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儿最多的就是各大影城,在国内应该叫做影视基地,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旗下都有自己的影城,既可以让自己公司的剧组拍戏,也可以租给其他剧组。

  不过,价格肯定不便宜。

  比如在《不见不散》中,葛优和徐帆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徐帆刚来洛杉矶,正帮人看房子,在剧本中这房子应该是一座豪宅。

  在洛杉矶有专门用来拍戏的豪宅,这是真正的豪宅,不是平常的别墅。

  一天的租金是三千美金,两天就是六千美金。

  为了节省资金,冯小刚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把豪宅内的戏份全部拍完,他先做了周详的计划,进入豪宅后每个人要做什么工作都分配好。

  一帮人为此准备了好几天,等到了日子,大家摩拳擦掌的在豪宅外边站着。

  房东刚打开门,他们就冲了进去,按照方案各干各的活,有条不紊。

  这边刚布置好场景,葛优和徐帆就进入了状态。

  两人是老搭档了,彼此熟悉,准备的相当充分,拍完这一段,化妆师上前补妆,其他工作人员迅速的转换场景,拍下一段的戏份。

  整个过程看似忙碌,其实很有条理,展现了训练有素的军事化作风。

  负责开门的老外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他在好莱坞算是见多识广了,可从来没见过这么高效率的剧组,简直是分秒必争啊。

  冯小刚当兵出身,把我军的优良作风带到了美国。

  剧组拍了一天一夜,等第二天老外过来的时候,不仅戏拍完了,连房间都给打扫干净了。

  一个国内的剧组来到好莱坞拍戏,对于洛杉矶当地的华人来说非常稀奇,还引起了当地华人报纸和电视台的关注。

  这对林子轩来说是个好消息,他需要找一些华人群众演员。

  在《不见不散》中,葛优和朋友办了家旅游公司,专门接待国内的游客来美国旅游,一个旅游团怎么着也要几十名群众演员。

  最好是国内在洛杉矶的留学生,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或者方言,这才是国内的旅游团。

  他和几个留学生团体联系了一下,大家比较热情,国内的剧组来好莱坞拍戏的还不多见,其中不少人在国内学的就是影视专业。

  有的甚至是京城广播学院毕业的学生,是他的校友。

  三年前,《京城人在纽约》的播出展现了华人在美国真实的生活状态,让那些盲目跟风的出国者冷静下来,却没有减弱国内民众对于出国的热情。

  在美国生活或许很艰苦,却也充满了各种机遇。

  电视剧的播出让国内的人前往美国更有目的性,留学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占据了多数。

  对于这些国内艺术院校毕业的留学生,林子轩非常欢迎。

  不仅是群演的问题,剧组还需要翻译人员,冯小刚虽说是第二次来美国,可他的英语水平有限,和美国工作人员交流都是用单词拼凑在一起。

  葛优和徐帆的英语更不行了,别看徐帆毕业于京城戏剧学院,她的英语口语并不好。

  这和国内的英语教育有关,教的是哑巴英语,做题的时候不错,一说话就不利索了。

  再说了,剧组里的翻译和普通的翻译不同,拍电影有不少的专业术语,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懂这个,大家容易交流。

  当然,如果这些留学生愿意免费在剧组做翻译那就更好了。

  为了激发这帮留学生的爱国心,林子轩邀请他们到剧组驻地参观,见识一下剧组的艰苦生活,让他们看看从国内来到好莱坞拍电影是多么的不容易。

  说实话,倒是谈不上艰苦,还没有以前拍《京城人在纽约》那会条件困难。

  不过总有些实际的难题,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大热天在没有空调的房车里生活的滋味。

  到了约好的日子,林子轩开车去接这帮留学生,一共有十一个人,八男三女,都是国内影视相关专业在洛杉矶的留学生。

  其中有个女孩子叫做俞飞鸿。

  第二百六十六章 惊鸿

  俞飞鸿是南方杭城人,家境优渥,父母毕业于名牌大学,只是不从事文艺工作。

  她六岁开始学习舞蹈,八岁参与了电影演出,十六岁就成了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后来考上了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系。

  四年后毕业,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那一年是1993年。

  京城电影学院是华国电影行业的最高学府,毕业后能留校任教的要么是有后台,要么是学霸级人物,俞飞鸿明显是后者。

  她的人生非常的顺利,没有任何的波折。

  不过她在电影学院只教了一年书,便辞掉了工作,前往洛杉矶留学。

  “我没有经验缺少生活,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老师教给我的那些,最多是做传话筒。加上想学英语,就去了美国留学。”俞飞鸿如此说道。

  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个非常任性的选择。

  在国内,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既受人尊敬又收入不菲,她就这么说放弃就放弃了。

  1994年,俞飞鸿来到了洛杉矶,她没有学习熟悉的影视专业,而是学习了英语课程。

  在洛杉矶,国内的留学生有着各种小圈子,大家互相照应。

  她听朋友说有国内的剧组来到好莱坞拍戏,便跟着过来看看,她对林子轩并不熟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