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第23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青青让奴仆将米和水、黄豆和水分别用石磨磨成米浆和豆浆,在磨米和水时,把切成沫的韭菜放进去,然后将磨好的米浆和豆浆倒入铁锅。(可见网络视频:舌尖上的湘西:米豆腐!一斤米和二两韭菜磨制而成

  !)

  开始时用大火煮至七分熟时转小火,注意边煮边搅。等煮熟之后变成糊状,放极少的石灰,倒入盛器内,冷却之后就成了米豆腐。(制造方法摘自网络)

  米豆腐色泽润绿明亮,比豆腐、米粉的颜色好看诱人。(湘西米豆腐因为放了韭菜,颜色是润绿,别的地区的米豆腐有浅黄、深黄,还有白色。)

  此时,米豆腐还没有做好,不能吃,还需要重要的调味。

  米豆腐的吃法有凉拌、炒、做汤。

  现在是冬季,李青青就用米豆腐做了炒米豆腐、米豆腐汤。

  她让厨子赵峰把米豆腐切成樱桃大的小方块。

  用菜子油剁椒、豆豉、肉沫、小香葱、黄豆、泡菜炒米豆腐,出锅时再淋少许芝麻油。

  炒米豆腐有红的剁椒、黑的豆豉,黄色的黄豆,绿色的小香葱、淡绿色的米豆腐,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口感辣咸酸香,特别好吃。

  用鸡汤、木耳、姜沫、辣萝卜丁与米豆腐,出锅时撒上小香葱沫。

  鸡汤鲜美,米豆腐滑嫩细腻,辣萝卜丁提味,木耳是山珍营养价值高,这道米豆腐汤美味之极。

  还没到午饭时间,李青青、马清、王老头夫妻、王桔、李欢等人就吃上炒米豆腐、米豆腐汤。

  “米豆腐真好吃!”

  “米豆腐跟米粉不是一个味。”

  “我要再放点辣椒。”

  “青青,你可真是聪慧,能用大米做出米粉,现在又做出米豆腐。”

  “米豆腐比豆腐软滑细

  腻。口感更好。”

  “真香。吃的我出了一身汗。再来一碗米豆腐汤。”

  “我喜欢吃炒米豆腐。”

  马清吃了两碗炒米豆腐,一盆米豆腐汤,都已经吃到嗓子眼了,直跟王老头夫妻道:“我可不能老到你们家,这么下去我会吃成胖子。”

  王老头还一个劲的劝道:“你都瘦了一圈,快多吃点。”

  刘氏也道:“男人胖叫结实、魁梧。你胖些真无妨。”

  李青青放下碗筷,问道:“姐夫,你觉得米豆腐如何?”

  马清便道:“好。我看食坊、酒楼都可卖。”

  李青青根据前世米豆腐的情况,建议道:“米豆腐的销量应是没有米粉的大。你可以把价钱定的比米粉略高。”

  马清点头,由王老头陪着在王家散步,心里琢磨着定价。

  如今马家酒楼的招牌菜还是李青青去年送的方子剁椒鱼系列。这次加上炒米豆腐、米豆腐汤。

  王老头见马清不吭声,但是见他两撇小胡子微动,还不时的望着某处笑,看来已经不再为马家那些事烦恼。

  等马清离开王家后,听李青青说风氏怀孕了,笑道:“这可是喜事。你和你干姐姐前后脚怀孕。真是缘分。”又道:“你干姐夫、干姐姐人挺好。”

  李青青见王老头兴奋的很,便直接问道:“爹是想我们家跟马家亲上加亲?”

  王老头却很明理的道:“马家是好。可是,我不做我大孙子的亲事的主。我大孙子的事,得你和我

  儿王浩说了算。”

  李青青心里感激,道:“爹,你可真好。其实刚才我姐夫也探过我的口风来着。我打话岔开了。我仍是觉得等孩子长大以后,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再给孩子定亲事。”

  刘氏伸手直接摸了摸李青青的肚子,特意细声细语的道:“好孙子,听听你娘对你多好。”

  李青青便笑着也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道:“宝宝,你爷爷、奶奶对你也很好。”

  包子作坊年前推出的双金饼买卖自是特别红火。

  马清的马家食坊有了双金饼、炒米豆腐、米豆腐汤,一下子就把流失的主顾吸引回来。

  马家酒楼增加了炒米豆腐、米豆腐汤,生意也比往日好些。

  且说田志高想当林河凡的弟子,却是被林河凡婉拒。

  田志高想进和县的县学当师长。不过,县学有规定,若是举人功名,不限户籍,若是秀才功名,那么就限制户籍必须在本县城。

  他准备把户籍迁到和县,这样能进县学当师长,每月能得到教书费三两银子(333章有提过县学师长收入),足够养活他和他娘,还有,离湘城书院近一些,去书院学习也方便。

  他决定之后,立即跟李家、王家打声招呼,背着行李踏上回乡的路。

  腊月。一天下午,不是年也不是节,红石村竟然响起鞭炮,声音震耳欲聋。

  康氏、李大林一家人搬进了王家给她们盖的新宅。

  王家人包括李青青也来道喜。

  红石

  村的村民纷纷跟康氏道:“你有个好女儿,好亲家。”

  “恭喜、贺喜!”

  “真是个有福的,老了托女儿的福住进了这么好的大新宅。”

  “家具什么的都是新的。”

  “有水井可方便了,不用去村外的河边打水。”

  康氏激动的恍然如梦。这要是听儿女的话早些迁出小泉村,来到红石村。她那老伴李老头肯定不会死。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李三林已经一年多没有见过李青青,这下见了,震惊的不敢上前叫人。

  第402章 没有松口

  还是康氏拉着李三林去跟李青青说话。

  李三林好像听到自己叫了声,“五姐。”

  李青青打量李三林,跟记忆当中的李三林有八成相似,现在的李三林个子高了,容貌的确是李家生的最好的,可是脑子最蠢,心也是最自私。

  李青青想到今天是好日子,李三林当学徒杀猪还算踏实本分。

  罢了,没有骂李三林,只说了三个字,道:“多做事。”

  李老头的丧事过了四十九天,但没有过百日。

  康氏、李大林夫妻就没有摆宴请众人吃饭。

  王家人坐坐就回去了。今天是康氏、李大林夫妻的好日子,王家人不会抢风头。

  至于这座新宅子的地契,前两天王老头夫妻就送到了康氏的手里。

  李青青留下来跟娘家人一起用饭。

  康氏在红石村这些天,吃的好住的好,没有半点烦心事,李大林夫妻也孝顺,康氏气色比刚来时好多了。

  但是就算这样,让外人看,康氏不像李青青的亲娘。

  康氏见李青青愿意坐在她的旁边,心里更是高兴,还问道:“你肚子里的孩子好不好?”

  李青青柔声答道:“挺好。我比较注意。”

  康氏又道:“刚才鞭炮声有没有吵到你肚子里的孩子?”

  李青青微笑道:“我在村外,等鞭炮声停了才进村。”而后觉得屋子里冷,就让李春梅去王家取两筐炭,还跟康氏道:“之前的炭用完了?”

  “用完了。”康氏倒是不贪,解释道:“这

  里不冷。这里比小泉村暖和的多。”

  这一下勾起了邓氏的回忆,高嗓门响起来,道:“小泉村冷死人,我每天干活手指头都伸不直!我再也不想回小泉村那个破地方!”

  李家的几个小孩子纷纷道:“我也不想回小泉村。”

  “红石村比小泉村好多了。”

  “红石村有师长教我识字、算数。”

  “我喜欢红石村。”

  李大林跟儿女、侄子侄女道:“过年、清明要回去给你们爷爷上坟。”

  李二林也道:“对。你们得跟着大人去给爷爷、祖宗上坟。”

  小泉村再不好,那也是长辈、祖辈的埋骨之地。

  李大林、李二林是肯定要带儿女,至少要把儿子带回去祭祖。

  李大头一本正经的跟李风、李道几个小子道:“我也回去跟我爹娘、祖宗上坟。”

  李家几个小男孩见李大头这么懒的人都坚定要回小泉村上坟,便点头同意了。

  饭后,李欢、李彩去洗碗。

  邓氏见李青青准备走,道:“我娘家兄弟太老实,在县城找不到合适的活计。他们一直想来和县找活干。他们要真来了,就先住我们家,再找活干。”

  李青青对邓家人没有印象,便没有接话。

  包子作坊除了王志、李大林、李二林、王月四人外,都是李青青的奴仆。

  李青青手里有这些奴仆的死契。

  王族那么多族人想进李青青的作坊,李青青没有松口。

  李大林可不想让李青青为难,连忙把邓氏拉到一旁

  ,然后与李二林一起送李青青回去。

  两兄弟返回红石村时,李二林步伐放慢,道:“大嫂娘家来几个人?”

  邓氏娘家人口比李家多。

  邓氏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