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第1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大唐国,像马云容这样大的千金小姐,为了成亲后能够立刻管好后宅及铺子、庄园,亲娘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会细心教导管账、管人。

  王桔目光落在马云容身上,暗道:我在去年跟着三嫂学医术。

  王亮也知道木耳、干蘑菇的价钱。

  王家吃的木耳、干蘑菇大部分是李青青的病人送的,还有一些是赵秀才送的。

  王亮去青鱼镇买干货时跟农民打听过,干木耳一斤六十个铜钱,干蘑菇一斤五十个铜钱。

  王亮问道:“三十个铜钱有的赚吗?”

  李青青笑道:“木耳、蘑菇的价钱比肉贵,可是木耳、蘑菇用水泡发后出量大,特别是木耳,一小把就能泡发一盘。

  我们刚才吃的米粉汤里面,一碗只有一点点木耳、蘑菇,那个肉沫、剁椒也是一点点,成本很低,而米粉是大米制成,成本就更低,所以一碗剁椒山珍肉臊子汤米粉卖三十个铜钱,是肯定有的赚。”

  马云容眼睛明亮,道:“青青姨,你懂的真多,我喜欢听你说话。”

  王亮跟众人道:“我们县城的人买的起包子。湘城的人老百姓也比我们县城的人有钱,肯定买得起米粉。”

  邓氏又开始震惊于湘城人的财富,问道:“湘城人那么有钱吗?”

  刘氏道:“亲家大嫂,湘城的东西很贵,我们家在湘城住了一晚客栈,一道炒青菜都要二十几个铜钱!”

  邓氏叫道:“什么,炒青菜能卖那么贵!天啊,我们家原来在小泉村的时候,走十几里山路,把地里的菜挑到山下的官道两边卖,满满一担的菜,至少三十斤,还卖不了二十几个铜钱,那可是能做成几十盘的炒青菜!湘城客栈一盘的炒青菜就能卖二十几个铜钱!”

  李大林惊叹湘城物价如此之高,感慨道:“湘城的东西太贵,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

  他觉得这辈子都不会有能力有钱住进湘城。

  邓氏震惊之余,突然间表情激动的望向马云容,道:“马小姐,你爹马老爷应该把那块地建成客栈,你听听,客栈里的一盘炒青菜就能卖二十几个铜钱,每天只卖几十盘就有一两银子。”

  刘氏道:“亲家大嫂,马老爷光是买地就花了几千两银子,要是开客栈还得投进去很多银子,成本太高,还有就是马老爷可没开过客栈,隔行如隔山。”

  李青青道:“客栈的买卖不是谁都能做的。我干姐夫之前一直做吃食买卖,要是转成做客栈,还得从头学起,风险很大。”

  马云容朝刘氏、李青青轻轻点头,低声道:“是呢。湘城做客栈买卖就那么几家,背后是湘城刺史府、长史府,我们家不好插手抢他们的买卖。”

  王家人没想到过年时住的客栈东家背后的关系竟然是湘城文官的一把手刺史、二把手长史。

  李青青倒是不惊讶。这可是封建社会,商人要是没有背景,背后没有官员保护,那会被有权势的人强抢夺取财富。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如今王浩当了八品军官,李青青的背后又有马清夫妻。李青青这才敢在和县附近建包子作坊。

  马清握着风氏的手出了大厅,特意走到院子无人的地方,见王家人很识趣的没有跟来,便俯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风氏望了马清两眼,想了想后轻轻点头。

  很快,马清、风氏回到大厅,马清仍是站着,风氏坐下后跟李青青微笑道:“妹妹,我要开包子作坊,我和你姐夫送你一块和县县城城外的地,你可以在那片地上建作坊。”

  还没等李青青开口,王老头、刘氏均道:“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县城的地太贵。”

  马清解释道:“王叔、刘婶,我妹妹给送我们米粉的方子,还要独家卖给我们豆豉。豆豉,我们还没有吃过,就先不说了。

  只说这米粉,刚才你们也吃了,米粉是用米做成的美食,可当成主食和菜吃,又是大唐国新鲜的吃食,我们可以用米粉这一道吃食在南方开遍食坊,赚整个南方百姓的钱。这可不是小买卖,这是大买卖,比剁椒、咸蛋大的多的买卖。我们只送给妹妹一块县城旁边的地,真不算多。”

  刘氏震惊问道:“米粉能卖遍南方?”

  第229章 发生过鸡瘟的地

  “是。”李青青用欣赏的目光望向马清,“姐夫好眼力!不错,米粉是可以卖遍南方各大城府的吃食。”

  李青青说的保守了。

  前世米粉何止是在南方,那是卖遍东西南北全国各地的小吃。

  李青青打算先在湘城推出湿米粉,然后推出干米粉,干米粉便于储存,能够运至大唐国各地,吃起来也很方便,只需要用热水煮软,过凉水后再用热水煮熟就可以吃了。

  这样大笔买卖,王家可没有能力做成,只能交给马清夫妻。

  王浩在军队没有丝毫的背景,李青青给马清夫妻提供米粉的买卖,目的是想让马清夫妻通过马家、风家在军队的关系多提携王浩。

  李青青没有看错马清夫妻。

  马清给堂哥马将军写信,请马将军关照王浩。

  现在,马清夫妻又要把和县的一块地送给李青青。

  风氏笑道:“多谢妹妹把这么好的米粉买卖送给我们。”

  李青青先是望向马清,道:“米粉买卖要是交给别人,我还怕他做不大。姐夫能把买卖做到国都,肯定能把米粉卖遍南方各大城府。”又望向风氏,感激道:“多谢姐姐、姐夫送我地。有你们在我身后,县城的坏人也不敢打我的包子作坊主意。”

  马清夫妻把地送给李青青,就是对和县的人宣布他们马家跟李青青关系匪浅。

  马清为了避嫌,特意让风氏出面送给李青青。

  再说马清要送给李青青的那块地,位置就在和县县城城门一里外。

  那块地面积十二亩,是一座农庄。有几间茅草房、一口两亩大的池塘、剩下的是荒芜的野地和一片果树林。

  那里曾经养鸡、猪、鱼。长大的鸡、猪、鱼专门供应马家酒楼。

  四年前,鸡发瘟病,几天死了一百多只。

  马清可是开酒楼的,这事一出,被胡春阳等竞争对手在湘城大肆宣扬,吓得湘城人都不敢去马家酒楼吃饭。

  马清觉得特别晦气,把鸡都杀了烧掉,猪也杀了,鱼全部捞掉,池塘水放干,养鸡、猪的仆人调回府。

  现在那里空无一人。

  这块地要是给别人,无论是住还是开店铺,肯定都怕还有瘟病,要是卖出去也卖上价钱。

  马清自是不会隐瞒,当下便跟李青青说了,道:“那块地就是这么个情况。妹妹要是不嫌弃,这两天我就可以派管家跟你去和县衙门过户。”

  “我不会嫌弃。”李青青微笑道:“县城周边的地大都是良田,只能种地,不能盖建作坊。我又不愿意把作坊建在县城周边的村子,不想跟村子里的人打交道。姐姐、姐夫送的这块地不是良田,也不在村子里,正是我想找的地。至于鸡瘟,别人怕,我可不怕。”

  王亮自豪的道:“我三嫂连水牛生病都能治好,肯定是能治鸡瘟。”

  王老头、刘氏还有些担心这块地,听李青青、王亮这么一说,想想也是,王族买的那头大水牛都要死了,竟是被李青青救活了,李青青能医人,也能医兽。

  风氏惊喜问道:“是吗,青青还能给水牛瞧病?”

  马清、风氏名下有十几头牛、几十匹马,还有猪、鸡、鸭无数,特别是鸭子,为了卖咸蛋,开春养了一万多只鸭子。

  李青青谦虚的道:“我也没有别的高招,就是常给家畜吃蒜。蒜能杀菌,人和家畜多吃蒜,能少腹泄。”

  马清望着风氏道:“我就觉得这块地给妹妹最好不过。”

  风氏主动问道:“妹妹,你要是明日无事,我就派管家到和县跟你过户?”

  李青青笑意浓浓,“多谢姐姐、姐夫。恭敬不如从命。明天就明天。”

  和县距离湘城近,一亩良田四两三钱银子,比王村贵三钱银子。

  地理位置决定当地的物价。

  和县县城里的地,不算房子,只是地皮,一亩二十两银子左右,若是盖起房子,一亩地能盖两栋四进的院子,总价三、四百两银子。

  县城城门外的地略便宜些,地皮是一亩十三、四两银子,马清夫妻送的农庄光是地皮就价值一百五十两银子以上,还有果树、池塘,合起来至少一百八十两银子。

  风氏环视王家人,心里有些好奇李青青下一步的规划,问道:“妹妹以后可是要把家搬至和县住?”

  “我是有这个打算。上次浩哥回家,我跟他商量过,打算把家搬到和县县城附近。”李青青望向王亮,微笑道:“这样以后等作坊买卖稳定下来,我打算送王亮去学堂读书。”

  王亮惊喜无比的站起来,问道:“三嫂,你要送我去学堂读书?!”

  他的三哥王浩只在学堂里读了四年书,去县城打工开的工钱都比不识字的人高。王村、王族的人都说王浩以后有出息。

  曾经王亮无比的向往去学堂读书。

  王老头惊喜的热泪盈眶,瞧瞧他的亲生的长儿媳妇,这样好,这样无私,竟是要把他亲生的二儿子送去学堂读书。

  李青青目光鼓励,道:“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家现在出了一个军官,要是再出一个秀才就更好了。”

  王亮感激的有些语无伦次的道:“我,我行吗,我这么傻,这么笨,能考上秀才吗?我不行的。我岁数太大了,我考不中……”

  王亮想到了王浩在学堂学了四年,都没有机会考中秀才。王浩可比他聪明多了,王浩办不到的事,他能办到吗?

  李青青语重心长的道:“你识字,也会算术,现在上学堂也不晚,学几年出来,当然能考上秀才最好不过,退一步来说,哪怕考上童生,那也是有功名的人,去外面做买卖也能看懂契约,不会被人骗。”

  邓氏目光十分热切的望着李青青,又望了几眼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现在年龄还小,等过两年长大些,李青青能送他们上学堂吧?

  他们可是李青青的外甥,跟李青青有着血缘关系,李青青这么有钱,肯定能送他们上学堂吧?

  第230章 抢着出学费

  邓氏却没细想。

  李青青是李家嫁出去的女儿,大唐国嫁出去的女儿可以不用管娘家的事,更何况,李青青未出嫁之前,李家对她不好。

  再者,大唐国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抛头露面对名声很不好。李青青送王亮读书,是想让王亮以后能代替她去外面跟人做买卖。

  “是。三嫂说的对。我去读书。太好了,我也能进学堂读书。”王亮激动惊喜的竟然哭了,“三嫂,我一定好好读书。”

  “王亮,听你三嫂的话,珍惜上学堂的机会。”刘氏特别高兴,但是没有落泪。

  王老头却是热泪盈眶,道:“青青,你真是太好,你对我儿王浩,对王亮,对我,对这个家的人都太好。”

  风氏与马清对视相望,均是轻轻点头。

  李青青在王家虽不是长嫂,但掌握财权,说话很有分量。她高瞻远瞩,做买卖、盖房、打井、买地等,还有即将建作坊、送小叔子上学堂,一切王家的长远发展考虑。

  李青青的做派类似大户人家的主母。这是褒奖的话。

  风氏跟王老头夫妻夸赞道:“娶个好媳妇,能好三代。王浩娶了我妹妹,王家至少能好三代!”

  刘氏兴奋的高声道:“是。我浩儿定是前世做尽好事,今生才娶到青青这个好媳妇。”

  张氏的目光从王亮落到王志身上,可惜王志已经二十几岁,不然张氏想求李青青送王志去学堂读书。

  不知不觉,张氏已经把李青青当成这个家当家作主的人。

  王志笑道:“四弟去学堂好好读书,家里的活我来干。”

  王亮激动的道:“家里马上要开作坊,活肯定很多。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干活。我听爹说,以前三哥在学堂读书,夏收是要回家双抢割稻谷。三哥那时还不到十岁,我今年可是十二岁(虚岁)。”

  李青青面带微笑。暗道:浩哥给四弟当了好榜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