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第80节
“风氏这婆娘太凶,刚才扑上去双手差点把王七的脸抓花。”
“祭祖多上供品是好事。七叔是族长又是里正,七叔家里人口也最多,明天分供品,七叔家拿的最多,我们又不是不上供品,风氏这么一闹,搞得我们像是都占七叔家的便宜。”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才五口人,家里没有人当里正、族长,我们家还上供两只鸭子、十斤瓜子、一斤麦芽糖呢。”
族人在回家的路上议论纷纷,都忘记问王老头王家的供品。
王老头怏怏不乐的回到家,跟刘氏道:“七弟、风氏为供品的事打起来。”
“怎么又打起来?”刘氏摇了摇头,道:“上次我去他们家,风氏已经跟王七为了给风家送年礼的事打过一回。”
王老头好奇的问道:“风氏要给娘家送什么年礼?”
刘氏回忆了一下,答道:“一个猪腿、两只鸡、两条大鱼、一匹棉布。对,就是这四样年礼。王七说风氏送的太多,还说儿媳妇也要给娘家送年礼,都跟风氏这样怎么弄?”
“他们家儿媳妇多事多。”王老头心里拿自家跟王七家比较。
风氏加上三个儿媳妇共有四个娘家。年礼要送四份。
刘氏跟娘家断绝关系。张家托王家的福赚了钱,抢着给王家先送来年礼。李青青跟李家不走动。
刘氏加上两个儿媳妇是三个娘家。可这三个娘家走动多就只有张家。年礼只需要送一份。
王老头将心比心,能理解王七的心情。
王亮凑了过来,道:“我看是七叔不同意七婶给娘家多送年礼,七婶生气了,就不同意七叔多给家族送供品。”
刘氏感慨道:“风氏心里憋着火,王七给家族送的供品又太多,风氏一下子就发作了。唉,照我看,各让一步,不要吵架,家和万事兴。”
“是。”王老头道:“老婆子,我们家的事都听你的。我们不要吵架。”
刘氏一本正经的道:“青青说了好几回,生气多了折寿。”
王老头咦了一声,“青青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吧,好像是生气多了容易生病。”
刘氏笑道:“差不多就是折寿的意思。”
李青青坐在沐浴房的沐浴桶里,肌肤泡在热水之中,身心放松,舒服的很,竟是睡着了。
好在王月体贴的隔一会儿进来给浴桶里加点热水,不让水变凉。
等李青青醒来已经天黑,王家人都吃过晚饭了,张氏给李青青留了一大碗鸡肉汤,还有辣椒炒肉、炒青菜、米饭。
李青青肚子空空,饱餐一顿,竟是更加困了,大概这些天疲劳过度,身体缺觉的厉害。
王月看着皮肤粉白的李青青,柔声道:“青青,明天是年三十,又不用做包子买卖,你好好补眠早点睡,明天好守夜,后天可是要出发去营地。”
李青青好想睡个三天三夜,不过,明天要守夜,后天就要远行二百里去见王浩,对了,她还得准备路上用的东西。
她想到就去做,先去厨房取了四十个咸蛋,让王亮煮熟了,准备带到营地给王浩吃,再发了几斤面,准备明早炸点油饼、烙些葱花饼,后天带着路上吃。
第145章 供品换了
她又回卧房把给王浩买的贴身穿的衣服、鞋袜,还有自制的防冻膏、清热去火的等药品,最后是她让青鱼镇老头铁匠打的护心镜、两柄锋利的匕首,都打成包裹。
军队的男人特别费鞋、袜。她给王浩买了四季的鞋袜。
护心镜是她让王浩执行危险任务时穿在衣服里面保护心脏这个身体要害部位。
匕首是她给王浩送的可以贴身放的防身武器。
这次她去看望王浩,要当面问王浩是否愿意调到家门口的军营,比如和县守城军队?
如果王浩调到和县守城军队,八成会守城门,到时,王家人每天去和县卖包子,都能看到王浩。
和县离王村这么近,王浩只要军队放假就能回家,按王浩说的,每旬休一天,每个月就能回三趟家。
“就看王浩的选择了。”李青青自语后,开始收拾自己在路上换洗的衣服。
上次出远门是她带着王亮、王桔去娘家两个姐姐家。其实来回不到一百里。可是交通工具太落后,坐着驴车愣是走了两天。
这回从王村到营地,来回四百里路,中间要在湘城玩一天,这样至少需要六天,那在营地也就呆七、八天。
“穷家富路。带点银票、碎银路上用。”李青青去取银子。她把银票用针线缝在贴身的衣服兜里面。
做好这些天色已晚,漱口之后就倒床上睡大觉。
因为要去营地,也想休息一下,所以从腊月二十九至正月没有跟飘香楼签订契约。
今天、明天都不用早起做包子给飘香楼送去。
没有事情人就睡得踏实,这一晚,不止是李青青,王家其他人也睡得很香。
可是天没亮,就被村里的鞭炮声吵醒了。
王族的人家家都买了好多鞭炮,大人孩子都很兴奋,腊月最后一天,早早的起来就放起了鞭炮。
王家当然也买了鞭炮,不过,那是等着午饭、守夜时放的。
王家人被鞭炮声吵醒后,王老头起床了,给全家人做早饭,见除了王志夫妻起来带孩子外,别人都没起,王老头也不催促,一个时辰后,等着王亮起来吃过早饭,这才叫醒刘氏。
“老婆子,供品放在哪里了?”
刘氏一骨碌起来,穿好衣服去敲王月的门。王家给祭祖上的供品一部分在王月的卧房里面房梁上挂着,一部分放在杂屋的大缸。
早晨,大地融雪,天寒地冻。这是湘城最冷的日子。往年王族的人们没有新的保暖的棉服穿,都不敢在外面久留。
今年不同了,王族靠卖剁椒赚了银子,人人都穿上了新棉衣,有的人甚至做了两身换着穿。
“放炮小心些,别把新棉衣炸坏了!”
“穿新棉衣仔细点,走路别摔倒,过年你还得穿着它串门拜年呢。”
王族准备去祠堂的大人对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子再三嘱咐。
王老头出门了,双手背负走在前面,王志挑着装着供品的两个篓筐,王亮双手提着一头剥了皮还留着羊头的整羊。父子三人直奔王族的祠堂。
祠堂就在村里,是间偌大的茅草房,面积一百多平米。
几个族人青年站在祠堂门口吹牛,见父子三人来了,纷纷跟他们打招呼。
王族的族规:祠堂举行重要仪式时,三岁以上的男子可入祠堂。不允许女子进入。
祠堂门口还有鞭炮的碎渣,那是来得早的王族的小孩子在放的。
王亮没有成年,但是超过三岁了,自然可以进祠堂参加祭祖仪式。
几个小孩子问道:“亮哥,你没带鞭炮啊?”
王亮摇了摇头,“大白天的放鞭炮看不清楚。我等晚上再放。”
以前王家穷,没有钱买鞭炮,过年只放一挂鞭炮,也不买散鞭炮,王亮只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放。
自从做了买卖后,王亮觉得自己成熟长大不是小孩子,过年没必要放鞭炮玩。
王老头指着两个儿子带来的东西,自豪的跟族人道:“这是我们家今年的供品。”
“竟有一头羊!”
“五叔家真是大方!”
“我们托五叔的福,等会祭祖后就能吃到羊肉了。”
“除了羊肉还有枣馒头、湘月斋的点心、金玉满堂。”
“五叔家上的供品最多!”
族人一下子围了上来,纷纷夸赞王老头父子。
王老头老脸乐开花,付出这么多好心疼,不过,得到族人的肯定也值了。他环视四周,竟然没看到王七。
过了好一会儿,昨天打架的男主角王七才在三个儿子的簇拥下来了。
王七穿着崭新的灰色棉袄棉裤,脸上没有抓痕,脸膛红通通,像是被冷风吹过一夜,等走近了,族人在他身上闻到一身酒气。
王大脑袋的爹王二问道:“大清早的喝酒?”
王七大声道:“我高兴。我愿意喝!”
王二喃喃道:“早上喝酒伤身。”
王七的三个儿子王和、王年、王真面无表情的把他们家的供品拿出来放在祭桌上面。
王族的一个长辈白胡子老头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再仔细一看,一扇排骨、一小堆花生、一堆大米,这可跟昨天王七说的供品不一样。
“七叔不是说他家的供品是半边猪、十斤桔子吗?”
“是啊,七婶就因为供品追打七叔。”
“一扇排骨顶多十斤,排骨的价钱比猪肉便宜。”
“那一堆花生顶多两斤,大米也就五斤,合起来没有十斤桔子贵。”
“我们家人口比七伯家人口少的多,卖剁椒也少的多。我们家还上供一只鹅、五斤鸡蛋呢。”
族人的议论声音不小不大,王七都听到了,心里那个愧疚难受。
唉,昨天风氏打了王七,还放下话来,这回祭祖王七要是不听劝送那么多的供品,风氏就跟王七和离。
昨晚风氏跟王七分床睡的。
今早,王七到厨房看到供品被风氏全换了,气得跟风氏吵架,结果风氏拿出了昨晚准备好的包裹要回娘家。
三个儿子、儿媳都劝王七让着风氏,大过年别让风氏回娘家。
王七为了这个家,只能再次依着风氏。
第146章 头都抬不起来
王七心里难受,供品太少,没有脸去族里主持祭祖仪式,可他是族长,必须出面,不得已出门前喝了两碗酒硬着头皮去吧。
正如王七所料,族人觉得他家上的供品少,当着他的面直说。
王七的三个儿子脸上也很无光。
王七父子再看到王老头父子上的供品,更加惭愧。
王老头心里有些庆幸,暗道:我们家的供品也换了,不过是换成更多。要是按照我原来设想的上供品,定会被族人笑话。我这张老脸也没地方放了。
“祭祖多上供品是好事。七叔是族长又是里正,七叔家里人口也最多,明天分供品,七叔家拿的最多,我们又不是不上供品,风氏这么一闹,搞得我们像是都占七叔家的便宜。”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才五口人,家里没有人当里正、族长,我们家还上供两只鸭子、十斤瓜子、一斤麦芽糖呢。”
族人在回家的路上议论纷纷,都忘记问王老头王家的供品。
王老头怏怏不乐的回到家,跟刘氏道:“七弟、风氏为供品的事打起来。”
“怎么又打起来?”刘氏摇了摇头,道:“上次我去他们家,风氏已经跟王七为了给风家送年礼的事打过一回。”
王老头好奇的问道:“风氏要给娘家送什么年礼?”
刘氏回忆了一下,答道:“一个猪腿、两只鸡、两条大鱼、一匹棉布。对,就是这四样年礼。王七说风氏送的太多,还说儿媳妇也要给娘家送年礼,都跟风氏这样怎么弄?”
“他们家儿媳妇多事多。”王老头心里拿自家跟王七家比较。
风氏加上三个儿媳妇共有四个娘家。年礼要送四份。
刘氏跟娘家断绝关系。张家托王家的福赚了钱,抢着给王家先送来年礼。李青青跟李家不走动。
刘氏加上两个儿媳妇是三个娘家。可这三个娘家走动多就只有张家。年礼只需要送一份。
王老头将心比心,能理解王七的心情。
王亮凑了过来,道:“我看是七叔不同意七婶给娘家多送年礼,七婶生气了,就不同意七叔多给家族送供品。”
刘氏感慨道:“风氏心里憋着火,王七给家族送的供品又太多,风氏一下子就发作了。唉,照我看,各让一步,不要吵架,家和万事兴。”
“是。”王老头道:“老婆子,我们家的事都听你的。我们不要吵架。”
刘氏一本正经的道:“青青说了好几回,生气多了折寿。”
王老头咦了一声,“青青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吧,好像是生气多了容易生病。”
刘氏笑道:“差不多就是折寿的意思。”
李青青坐在沐浴房的沐浴桶里,肌肤泡在热水之中,身心放松,舒服的很,竟是睡着了。
好在王月体贴的隔一会儿进来给浴桶里加点热水,不让水变凉。
等李青青醒来已经天黑,王家人都吃过晚饭了,张氏给李青青留了一大碗鸡肉汤,还有辣椒炒肉、炒青菜、米饭。
李青青肚子空空,饱餐一顿,竟是更加困了,大概这些天疲劳过度,身体缺觉的厉害。
王月看着皮肤粉白的李青青,柔声道:“青青,明天是年三十,又不用做包子买卖,你好好补眠早点睡,明天好守夜,后天可是要出发去营地。”
李青青好想睡个三天三夜,不过,明天要守夜,后天就要远行二百里去见王浩,对了,她还得准备路上用的东西。
她想到就去做,先去厨房取了四十个咸蛋,让王亮煮熟了,准备带到营地给王浩吃,再发了几斤面,准备明早炸点油饼、烙些葱花饼,后天带着路上吃。
第145章 供品换了
她又回卧房把给王浩买的贴身穿的衣服、鞋袜,还有自制的防冻膏、清热去火的等药品,最后是她让青鱼镇老头铁匠打的护心镜、两柄锋利的匕首,都打成包裹。
军队的男人特别费鞋、袜。她给王浩买了四季的鞋袜。
护心镜是她让王浩执行危险任务时穿在衣服里面保护心脏这个身体要害部位。
匕首是她给王浩送的可以贴身放的防身武器。
这次她去看望王浩,要当面问王浩是否愿意调到家门口的军营,比如和县守城军队?
如果王浩调到和县守城军队,八成会守城门,到时,王家人每天去和县卖包子,都能看到王浩。
和县离王村这么近,王浩只要军队放假就能回家,按王浩说的,每旬休一天,每个月就能回三趟家。
“就看王浩的选择了。”李青青自语后,开始收拾自己在路上换洗的衣服。
上次出远门是她带着王亮、王桔去娘家两个姐姐家。其实来回不到一百里。可是交通工具太落后,坐着驴车愣是走了两天。
这回从王村到营地,来回四百里路,中间要在湘城玩一天,这样至少需要六天,那在营地也就呆七、八天。
“穷家富路。带点银票、碎银路上用。”李青青去取银子。她把银票用针线缝在贴身的衣服兜里面。
做好这些天色已晚,漱口之后就倒床上睡大觉。
因为要去营地,也想休息一下,所以从腊月二十九至正月没有跟飘香楼签订契约。
今天、明天都不用早起做包子给飘香楼送去。
没有事情人就睡得踏实,这一晚,不止是李青青,王家其他人也睡得很香。
可是天没亮,就被村里的鞭炮声吵醒了。
王族的人家家都买了好多鞭炮,大人孩子都很兴奋,腊月最后一天,早早的起来就放起了鞭炮。
王家当然也买了鞭炮,不过,那是等着午饭、守夜时放的。
王家人被鞭炮声吵醒后,王老头起床了,给全家人做早饭,见除了王志夫妻起来带孩子外,别人都没起,王老头也不催促,一个时辰后,等着王亮起来吃过早饭,这才叫醒刘氏。
“老婆子,供品放在哪里了?”
刘氏一骨碌起来,穿好衣服去敲王月的门。王家给祭祖上的供品一部分在王月的卧房里面房梁上挂着,一部分放在杂屋的大缸。
早晨,大地融雪,天寒地冻。这是湘城最冷的日子。往年王族的人们没有新的保暖的棉服穿,都不敢在外面久留。
今年不同了,王族靠卖剁椒赚了银子,人人都穿上了新棉衣,有的人甚至做了两身换着穿。
“放炮小心些,别把新棉衣炸坏了!”
“穿新棉衣仔细点,走路别摔倒,过年你还得穿着它串门拜年呢。”
王族准备去祠堂的大人对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子再三嘱咐。
王老头出门了,双手背负走在前面,王志挑着装着供品的两个篓筐,王亮双手提着一头剥了皮还留着羊头的整羊。父子三人直奔王族的祠堂。
祠堂就在村里,是间偌大的茅草房,面积一百多平米。
几个族人青年站在祠堂门口吹牛,见父子三人来了,纷纷跟他们打招呼。
王族的族规:祠堂举行重要仪式时,三岁以上的男子可入祠堂。不允许女子进入。
祠堂门口还有鞭炮的碎渣,那是来得早的王族的小孩子在放的。
王亮没有成年,但是超过三岁了,自然可以进祠堂参加祭祖仪式。
几个小孩子问道:“亮哥,你没带鞭炮啊?”
王亮摇了摇头,“大白天的放鞭炮看不清楚。我等晚上再放。”
以前王家穷,没有钱买鞭炮,过年只放一挂鞭炮,也不买散鞭炮,王亮只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放。
自从做了买卖后,王亮觉得自己成熟长大不是小孩子,过年没必要放鞭炮玩。
王老头指着两个儿子带来的东西,自豪的跟族人道:“这是我们家今年的供品。”
“竟有一头羊!”
“五叔家真是大方!”
“我们托五叔的福,等会祭祖后就能吃到羊肉了。”
“除了羊肉还有枣馒头、湘月斋的点心、金玉满堂。”
“五叔家上的供品最多!”
族人一下子围了上来,纷纷夸赞王老头父子。
王老头老脸乐开花,付出这么多好心疼,不过,得到族人的肯定也值了。他环视四周,竟然没看到王七。
过了好一会儿,昨天打架的男主角王七才在三个儿子的簇拥下来了。
王七穿着崭新的灰色棉袄棉裤,脸上没有抓痕,脸膛红通通,像是被冷风吹过一夜,等走近了,族人在他身上闻到一身酒气。
王大脑袋的爹王二问道:“大清早的喝酒?”
王七大声道:“我高兴。我愿意喝!”
王二喃喃道:“早上喝酒伤身。”
王七的三个儿子王和、王年、王真面无表情的把他们家的供品拿出来放在祭桌上面。
王族的一个长辈白胡子老头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再仔细一看,一扇排骨、一小堆花生、一堆大米,这可跟昨天王七说的供品不一样。
“七叔不是说他家的供品是半边猪、十斤桔子吗?”
“是啊,七婶就因为供品追打七叔。”
“一扇排骨顶多十斤,排骨的价钱比猪肉便宜。”
“那一堆花生顶多两斤,大米也就五斤,合起来没有十斤桔子贵。”
“我们家人口比七伯家人口少的多,卖剁椒也少的多。我们家还上供一只鹅、五斤鸡蛋呢。”
族人的议论声音不小不大,王七都听到了,心里那个愧疚难受。
唉,昨天风氏打了王七,还放下话来,这回祭祖王七要是不听劝送那么多的供品,风氏就跟王七和离。
昨晚风氏跟王七分床睡的。
今早,王七到厨房看到供品被风氏全换了,气得跟风氏吵架,结果风氏拿出了昨晚准备好的包裹要回娘家。
三个儿子、儿媳都劝王七让着风氏,大过年别让风氏回娘家。
王七为了这个家,只能再次依着风氏。
第146章 头都抬不起来
王七心里难受,供品太少,没有脸去族里主持祭祖仪式,可他是族长,必须出面,不得已出门前喝了两碗酒硬着头皮去吧。
正如王七所料,族人觉得他家上的供品少,当着他的面直说。
王七的三个儿子脸上也很无光。
王七父子再看到王老头父子上的供品,更加惭愧。
王老头心里有些庆幸,暗道:我们家的供品也换了,不过是换成更多。要是按照我原来设想的上供品,定会被族人笑话。我这张老脸也没地方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