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部续集大概是三集的长度,又是情景喜剧,十天半个月就能完事。

  不过想把这帮人聚起来很有难度,也就是艺术中心和林子轩,凭着交情能把人给找齐。

  就说葛优吧,以他现在的身份想让他演电视剧不怎么靠谱,一个是片酬的问题,按照市场行情,他演电视剧那要好万块一集才行。

  再者说,演电视剧没挑战,他轻易不会接电视剧。

  除非是特别好的角色,他愿意自降片酬,那还有可行性。

  林子轩提到片酬是拿葛优打趣呢,当初拍《编辑部的故事》,葛优和其他演员的片酬差距不大,就是稍微高一点。

  现在不行了,他和其他演员的片酬最大差距能有十几倍,不利于剧组的团结。

  “这是好事儿,片酬没关系,只要大家伙能凑一块就行,有好长时间没碰面了,聚一聚挺好。”葛优期待道。

  “片酬是随便给,这不是还能拿分成嘛,尤哥拿百分之五的分成好了。”林子轩继续道。

  林子轩做事不会亏待自己人,不能说让葛优零片酬出演,就算再亲近,也没这个道理。

  这部续集有两大卖点,一个是《编辑部的故事》强大的影响力,当年就火爆全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如今能够重温过去的时光,大家想必会买账。

  还有个卖点是葛优的号召力,葛优五年后重新出演李冬宝,带给观众欢声和笑语。

  说到底,就是一份情怀。

  所以,这个百分之五的分成绝对不多,如果这部剧卖出去一百万,葛优能拿到五万块。

  按照林子轩的估计,有了《编辑部的故事》和葛优,续集虽说只有三集,但绝对抢手,卖出去几百万问题不大,拍摄预算不到八十万。

  “看来我就是个客串的命。”张国立玩笑道,“我不要片酬了,多给几句台词就行。”

  张国立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客串过一个角色,有段相当精彩的表演。

  他在《卧虎藏龙》里扮演的贝勒府教拳师傅刘泰保颇为出彩,刘泰保属于市井豪侠,虽然是名小人物,却起到了牵针引线,贯穿全剧的作用。

  在《卧虎藏龙》的前传里同样有张国立的戏份,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印象很深。

  对他们这帮人来说,一起拍这部贺岁剧集《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更多的是觉得好玩,并没有太现实的想法。

  既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一份对生活的总结。

  第三百二十七章 内心戏

  最先看到《小城之春》剧本的是冯小刚,林子轩和他提起过这个故事。

  第一稿出来后冯小刚就拿去看了,还很粗糙,不够完善。

  林子轩以前写剧本是按照自己记忆中的画面来写,比较平面化,就像是对一幅画作进行解说一样,很枯燥,没有感情。

  后来经手的剧本多了,学会了编剧技巧,加入了自己对剧情的理解,逐渐顺畅起来。

  这就是熟能成巧。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写出大纲,由其他编剧做补充,他最后核查一遍,只要和记忆中的剧情相差不远就行了,没必要一模一样。

  剧本作为一部戏的基础,非常重要,但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所以说,剧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现在,林子轩很少亲自写剧本,不然公司里的那些编剧岂不是没事做了。

  比如《没完没了》这部戏,他和冯小刚商量一个大概的方向出来,交给下面的人开会讨论,想出各种好玩的段子。

  有些段子在这部戏里可能用不着,但放在其他戏里兴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剧本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好梦公司的编剧会自己创作故事,只要写出来的有意思,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林子轩会投资拍摄,一家公司不能只靠一两个人支撑。

  对于《小城之春》这个本子,林子轩亲自操刀,写出第一稿,再交给编剧完善。

  他对这部影片非常重视,不想毁在自己手里。

  这和拍贺岁片不同,娱乐片里少一段情节,或者多出几个镜头问题不大,观众看娱乐片图的是热闹和欢乐,不会吹毛求疵。

  艺术片较为严谨,追求意境,一个多余的镜头有可能毁掉整部影片。

  这么说并不是要复制《小城之春》,那没什么意义,每个导演对艺术的理解都不相同,林子轩只是尽可能的写出自己对故事的感觉。

  由于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感受都不大相同。

  二十岁的人看《小城之春》,觉得女主角应该和青年医生离开小城,追求自由和幸福。

  三十岁的人会有一种难以决断的感觉,女主角是离开小城追求自由,还是承担起责任留在丈夫身边,他们会陷入困惑。

  四十岁以上的人能理解女主角的选择,爱情和家庭,道德和诱惑,这里有一个尺度。

  一部好电影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思考。

  冯小刚拍了三部贺岁片,正想着转型,只是还没有找到方向,或者说属于他自身的风格。

  媒体总结冯小刚的电影为“冯氏幽默”,认为这是冯小刚影片的特点。

  但冯小刚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那是剧本的原因,不是他的风格,他还不是一个有个性的导演,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