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第91节
“别挤,别把我挤下河。”
一群人大呼小叫,有人要看热闹往前冲,牵着大牲口往里挤,有人觉得正月遇到这事不吉利,想赶紧过桥躲开。
一下子场面混乱起来。
李青青掀开车帘,望到前面众人向桥的另一头跑去看热闹,蹙眉道:“我们家先不要上桥。人太多,这桥万一承重不起,可不得了。”
王亮本来想跑过去瞧瞧,被王老头一把按住了。
王亮嗔怪道:“爹,我没有想跳下去救人。我水性不好,我自己知道。”
刘氏震惊道:“怎么有人跳河?”
当年她被第一任夫君抛弃,又被娘家嫌弃,带着一点点大的王志、王月,日子那么艰难,也没想过自尽。
王桔失声道:“是从济河东桥上面跳进河里。为什么要从桥上跳呢,为什么要让过桥的人心神不安呢?”
“快看,有人跳下去救人了!”
“又有人跳下去救人!”
“跳下救人的都是妇人!”
“我的天,现在妇人的胆子比汉子的胆子都大,为了救人竟敢从桥上跳进河里。”
“跳水的是妇人,救人的若是汉子,这妇人被汉子救上来,名节就不保了,汉子还不如不救。”
“保命要紧。”
“唉,那妇人压根不想活,怕得就是救她的人跳进河里游不回岸。”
“快看,救起来了!”
“她们往岸边游。”
“有没有郎中,快去岸边救人!”
桥上众位看客特别激动,大声喧哗。
“三嫂,那个跳桥的女人被两个女人一起救了,马上上岸……”
不等王亮说完,李青青便已经从牛车里跳了下来,王月、王桔、刘氏紧跟着下了牛车。
王盼弟刚探出一个脑袋,就被刘氏一巴掌按了回去,“这么乱,万一有拐子怎么办,你们老实在牛车上呆着。”
王老头见李青青、刘氏、王月、王桔都往桥的另一头跑去,也急了,顾不得桥上太乱,牵着大黄就追过去。
李青青一路跑一路喊道:“我是郎中。大家让一让!”风般跑到桥的另一头,然后跑下桥去河边。
救人的是两个穿着灰色短袄、黑色长裙的中年妇人,她们的衣着一模一样,像是大户人家的奴婢,此时浑身水淋淋,冻得脸色青白,说话有气无力。
被救的是个穿着白孝服白鞋子的少妇,十六、七岁,发髻散乱,一只白鞋不见了,露出白袜子,皮肤惨白,双目紧闭,嘴唇发紫,仿佛溺亡。
另有几个奴婢、奴仆打扮的人跪在三人旁边,哭声凄惨。
“少奶奶,你太想不开,你不能为了追随少爷,就这么去了。”
“少奶奶,你要是去了,奴婢也不想活了。”
“有没有郎中,救救我家少奶奶,必有重谢!”
“少奶奶,你醒醒。”
“我是郎中。快让开。我来瞧瞧。快,把人放下,让平躺着。”李青青跑至,让哭天抢地的几个奴婢把孝服少妇放在地上,然后上前检查少妇情况,进行溺水急救。
“少奶奶能不能活?”
“少奶奶快睁开眼睛!”
几个奴婢、奴仆围在一旁急的大叫。
李青青给孝服少妇清理了嘴里的泥沙,然后让一个奴婢给孝服少妇抬下?,使之气道畅通。
李青青双手用力按在孝服少妇胸口,进行胸外按压。
有个两鬓有白发的老奴婢指着李青青叫道:“你在对我们少奶奶做什么?”
刘氏生怕老奴婢阻止李青青,连忙解释道:“救人。我儿媳妇在救她。我儿媳妇有湘王赐的金匾。我儿媳妇是受到湘王褒奖的女郎中!”
李青青双手捏了孝服少妇的脸颊。孝服少妇张嘴,李青青教一个奴婢给孝服少妇嘴对嘴吹气。
很快,孝服少妇嘴里吐出一口水,然后咳嗽两声,又吐出两口水,幽幽醒了过来。
众位奴婢、奴仆惊喜无比的道:“太好了,少奶奶活了。”
老奴婢哭道:“少奶奶,你真是吓死奴婢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奴婢也从桥上跳河也不活了。”
“赶紧给她穿上干衣,带到没有风的地方。”李青青嘱咐了一句,又去给两个跳下桥救孝服少妇的妇人检查。
这两个妇人已经冻得牙齿打颤,还问道:“我家少奶奶这就没事了?”
“求女郎中再去看看我家少奶奶。”
李青青对两个妇人很有好感,瞟了孝服少妇一眼,嘲讽道:“她这次是活了,但是下次再想死,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刘氏跟着道:“你们跳下桥救她,幸亏她活你们也没事,不然就是三条人命。”
孝服少妇已经被老奴婢扶了起来,此时,目光黯淡,摇了摇头,道:“你们不该救我。”
李青青讨厌这种轻视生命的人,冷声道:“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让你能够放下性命,敢从这么高的桥上跳下去?”
突然间,孝服少妇哽咽哭道:“我夫君战死,我与他阴阳两隔,我岂能独自苟活?”
李青青没想到是孝服少妇是位烈属,心生同情,柔声劝道:“你夫君在天之灵肯定不同意你这么做。你应该好好活着。”
“我活着有什么趣?”孝服少妇泪流如雨。
两个奴婢跑过来给孝服少妇披上披风,然后把她送进马车换衣服。
其余的奴仆围着马车,不让人靠近。
李青青见几个奴仆身形魁梧,都是练过武功,便连几个奴婢体型健硕,也是会武功,这户人家应该出自武将家族。
老奴婢朝李青青跪拜感谢,被李青青伸手扶起,问道:“刚才听你家少奶奶说你家少爷是战乱牺牲?”
顿时,老奴婢双手捂脸,泪水从指缝里流出。
旁边的一个中年奴仆跟李青青道:“年前,我家少爷平乱战死,我家少奶奶本来到军队是探亲,谁知变成了……”
围观的人纷纷震惊问道:“平乱?”
第165章 到达营地
中年奴仆答道:“去年初冬,昌城刺史田林吉叛乱,陛下下旨湘军平乱。”
众人惊呼道:“昌城离我们这里二百多里。我们都没听说此事。”
“田刺史已经当了那么大的官,还不知足,还要叛乱?”
“幸亏叛军没有打过来。”
“我以为是太平盛世,没想到朝廷官员叛乱。真可怕!”
“原来你夫君是湘军的人。我夫君也是。”李青青话毕,心里担心起王浩的安危。
王桔环视几人,道:“我三哥就在二十里外的营地。”
中年奴仆问道:“可是湘军?”
刘氏几人不约而同的答道:“对。”
“年前湘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营奉湘王之令去二百里外昌城剿灭田林吉余党,战死二百五十三人,其中就有我家少爷……”中年奴仆终于失声痛哭道:“可怜我家少爷文武双全,少年英雄,却在飞荡山悬崖摔落,尸骨无存……”
“王浩?”
“我三哥?”
“我儿子?”
“三弟?”
刘氏、王月、王桔、李青青不由得心里惶恐。
中年奴仆悲痛无比的道:“我家少爷姓郑。我家少奶奶与我家少爷青梅竹马,前年成亲。如今少爷牺牲尸骨无存,少奶奶伤心欲绝……”
有个穿着丝绸长袄的白发老头失声问道:“你家少爷可是郑老将军的孙子郑小将军?”
中年奴仆红着眼睛道:“正是。”
白发老头竟是热泪盈眶,道:“当年郑老将军在世时从山匪手中救下小老儿。请问郑小将军的灵牌何在,小老儿想去祭拜。”
中年奴仆道:“老伯,刚才我家少奶奶抱着我家少爷的灵牌跳江,我家少爷的灵牌被江水冲走。”
“原来跳江的女子是郑家小将军的妻子。”
“哪个郑家?”
“还能有哪个郑家,当然是祖祖辈辈守护我们这里的郑家,湘城郑家!”
郑家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军队世家。郑族的祖宅在湘城远郊。
这个家族并没有出过三品以上的高官,出的都是中、低级军官,是湘军军官里的中流砥柱,因为家风很正,嫉恶如仇,剿杀土匪,帮扶弱小,深受老百姓爱戴。
郑老将军共有四个儿子、十二个孙子。
飞荡山悬崖摔落的郑小将军是最小的孙子郑建英。
郑建英落崖是去年腊月,当时他才十八岁。
跳桥的少妇是郑建英的妻子景氏。
景氏的爹是湘军的军官,在一次剿匪替郑建英的爹挡下一刀,被穷凶恶极的匪首杀死。
景家没有什么人,景氏的娘生性懦弱又多病,临终前把年仅五岁的景氏托付给郑建英的爹娘。
景氏与郑建英年龄相仿,青梅竹马,长大后彼此爱慕,郑建英的爹娘也喜欢景氏,就让二人结为夫妻。
年前,景氏到营地探亲,得知郑建英落崖失踪,痛不欲生。
郑建英的几个叔叔、哥哥认为没有找到郑建英的尸体,就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去飞荡山寻找郑建英。
景氏等了半个月,仍没有消息,起了殉情的念头,在返回郑府的途中从桥上跳江。
一群人大呼小叫,有人要看热闹往前冲,牵着大牲口往里挤,有人觉得正月遇到这事不吉利,想赶紧过桥躲开。
一下子场面混乱起来。
李青青掀开车帘,望到前面众人向桥的另一头跑去看热闹,蹙眉道:“我们家先不要上桥。人太多,这桥万一承重不起,可不得了。”
王亮本来想跑过去瞧瞧,被王老头一把按住了。
王亮嗔怪道:“爹,我没有想跳下去救人。我水性不好,我自己知道。”
刘氏震惊道:“怎么有人跳河?”
当年她被第一任夫君抛弃,又被娘家嫌弃,带着一点点大的王志、王月,日子那么艰难,也没想过自尽。
王桔失声道:“是从济河东桥上面跳进河里。为什么要从桥上跳呢,为什么要让过桥的人心神不安呢?”
“快看,有人跳下去救人了!”
“又有人跳下去救人!”
“跳下救人的都是妇人!”
“我的天,现在妇人的胆子比汉子的胆子都大,为了救人竟敢从桥上跳进河里。”
“跳水的是妇人,救人的若是汉子,这妇人被汉子救上来,名节就不保了,汉子还不如不救。”
“保命要紧。”
“唉,那妇人压根不想活,怕得就是救她的人跳进河里游不回岸。”
“快看,救起来了!”
“她们往岸边游。”
“有没有郎中,快去岸边救人!”
桥上众位看客特别激动,大声喧哗。
“三嫂,那个跳桥的女人被两个女人一起救了,马上上岸……”
不等王亮说完,李青青便已经从牛车里跳了下来,王月、王桔、刘氏紧跟着下了牛车。
王盼弟刚探出一个脑袋,就被刘氏一巴掌按了回去,“这么乱,万一有拐子怎么办,你们老实在牛车上呆着。”
王老头见李青青、刘氏、王月、王桔都往桥的另一头跑去,也急了,顾不得桥上太乱,牵着大黄就追过去。
李青青一路跑一路喊道:“我是郎中。大家让一让!”风般跑到桥的另一头,然后跑下桥去河边。
救人的是两个穿着灰色短袄、黑色长裙的中年妇人,她们的衣着一模一样,像是大户人家的奴婢,此时浑身水淋淋,冻得脸色青白,说话有气无力。
被救的是个穿着白孝服白鞋子的少妇,十六、七岁,发髻散乱,一只白鞋不见了,露出白袜子,皮肤惨白,双目紧闭,嘴唇发紫,仿佛溺亡。
另有几个奴婢、奴仆打扮的人跪在三人旁边,哭声凄惨。
“少奶奶,你太想不开,你不能为了追随少爷,就这么去了。”
“少奶奶,你要是去了,奴婢也不想活了。”
“有没有郎中,救救我家少奶奶,必有重谢!”
“少奶奶,你醒醒。”
“我是郎中。快让开。我来瞧瞧。快,把人放下,让平躺着。”李青青跑至,让哭天抢地的几个奴婢把孝服少妇放在地上,然后上前检查少妇情况,进行溺水急救。
“少奶奶能不能活?”
“少奶奶快睁开眼睛!”
几个奴婢、奴仆围在一旁急的大叫。
李青青给孝服少妇清理了嘴里的泥沙,然后让一个奴婢给孝服少妇抬下?,使之气道畅通。
李青青双手用力按在孝服少妇胸口,进行胸外按压。
有个两鬓有白发的老奴婢指着李青青叫道:“你在对我们少奶奶做什么?”
刘氏生怕老奴婢阻止李青青,连忙解释道:“救人。我儿媳妇在救她。我儿媳妇有湘王赐的金匾。我儿媳妇是受到湘王褒奖的女郎中!”
李青青双手捏了孝服少妇的脸颊。孝服少妇张嘴,李青青教一个奴婢给孝服少妇嘴对嘴吹气。
很快,孝服少妇嘴里吐出一口水,然后咳嗽两声,又吐出两口水,幽幽醒了过来。
众位奴婢、奴仆惊喜无比的道:“太好了,少奶奶活了。”
老奴婢哭道:“少奶奶,你真是吓死奴婢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奴婢也从桥上跳河也不活了。”
“赶紧给她穿上干衣,带到没有风的地方。”李青青嘱咐了一句,又去给两个跳下桥救孝服少妇的妇人检查。
这两个妇人已经冻得牙齿打颤,还问道:“我家少奶奶这就没事了?”
“求女郎中再去看看我家少奶奶。”
李青青对两个妇人很有好感,瞟了孝服少妇一眼,嘲讽道:“她这次是活了,但是下次再想死,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刘氏跟着道:“你们跳下桥救她,幸亏她活你们也没事,不然就是三条人命。”
孝服少妇已经被老奴婢扶了起来,此时,目光黯淡,摇了摇头,道:“你们不该救我。”
李青青讨厌这种轻视生命的人,冷声道:“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让你能够放下性命,敢从这么高的桥上跳下去?”
突然间,孝服少妇哽咽哭道:“我夫君战死,我与他阴阳两隔,我岂能独自苟活?”
李青青没想到是孝服少妇是位烈属,心生同情,柔声劝道:“你夫君在天之灵肯定不同意你这么做。你应该好好活着。”
“我活着有什么趣?”孝服少妇泪流如雨。
两个奴婢跑过来给孝服少妇披上披风,然后把她送进马车换衣服。
其余的奴仆围着马车,不让人靠近。
李青青见几个奴仆身形魁梧,都是练过武功,便连几个奴婢体型健硕,也是会武功,这户人家应该出自武将家族。
老奴婢朝李青青跪拜感谢,被李青青伸手扶起,问道:“刚才听你家少奶奶说你家少爷是战乱牺牲?”
顿时,老奴婢双手捂脸,泪水从指缝里流出。
旁边的一个中年奴仆跟李青青道:“年前,我家少爷平乱战死,我家少奶奶本来到军队是探亲,谁知变成了……”
围观的人纷纷震惊问道:“平乱?”
第165章 到达营地
中年奴仆答道:“去年初冬,昌城刺史田林吉叛乱,陛下下旨湘军平乱。”
众人惊呼道:“昌城离我们这里二百多里。我们都没听说此事。”
“田刺史已经当了那么大的官,还不知足,还要叛乱?”
“幸亏叛军没有打过来。”
“我以为是太平盛世,没想到朝廷官员叛乱。真可怕!”
“原来你夫君是湘军的人。我夫君也是。”李青青话毕,心里担心起王浩的安危。
王桔环视几人,道:“我三哥就在二十里外的营地。”
中年奴仆问道:“可是湘军?”
刘氏几人不约而同的答道:“对。”
“年前湘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营奉湘王之令去二百里外昌城剿灭田林吉余党,战死二百五十三人,其中就有我家少爷……”中年奴仆终于失声痛哭道:“可怜我家少爷文武双全,少年英雄,却在飞荡山悬崖摔落,尸骨无存……”
“王浩?”
“我三哥?”
“我儿子?”
“三弟?”
刘氏、王月、王桔、李青青不由得心里惶恐。
中年奴仆悲痛无比的道:“我家少爷姓郑。我家少奶奶与我家少爷青梅竹马,前年成亲。如今少爷牺牲尸骨无存,少奶奶伤心欲绝……”
有个穿着丝绸长袄的白发老头失声问道:“你家少爷可是郑老将军的孙子郑小将军?”
中年奴仆红着眼睛道:“正是。”
白发老头竟是热泪盈眶,道:“当年郑老将军在世时从山匪手中救下小老儿。请问郑小将军的灵牌何在,小老儿想去祭拜。”
中年奴仆道:“老伯,刚才我家少奶奶抱着我家少爷的灵牌跳江,我家少爷的灵牌被江水冲走。”
“原来跳江的女子是郑家小将军的妻子。”
“哪个郑家?”
“还能有哪个郑家,当然是祖祖辈辈守护我们这里的郑家,湘城郑家!”
郑家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军队世家。郑族的祖宅在湘城远郊。
这个家族并没有出过三品以上的高官,出的都是中、低级军官,是湘军军官里的中流砥柱,因为家风很正,嫉恶如仇,剿杀土匪,帮扶弱小,深受老百姓爱戴。
郑老将军共有四个儿子、十二个孙子。
飞荡山悬崖摔落的郑小将军是最小的孙子郑建英。
郑建英落崖是去年腊月,当时他才十八岁。
跳桥的少妇是郑建英的妻子景氏。
景氏的爹是湘军的军官,在一次剿匪替郑建英的爹挡下一刀,被穷凶恶极的匪首杀死。
景家没有什么人,景氏的娘生性懦弱又多病,临终前把年仅五岁的景氏托付给郑建英的爹娘。
景氏与郑建英年龄相仿,青梅竹马,长大后彼此爱慕,郑建英的爹娘也喜欢景氏,就让二人结为夫妻。
年前,景氏到营地探亲,得知郑建英落崖失踪,痛不欲生。
郑建英的几个叔叔、哥哥认为没有找到郑建英的尸体,就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去飞荡山寻找郑建英。
景氏等了半个月,仍没有消息,起了殉情的念头,在返回郑府的途中从桥上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