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华国小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细碎而真实。

  整部剧的场景不多,投资不大,主要还是靠演员的演技支撑,男主角邀请的是陈道明,女主角是徐帆,不出意外的话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那行,这部戏我挺喜欢,够真实,贴近生活,道明要到七月份才有档期,那就七月中旬开拍,十月能拍完,不耽误咱们年底的事儿。”冯小刚估算道。

  “你看着办吧,听说陈道明喜欢改剧本,别弄得拍摄资金超支了,我可没钱给你补上啊。”林子轩玩笑道。

  “放心吧,姜文都被我摆平了,对付这样的演员我有经验。”冯小刚得意道。

  说到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目前还在选角阶段。

  四月下旬,文隽带着资金来到了京城,住在山城饭店,这是姜文设定的办公地点,就像林子轩喜欢友谊宾馆一样。

  姜文知道自己是第一次执导电影,特意请了圈内一位有能力的副导演帮衬。

  林子轩找来一些工作人员,副导演带着人全京城的找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各个中学拍摄照片拿回来给姜文看。

  姜文看了都不怎么满意,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他们那时候精神,他还把自己上中学时候的照片拿出来作比较,认为就该是照片中的模样。

  林子轩看了看,很小的黑白照片。

  他不觉得那时候的姜文有多精神,反而看起来又黑又瘦,眼神黯淡,似乎带着点偏执。

  可见回忆总是美好的,在姜文的记忆中他的少年时光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激情,所以他在现在的孩子里找不到记忆中的样子。

  林子轩估计这个过程要不少日子,文隽也跟着大家一起忙活。

  文隽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无论是找外景,还是购买道具,他都会跟着,觉得很新鲜。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七十年代初期的场景,剧组需要寻找那个年代的物品,比如主席的纪念章和革命语录,还有各种海报。

  这种东西京城里有不少,有些在弄古玩的人手里,有些在旧报摊上,还有的是在废品收购站里,只要想找总能找到。

  “拍完别丢了,藏起来,十年后肯定升值。”林子轩提醒道。

  这话引起大家的哄笑,这种东西有不少,不稀罕,值不了什么钱,十年后的事谁知道呢。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情

  五月初,京城怀柔区杨宋镇,正在举行一个开工典礼。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华国怀柔影视基地即将破土动工,来参加这个典礼的有总局的领导,怀柔区的领导,艺术中心的李虹,药企的一位副总等等。

  这个影视基地受到总局的重视,认为是华国影视市场繁荣的标志。

  以前各家影视制作单位都会自建摄影棚,和艺术中心的摄影棚一样,规模小,条件差,各种设施不完善,拍戏的时候剧组苦恼,演员抱怨。

  也只有电影厂才会有大型的摄影棚,但那是人家厂子里自个用的,想要借用很难。

  影视基地建成后面向京城所有的影视公司,只要是正规的剧组,缴纳了租金就能过来拍戏,基地还提供拍摄设备和道具的出租,以及群众演员的招聘和管理工作。

  影视基地的日常管理由艺术中心负责,李虹是总经理,总局会派人监管。

  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这些人只是来做做样子,旁边还有华国电视台的记者在拍照采访,应该会在明天新闻里播出。

  林子轩作为影视基地建设规划小组的负责人,也接受了采访,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不过今天来了这么多领导,每个人都有采访,估计在播放新闻的时候他这段会被剪掉。

  典礼结束,领导们陆续离开,林子轩和李虹坐车返回京城,杨宋镇在京郊,离京城有上百里路,开车都要两个多钟头。

  “小轩,你觉得宝钢怎么样?他有没有要出去的心思?”在车上,李虹询问道。

  李虹说的是赵宝刚,艺术中心的老人了,当初拍摄《渴望》的时候就在李虹手底下,艺术中心刚成立就跟了过来。

  赵宝刚为人低调,心思沉稳,擅长拍摄都市题材的情感剧,一直很认真的做着自个的事,不像冯小刚那么的活泛,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在艺术中心,或许因为林子轩太过抢眼,赵宝刚有点被人忽视。

  其实,光是《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这两部热播电视剧的导演,在京城电视圈就没有人能忽视他,在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冯小刚只能给他打下手。

  冯小刚从赵宝刚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为他成为导演铺平了道路。

  “赵导?没听他说啊,赵导的性子稳着呢,估计不会出去。”林子轩猜测道。

  “你离开后,我打算让宝钢来主管制作部门,我先和他谈谈,下半年你把手里的事儿移交给他,空出时间去忙你自个的事吧。”李虹安排道。

  林子轩离开艺术中心,李虹就要考虑接替人选了。

  如今艺术中心早已经步入正规,要人才有人才,要电视剧有电视剧,其中多部电视剧都可以拍摄续集,这时候不需要冒险,只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行了。

  所以,选择一个性格稳重的人最为合适。

  下半年林子轩要忙电影,还要筹建自己的公司,弄项目拉投资,时间很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