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子轩虽然有拍摄电视剧的经验,却没有参与过大投资的电影,这次算是开了眼界。

  张艺谋叫来剧组里负责改编剧本的人员和林子轩见面,这人以前是一位作家,这次负责剧本的创作,像这种文学性很强的小说改编的难度很大。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很多,由于时间有限改编成电影必定会进行删减。

  一般来说,逻辑越严密的小说越难进行改编。

  像是《顽主》,就是几个段子凑合在一块,这种小说最容易改编,去掉其中一两个段子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活着》就是一部内容相对严谨的小说,改编的不好,就会失去原作的味道。

  三人来到另一个房间,这是张艺谋的工作室,办公桌上有不少草图,旁边还有一摞文学杂志,看起来张艺谋经常翻阅。

  “小林,你的这篇小说太沉重了,我想在电影里加入一些讽刺的内容,像是西方的黑色幽默那种类型,让片子稍微显得荒诞,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张艺谋表达着他的想法,“我不想拍一个单纯悲剧的片子,而是想让这个片子更有意思。”

  “这么做会不会消解掉故事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林子轩担心道。

  “这个肯定会有一点,不会按照你原来的故事来,主要考虑到审查这一块更容易通过。”编剧在一旁解释道,“剧本里会弱化时代造成的悲剧性,转而用荒诞代替,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轻松和解脱的感觉,而不是一味的悲剧。”

  “这样就能通过审查了?”林子轩怀疑道。

  “只要改动原本故事里的一些细节,我想问题不大。”张艺谋很有信心地说道。

  这毕竟是一笔牵涉到300万美金的投资,张艺谋也不会冒险,他会想方设法的规避风险,保证电影能够正常拍摄,收回投资。

  “行吧,只要有利于片子拍摄,我没意见。”林子轩表态道。

  “那好,咱们先把合同签了。”沟通完毕,张艺谋点头道。

  只要签了这份合同,张艺谋就获得了《活着》的改编权,他想怎么改都可以,事先沟通是为了尊重作者的意见,双方没必要闹得不愉快。

  签合同并不麻烦,合同文本早就准备好了,林子轩只要签字,按上手印就行了。

  张艺谋写了一张条子,凭着这张条子林子轩可以去财务那里领取三万块钱。

  这就是正规剧组,各个部门非常完备,各司其职,不像《京城人在纽约》剧组,为了省钱,林子轩还要兼任财务人员,他记得账目让华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深恶痛绝。

  林子轩到财务部门签字,领了钱,放到随身携带的皮包里。

  接下来,他和那位编剧聊了剧情,说实话,两人的不少观点都不相同,不过这位编剧更了解张艺谋的想法,林子轩也不好说什么。

  这本来就不是他的项目,没必要太过较真,他附和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

  至于以后的事情,再说吧。

  林子轩坐车回到京城,先到华国银行把这笔钱存起来,他存了两万八千块,留下两千块放在身边备用,他现在交际应酬多了,总有花钱的时候。

  回到家里,慕姗姗正在把洗好的衣服拧干,搭在绳子上晾晒,家里的洗衣机没有烘干的功能,还是单缸的那种。

  林子轩放下皮包,过来帮忙,两人一人攥着一头,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拧,把水挤出来。

  搭好衣服,俩人回到屋子里,坐在沙发上,林子轩拿出存折交给慕姗姗。

  “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钱用了。”慕姗姗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笑眯眯地说道。

  “电视机和洗衣机该换新的了,买台彩电回来。”林子轩提议道。

  “还能用的东西换什么,太浪费了。”慕姗姗不同意道,“你以后要忙起来了,给你买个呼机好了,省得人家找不到人。”

  “那不如在家里装个电话,找谁都方便。”林子轩商量道。

  俩人看着红彤彤的存折,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仨人

  在林子轩看来,过两年轻便的手机就会传入华国,传呼机会逐渐退出市场,不如安装固定电话来的方便,能够用的长久。

  这些都是生活琐事,俩人可以慢慢商量。

  经过两天的休息,他们明天就要去上班了,在体验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后,他们又要融入京城这种慢悠悠的步调了。

  事实上,现在京城的生活节奏已经在变快了,只是和纽约相比,还是显得缓慢。

  不用抢时间,不用担心工作做不完,不用没日没夜的加班……

  安适,悠然。

  早上,慕姗姗六点半起床做早饭,七点钟俩人吃饭,收拾妥当后,林子轩开车先把慕姗姗送到华国电视台,然后去接李虹。

  慕姗姗暂时负责《华人在纽约》这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以及新节目的筹备工作。

  这部纪录片由于得到美国华文电视台的配合,搜集到不少珍贵的资料片,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深入的挖掘华人在纽约的生活。

  慕姗姗寻访了不少老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移民的故事,以及对故土的思念。

  落叶归根,是华国百姓的传统观念,越是老人越是思乡。

  关于她的新节目,台里已经批了下来,就叫做《文化访谈》,暂定为半月一期,如果观众反响好的话,还有足够新鲜的话题来讨论,再改为一周一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