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第18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月第一次嫁人时,压箱底的三两银子,后来和离,王家把三两银子要了回来。

  这回王月再嫁,王家给她准备的嫁妆有家具、首饰、布匹等,还有银票,所以需要拟一个嫁妆单。

  王老头觉得王月有三十两银票就够了,再多的银票怕王月丢了,或者万一冯远不是好人,把王月的银票骗走花掉,还不如良田。

  “行。那我就送几亩良田给二姐。”李青青又道:“爹,我浩哥的免税田增加了,以后二姐嫁到冯家,把冯家的田也算进去,这样可以免农税。”

  王老头拍拍脑门,“哦,你不说我都忘了。今年的农税已经交了,来不及,那就从明年起。”

  冯远有两亩地,每年只种一季水稻,余下的日子就种青菜、小香葱、辣椒什么的。今年第一季水稻已经收割,应交的谷子也送到衙门。

  今年冯远占不了王浩的光了。

  李青青道:“爹,我托林氏在县城附近买了八十亩良田,已经租出去。我算了算,除去张家、冯家的良田,你和娘还可以买十亩良田。”

  第324章 米粉机

  这回王浩官职连升四级,一下子增加了二百亩免税田,他给了王族一百亩,还有一百亩是自家的。

  李青青手里的银子足够买一百亩良田,却没有买那么多,拿出二十亩给王老头夫妻、张氏的娘家、王月的准婆家。

  这般亲朋好友都有好事,人人都高兴,烦恼少了,矛盾就少。

  亲朋好友有什么好事也会想着李青青。

  这叫和气生财。

  王老头笑呵呵的去跟王月说这件喜事。

  李青青则回到自己的院子,看这几天的账本。

  天气渐冷,包子的买卖更加好了,原因是夏天太热,包子需当天吃,不能存放,现在秋天凉了,包子当天吃不完,可以放在次日吃。

  包子是能卖很多年的买卖。

  作坊的第二个买卖:豆豉。李青青按照与马清签的契约,已经按时分成五批交了三万六千斤豆豉,余下的将在半个月内交完。

  豆豉好吃,做起来麻烦还耗时。作坊的人少,李青青打算把豆豉减量,准备做第三个买卖:干米粉。

  对,不是湿米粉,而是干米粉。

  大唐国交通非常不方便,和县至湘城五十里路,人需要走一天,哪怕是牛车也得近两个时辰。

  湿米粉不便于存放,夏天存放一日,秋天两日就**了。

  再一个,李青青不想抢马家食坊的买卖。没必要自己人内斗。

  这般,李青青就要做干米粉,把湿米粉制成干米粉,便于存放,也便于运输。

  她拿出文房四宝,在白纸上面画了几副图,这是压制米粉的米粉机。

  米粉机类似前世的手工面条机。

  手工面条机能压出手指宽的面条、细长的面条、薄薄的馄饨皮。

  她设计的米粉机孔是圆的,不是扁的,把米粉浆倒进去压出来的圆、细、长的米线。

  青鱼镇的老铁匠手艺精湛,应该能做出米粉机。

  她准备先做四台米粉机试试。

  画好米粉机后,今天的商业事情就结束了。

  长夜漫漫,王浩不在家,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时间还早,她早就不用半夜起来做包子,睡眠时间很长,不用早睡,所以她拿出用纸、线装订的本子,一笔一划的在封面写下《基础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是写给李欢、王桔看的。

  她现在带的这两个徒弟,李欢的医学天赋比王桔高,别看李欢刚开始识字,但是竟然记忆力很好,学的字认过的草药,很快就能记下来。

  并且李欢胆子大,不怕见血!

  医生要是胆子小,怕见血,怎么给病人处理伤口?看到浑身是血重伤的病人,还不得晕过去?

  当然王桔也有优点,就是耐心、仔细。

  大概是王桔从生下来到前年一直生病,理解病人的痛苦,所以她给病人看病时,愿意听病人唠叨,很有耐心,在熬药、制作药膏时很仔细。

  李青青让王桔熬了这么多回药,没有一回把药汁熬干,不像李欢那么马虎,短短几个月就把四个药罐熬干水炸了!

  “光是写字,哪怕文字再详细,也不如画一张图生动。”

  “好在我画画还行。”

  李青青为了让《基础医学知识》内容丰富,又在文字下面画了图。这样图文并茂,便于两个徒弟学习。

  写了三页,便休息一下,站起来来回走走,然后将双臂高举,上下来回甩动,这样不容易得肩周炎。

  外面很安静,房间里两盏油灯,光亮很足,时光就这样像河水一样慢慢流淌。

  近亥时三刻(22点30分左右),李青青收起小册子、文房四宝,叫李春梅把热水端进来,她洗漱之后便脱衣上床睡觉。

  由于她用脑比较多,很快就进入梦乡。

  这就是王浩不在的夜晚。

  李青青对婚姻坚贞,再一个有很多事要做,把时间排得满满的,没有觉得王浩不在的日子,她有多么的孤单、难熬,所以能够忍受长夜漫漫的寂寞。

  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跟李青青一样,同样有很多男人也是不甘寂寞,只要媳妇不在家,立即心花去找别的女人。

  次日,李青青就让李二林骑马拿着图纸去青鱼镇找老铁匠打制压米粉机。

  午饭前李二林就赶回来了,伸出右手五个手指头,笑道:“老伯说五日后取货。”

  刘氏好奇的问道:“青青这回打的什么铁东西?”

  李青青笑道:“作坊里用的工具。到时东西来了,娘可以过去瞧瞧。”

  刘氏道:“我听你爹说你买了六十亩良田,你在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

  李青青正想着去瞧瞧林氏帮忙安置的那几户外县过来的佃农,问道:“要不娘下午跟我去我的地瞧瞧?”

  闻言,王老头激动的也要去。

  李青青朝王月问道:“二姐,我打算给你添妆四亩良田。你可以去挑一下地。要不要同去?”

  王月惊喜的说不出话来,还是刘氏拍了她脑门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啊,你还要送给我地?你别给了。”

  李二林在一旁,实是羡慕王月,不过细想一下,王月是王浩的长姐,又是包子作坊的关键人物。

  以后若有人想把王月挖走去外面开包子作坊,王月冲着李青青对她这般好,也不会同意。

  李二林中饭没在李青青这里吃,而是回了红石村。

  明氏心疼李二林辛苦,做的饭菜油水大,再加上这些日子,冯远老来吃饭,时常拿些猪肉、排骨、猪蹄、猪肉什么的,李二林家的伙食好着呢。

  李二林家比冯家离官道远,李二林回家必须经过冯家。李二林吼了一嗓子,冯远就等着他叫呢。

  这两人并排而行,有说有笑,好的仿佛亲兄弟,就差勾肩搭背了。

  在院子里就闻到肉香,赶紧去厨房洗了手,这洗手的好习惯都是在李青青家学的,两个汉子大步进了大厅,见八仙桌上摆着几盘菜。

  辣椒豆腐干炒肉片、炒青菜、炖猪肚汤,还有昨天剩的半盘卤猪蹄,主食是大米饭。

  明氏的厨艺不如大嫂邓氏好,不过比邓氏舍得,瞧这菜有荤有素,竟然还有汤,米饭是精米,没有放一粒糙米。

  第325章 双喜临门

  李二林跟冯远道:“我媳妇的厨艺就是好。我看这红石村除了林家,就数我媳妇的厨艺好。”

  冯远呵呵笑,心道:没有我媳妇厨艺好。

  不远处的李大林家里今天中午吃的是炒南瓜片、小葱炒鸡蛋。

  李大林夫妻在红石村没有地,吃的米、菜都得跟村民买。不过,村民要的价钱很低,比李大林去县城城外的集市低。

  邓氏厨艺比明氏好,可是总想着家里有三个儿子要读书,以后要娶媳妇,需要很多的银子,所以买东西特别的精打细算,做饭也是如此。

  鸡蛋、南瓜、小葱当中,鸡蛋最贵,南瓜最便宜。

  邓氏做了半木盆炒南瓜片,只放了星星点点的小葱点缀,一小盘小葱炒鸡蛋,只用了两个鸡蛋、一小把小葱。

  李大林只有在包子作坊值守才在李青青家里吃饭,今天包子作坊王志值守,李大林就回自家吃饭。

  邓氏把一半的小葱炒鸡蛋都倒进李大林的饭碗。

  李大林有慢性胃病,不能吃太辣的。邓氏体贴李大林,只要他在家吃饭,菜里面很少有辣椒。

  长女李欢只夹了一筷子小葱炒鸡蛋,就被邓氏瞪了一眼。这算是好的,要是在小泉村,邓氏早就扯着喉咙把李欢骂个狗血喷头,还得把李欢那筷子小葱炒鸡蛋抢回来塞给儿子吃。

  李欢假装看不见,不过没再吃小葱炒鸡蛋。她常在姑姑李青青家吃饭,那边的顿顿有大荤的菜,还有果子吃、蜂蜜水喝,每天都像在过年。

  李大林只要回家吃饭,就会把李欢带回来。李欢午休后再去李青青那边学医术。

  李大林的长子李风、三儿子李道已经在林家学堂读了两个月的书。

  李风现在会背写《三字经》,还会计算简单的数。

  李道才四岁,在学堂里面也能坐得住,现在学会的知识没有李风多,不过比外面村子同龄的小孩子强多了。

  两岁的李明太小了,连大人的话都听不太懂。李大林没好意思把李明送去林家学堂捣乱。

  邓氏平常在家里就是做家务、带李明一个小孩子,不用种地,比在小泉村时轻松很多,现在脸上再没有怨气,取而代之的是知足幸福的笑容。

  饭后,李欢、李风收拾大厅、厨房。李道带李明去睡觉。

  李大林把今日李青青发的上个月的工钱五两银子交给邓氏。

  这已经是邓氏第三次得到这么多的银子。

  邓氏仍是去厨房洗了手才敢接住银子。

  李大林冷不丁的在邓氏身后冒出一句,道:“妹妹说给我和二林各两亩地免农税。”

  邓氏还沉浸在看银子的巨大欢喜之中,扭头问道:“啊,啥?”

  李大林近距离看跟了自己十年的媳妇,这么多年,也就这几个月才过上好日子,媳妇的脸上才有了光泽,忍不住伸手刮了媳妇鼻梁一下,又把刚才的话复述一遍,而后笑道:“我下午和二林去周边村子打听,看谁家卖地,要是买不着合适的地,就把银子给青青,让她帮着买地。”

  邓氏惊喜无比,还怕是听错了,又问道:“真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地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