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而且,京城的百姓因为生活在皇城根,特爱聊国家大事,好像自己知道什么惊天秘闻一样,能把外地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实际上,那都是瞎忽悠呢,要是真的秘闻,还能让他在胡同口瞎白活啊!
“聊真的干嘛,咱们说点他们想听的呗,就说京城演艺圈的事儿,你是写小说的,接下来是你的活了。”姜文不负责任地说道。
“那这样,这个圈子以你们大院子弟为主,你们的出身在那儿摆着呢,有神秘感,肯定能唬住他们,这就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包括各大电影厂、电视制作单位、电视台等等,都有咱们的关系。”林子轩接着说道。
“过了,太过了,说的好像咱们能手眼通天一样,那样的话咱们还跑这来找投资啊。”姜文摇头道。
“咱们还年轻,属于边缘人物,还没混进核心层,只能出来跑投资了。”林子轩补充道。
“这样也行,不过也不能太边缘,不然容易被人看轻,怎么着也是有前途能上进的那种,要有光明的未来。”姜文玩笑道。
两人在酒店里瞎侃,等着刘晓庆回来。
到了晚上,三人在兰桂坊的一家餐厅里见到了第一位投资商,是位香港富商,看模样就不差钱,富贵逼人。
吃饭的时候大家随意的聊着,吃完饭到一旁的酒吧里谈事情。
原本谈的不错,只是当这位富商听到一部文艺片要投资一百万美金的时候非常惊讶。
这时候,一美金兑换港币是七块八,一百万美金就是七百八十万港币。
在香港,一部文艺片的制作成本也就两三百万港币的样子,这相当于三部文艺片了。
这么大的投资,这部电影至少要两千万票房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就算在电影行业繁荣的香港,也极少有文艺片能达到这么高的票房,至于姜文所说的欧洲市场,那更为不靠谱。
除非是能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才会卖个好价钱。
姜文是第一次执导电影,也没有出名的演员出演,怎么想都是一笔赔本的生意,香港人很精明,想从他们手里弄到钱可不容易。
接下来的两天基本上是同样的状况。
这些人愿意投资小成本电影,姜文的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成功率太低。
他们来到香港的第四天,刘晓庆约到了一位以前合作过的制片人,叫做文隽。
还是兰桂坊的那间酒吧,四个人聊起了拍电影的事。
文隽替他们分析了目前香港影坛的形势,从嘉和谈到永胜,从独立制片谈到台湾的资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很难找到投资商。
投资商投资电影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愿意投资商业片。
艺术片也能赚钱,前提是要是张艺谋那样的导演,巩俐那种国际知名的演员才行,《阳光灿烂的日子》不符合这个标准。
一个新手导演带着一群没有名气的演员,就算是剧本再精彩也没办法获取投资商的信任。
“其实,我们最想要合作的伙伴是你。”听了文隽的分析,刘晓庆真诚地说道。
这句话刘晓庆这几天说了不少次,每一次都是那么的诚恳,绝对称得上是华国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资未来
这是林子轩三人商量后做出的调整。
经过前面三天的接触,他们发现直接和香港的投资商交流很难说服他们。
一个是这部电影的确存在着风险,不被看好很正常,还有就是香港人有排外心理,不怎么相信内地人,以及内地的投资环境。
平时交谈中可能看不出来,一旦牵扯到投资香港人就会极为谨慎。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准备用香港人来说服香港投资商,这就需要一位可靠的人选。
这个人要是个熟人,还要在香港的电影圈有一定的影响力,熟悉电影的投资和制作,只要全力说服这个人,事情就好办了。
刘晓庆想到了以前有过合作的文隽。
文隽最早出身于香港的一家电视台,后来进入电影圈,做过编剧和制片人,也做过明星的经纪人,在香港娱乐圈有一定的名气。
这个人脑子比较活,善于把握机会。
他听到刘晓庆的话,有点惊讶,不过倒是没有怀疑刘晓庆和姜文要坑他,这两人都是华国的著名演员,还有一个知名的编剧,没必要合伙骗他。
他在考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香港回归不可避免,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据说今年也放开了,允许外部资金进入,以后香港和内地电影圈的合作交流一定会更加频繁。
虽然香港娱乐圈的人对此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文隽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他想和内地的电影人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日后早做打算。
刚才姜文和林子轩讲了一些京城演艺圈的掌故,文隽从中能够听出这两人在京城影视圈的地位不低,姜文是军人家庭出身,林子轩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家电视制作单位的负责人了,还到美国拍摄了一部投资高达150万美金的电视剧。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人在京城的背景很硬,关系很深,就算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也有不小的能量。
他心里这么想着,却没有立刻答应。
实际上,那都是瞎忽悠呢,要是真的秘闻,还能让他在胡同口瞎白活啊!
“聊真的干嘛,咱们说点他们想听的呗,就说京城演艺圈的事儿,你是写小说的,接下来是你的活了。”姜文不负责任地说道。
“那这样,这个圈子以你们大院子弟为主,你们的出身在那儿摆着呢,有神秘感,肯定能唬住他们,这就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包括各大电影厂、电视制作单位、电视台等等,都有咱们的关系。”林子轩接着说道。
“过了,太过了,说的好像咱们能手眼通天一样,那样的话咱们还跑这来找投资啊。”姜文摇头道。
“咱们还年轻,属于边缘人物,还没混进核心层,只能出来跑投资了。”林子轩补充道。
“这样也行,不过也不能太边缘,不然容易被人看轻,怎么着也是有前途能上进的那种,要有光明的未来。”姜文玩笑道。
两人在酒店里瞎侃,等着刘晓庆回来。
到了晚上,三人在兰桂坊的一家餐厅里见到了第一位投资商,是位香港富商,看模样就不差钱,富贵逼人。
吃饭的时候大家随意的聊着,吃完饭到一旁的酒吧里谈事情。
原本谈的不错,只是当这位富商听到一部文艺片要投资一百万美金的时候非常惊讶。
这时候,一美金兑换港币是七块八,一百万美金就是七百八十万港币。
在香港,一部文艺片的制作成本也就两三百万港币的样子,这相当于三部文艺片了。
这么大的投资,这部电影至少要两千万票房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就算在电影行业繁荣的香港,也极少有文艺片能达到这么高的票房,至于姜文所说的欧洲市场,那更为不靠谱。
除非是能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才会卖个好价钱。
姜文是第一次执导电影,也没有出名的演员出演,怎么想都是一笔赔本的生意,香港人很精明,想从他们手里弄到钱可不容易。
接下来的两天基本上是同样的状况。
这些人愿意投资小成本电影,姜文的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成功率太低。
他们来到香港的第四天,刘晓庆约到了一位以前合作过的制片人,叫做文隽。
还是兰桂坊的那间酒吧,四个人聊起了拍电影的事。
文隽替他们分析了目前香港影坛的形势,从嘉和谈到永胜,从独立制片谈到台湾的资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很难找到投资商。
投资商投资电影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愿意投资商业片。
艺术片也能赚钱,前提是要是张艺谋那样的导演,巩俐那种国际知名的演员才行,《阳光灿烂的日子》不符合这个标准。
一个新手导演带着一群没有名气的演员,就算是剧本再精彩也没办法获取投资商的信任。
“其实,我们最想要合作的伙伴是你。”听了文隽的分析,刘晓庆真诚地说道。
这句话刘晓庆这几天说了不少次,每一次都是那么的诚恳,绝对称得上是华国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资未来
这是林子轩三人商量后做出的调整。
经过前面三天的接触,他们发现直接和香港的投资商交流很难说服他们。
一个是这部电影的确存在着风险,不被看好很正常,还有就是香港人有排外心理,不怎么相信内地人,以及内地的投资环境。
平时交谈中可能看不出来,一旦牵扯到投资香港人就会极为谨慎。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准备用香港人来说服香港投资商,这就需要一位可靠的人选。
这个人要是个熟人,还要在香港的电影圈有一定的影响力,熟悉电影的投资和制作,只要全力说服这个人,事情就好办了。
刘晓庆想到了以前有过合作的文隽。
文隽最早出身于香港的一家电视台,后来进入电影圈,做过编剧和制片人,也做过明星的经纪人,在香港娱乐圈有一定的名气。
这个人脑子比较活,善于把握机会。
他听到刘晓庆的话,有点惊讶,不过倒是没有怀疑刘晓庆和姜文要坑他,这两人都是华国的著名演员,还有一个知名的编剧,没必要合伙骗他。
他在考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香港回归不可避免,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据说今年也放开了,允许外部资金进入,以后香港和内地电影圈的合作交流一定会更加频繁。
虽然香港娱乐圈的人对此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文隽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他想和内地的电影人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日后早做打算。
刚才姜文和林子轩讲了一些京城演艺圈的掌故,文隽从中能够听出这两人在京城影视圈的地位不低,姜文是军人家庭出身,林子轩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家电视制作单位的负责人了,还到美国拍摄了一部投资高达150万美金的电视剧。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人在京城的背景很硬,关系很深,就算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也有不小的能量。
他心里这么想着,却没有立刻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