  这就是出轨的代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