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他说着叹了口气:“别说是当时正在闭关的大师兄你了,就连一直在关注楚汉边境局势的我,都根本没来得及做出反应!”
“停战协议具体是什么样的?”吴解问。
“还能是什么样呢?割地赔款呗。”陶土叹道,“虽然大汉的要求其实并不高,相对于他们取得的绝对优势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厚道得惊人。而且他们的军队非常地克制,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简直比我们大楚国自家的军队做得更好……但是,大楚国建国三百多年,还是第一次签下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啊!”
吴解沉默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虽然从道理上说,大汉国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需要被谴责的——九州各国互相攻伐,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任谁都不能指责他们不对——恰恰相反,他们在这场战争之中的表现,当真是可以作为楷模,被后世尊敬和学习的。
但吴解心里依然很难受。
作为一个楚国人,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人欺负,自己明明有力量为它做点什么,却不能出手,实在叫人憋闷得很!
可他真的不能出手!如果大汉国还在进攻楚国也就罢了,如今战争早已结束,停战协议也已经签订了,他再出手的话,就是故意触犯仙凡相隔的铁律,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
他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声,离开灵田,来到了熊炯的住所。
熊炯显然早已知道这件事,他显得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整个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收拾一下东西。”吴解淡淡地说,“我陪你回大楚国一趟——看你的样子,不回去看看,恐怕是没办法安心的吧。”
熊炯大喜,急忙道谢,然后便匆匆忙忙地去准备了。
吴解看着他高兴和忙碌的样子,不由得暗暗叹息。
大楚国的国运,恐怕真的是要到头了……
第26章 皇子还乡
对于三皇子和济世侯的归来,大楚国朝廷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欢喜。
无论是宫中还是府中,无论是皇室还是重臣,至少他们接触到的那些足以决定大楚国命运的人们,对于熊炯和吴解的态度,都是礼貌、尊敬但却又有一些隔阂。
熊炯对此大惑不解,吴解却明白是为什么。
一直以来,吴解对于大楚国,都是一个类似救世主的角色。无论国家遭遇到什么样的危机,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无论威胁来自于人类还是妖怪,他都能够将其一一平息,护佑国家的安宁。
因为这样的原因,吴解在朝野之中的声望之高,简直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歌颂赞美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甚至于原本应该被严厉禁止的生祠,也在很多地方官员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之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楚国的各地。
对此,吴解并不感到高兴。
这大概就是当年忌前辈曾经享受过的待遇,被盲目地信任着,被高高地捧上神坛,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最后,成为让国家延续下去的牺牲品。
他无意侮辱那位老人三百年的默默奉献,但他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他是吴解,不是忌老人;他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大楚国一把,但不会为此而牺牲自己。
更何况,他为大楚国做得已经很多,多到快要触及仙凡相隔的铁律了,这样已经很足够,非常足够!
所以这次没有能够帮上忙,他并不感觉到愧疚或者遗憾。
即便以他的智慧和阅历,已经看到了日后大楚国灭亡的景象,他也不会为此而不安。
人也好,国家也罢,都有灭亡的一天,大楚国延续至今,几次从危机之中走过,最后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收场,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做人,要懂得知足。
但大楚国上下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既然将吴解视为了守护神,就理所当然地希望他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守护自己,不论他是否有空,也不论这是不是会给他带来麻烦。
而这一次,吴解却没有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守护大楚国,直到事后才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觉得吴解背叛了自己的信任,辜负了自己的祈祷——这就像是那种信教的人,在危急时刻朝着自己的神佛大叫“为什么不保佑我!”之类的感觉吧。
青羊观一位祖师曾经在笔记上说:“凡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当他们觉察到来自强者的善意时,往往会加以崇拜,然后将这种崇拜转变成和强者之间的保护契约,将原本并不应该由对方负责的事情,转变为对方理应担负的责任……然而他们的崇拜,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是能够让我们修为进步呢?还是能够让我们过得开心呢?”
那位前辈大概经历了很多令他不愉快的事情,语气有些愤懑:“明明没有为我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就那么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应该为他们付出呢?我愿意拯救他们,可不代表我欠他们什么!凭什么我就必须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能够帮得上忙?就算是我,也还有师长同门朋友全都来不及帮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呢!”
“真烦透了这些家伙!恨不得一锤子把他们统统砸死!可看到他们有麻烦,我却又忍不住要去帮他们——我一定是有些犯贱的……”
笔记的后面,另一种和之前的笔记有些相似,却更加刚劲有力的笔迹批注道:“今天,我走到了尘世的尽头,就要准备去迎接天劫了。不论是否能够成功,累世的修为终于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时刻。出发之前,回头看我这一生,真是很有感慨。”
“停战协议具体是什么样的?”吴解问。
“还能是什么样呢?割地赔款呗。”陶土叹道,“虽然大汉的要求其实并不高,相对于他们取得的绝对优势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厚道得惊人。而且他们的军队非常地克制,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简直比我们大楚国自家的军队做得更好……但是,大楚国建国三百多年,还是第一次签下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啊!”
吴解沉默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虽然从道理上说,大汉国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需要被谴责的——九州各国互相攻伐,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任谁都不能指责他们不对——恰恰相反,他们在这场战争之中的表现,当真是可以作为楷模,被后世尊敬和学习的。
但吴解心里依然很难受。
作为一个楚国人,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人欺负,自己明明有力量为它做点什么,却不能出手,实在叫人憋闷得很!
可他真的不能出手!如果大汉国还在进攻楚国也就罢了,如今战争早已结束,停战协议也已经签订了,他再出手的话,就是故意触犯仙凡相隔的铁律,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
他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声,离开灵田,来到了熊炯的住所。
熊炯显然早已知道这件事,他显得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整个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收拾一下东西。”吴解淡淡地说,“我陪你回大楚国一趟——看你的样子,不回去看看,恐怕是没办法安心的吧。”
熊炯大喜,急忙道谢,然后便匆匆忙忙地去准备了。
吴解看着他高兴和忙碌的样子,不由得暗暗叹息。
大楚国的国运,恐怕真的是要到头了……
第26章 皇子还乡
对于三皇子和济世侯的归来,大楚国朝廷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欢喜。
无论是宫中还是府中,无论是皇室还是重臣,至少他们接触到的那些足以决定大楚国命运的人们,对于熊炯和吴解的态度,都是礼貌、尊敬但却又有一些隔阂。
熊炯对此大惑不解,吴解却明白是为什么。
一直以来,吴解对于大楚国,都是一个类似救世主的角色。无论国家遭遇到什么样的危机,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无论威胁来自于人类还是妖怪,他都能够将其一一平息,护佑国家的安宁。
因为这样的原因,吴解在朝野之中的声望之高,简直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歌颂赞美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甚至于原本应该被严厉禁止的生祠,也在很多地方官员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之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楚国的各地。
对此,吴解并不感到高兴。
这大概就是当年忌前辈曾经享受过的待遇,被盲目地信任着,被高高地捧上神坛,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最后,成为让国家延续下去的牺牲品。
他无意侮辱那位老人三百年的默默奉献,但他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他是吴解,不是忌老人;他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大楚国一把,但不会为此而牺牲自己。
更何况,他为大楚国做得已经很多,多到快要触及仙凡相隔的铁律了,这样已经很足够,非常足够!
所以这次没有能够帮上忙,他并不感觉到愧疚或者遗憾。
即便以他的智慧和阅历,已经看到了日后大楚国灭亡的景象,他也不会为此而不安。
人也好,国家也罢,都有灭亡的一天,大楚国延续至今,几次从危机之中走过,最后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收场,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做人,要懂得知足。
但大楚国上下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既然将吴解视为了守护神,就理所当然地希望他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守护自己,不论他是否有空,也不论这是不是会给他带来麻烦。
而这一次,吴解却没有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守护大楚国,直到事后才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觉得吴解背叛了自己的信任,辜负了自己的祈祷——这就像是那种信教的人,在危急时刻朝着自己的神佛大叫“为什么不保佑我!”之类的感觉吧。
青羊观一位祖师曾经在笔记上说:“凡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当他们觉察到来自强者的善意时,往往会加以崇拜,然后将这种崇拜转变成和强者之间的保护契约,将原本并不应该由对方负责的事情,转变为对方理应担负的责任……然而他们的崇拜,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是能够让我们修为进步呢?还是能够让我们过得开心呢?”
那位前辈大概经历了很多令他不愉快的事情,语气有些愤懑:“明明没有为我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就那么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应该为他们付出呢?我愿意拯救他们,可不代表我欠他们什么!凭什么我就必须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能够帮得上忙?就算是我,也还有师长同门朋友全都来不及帮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呢!”
“真烦透了这些家伙!恨不得一锤子把他们统统砸死!可看到他们有麻烦,我却又忍不住要去帮他们——我一定是有些犯贱的……”
笔记的后面,另一种和之前的笔记有些相似,却更加刚劲有力的笔迹批注道:“今天,我走到了尘世的尽头,就要准备去迎接天劫了。不论是否能够成功,累世的修为终于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时刻。出发之前,回头看我这一生,真是很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