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疯狂地渴望着想要找到一个哪怕是稍稍可以信任一点的人,向他倾诉心中的苦水,发泄积累了这么多年的压力,哪怕是要冒点风险,哪怕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她都愿意!

  可在这里,她找不到一个能够倾诉的人,找不到一个敢于信任的人。

  直到不久之前……

  从幽冥世界回来之后,她的剑术就有了一个惊人的提升。按照师长的说法,这是心中念头通达,才导致剑术突破瓶颈。

  只是没人知道,她的念头通达,是因为终于找到了同伴。

  一个生活在人间,出身名门正派、人品端正、本事高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她,和她来自于同一故乡的人。

  青羊观,吴解!

  一想到在这茫茫世界之中,有着和自己来自同一地方的人,有着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有着愿意不顾正邪之分,对自己表示善意的人,她就觉得心中块垒全消,漫天的乌云被一剑斩断,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决心。

  那个吴解年纪并不比她更大,却已经是正道最出色的弟子,身为穿越者的同乡,她可不能输给他!

  所以这段时间,她疯狂地找人比武,将神门八宗年轻一代的高手几乎打了个遍。

  刚才被她打败的武宗拔都,就是最后一个。

  从现在开始,她便是神门年轻一代的最强者!

  白发赤眸的少女远远地看着云海,目光仿佛透过云海,看到了那个当初在幽冥世界和自己握手的身影。

  我的老乡啊,三教斗法之时,我们再好好较量一番吧!

  吴解可没有尹霜想得那么远,他现在正在头疼,而且很有点后悔。

  炼成南明离火之后,贸贸然把它拿出来,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当他炼出了南明离火这个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青羊观都沸腾了,就连一贯从容淡泊,仿佛天塌地陷也处之泰然的掌门枕石真人都震惊了。

  为此掌门真人甚至打破了往常的作息习惯,从午睡的树下跳起来,冲到了吴解的小楼。

  小楼门口围了一堆人,一个个炼罡凝元甚至于还丹的高手们将眼睛瞪得犹如鸽蛋一般,死死盯着吴解手上那团无形无色的奇异火焰,眨都不眨一下。

  “这是……南明离火?!”

  “这么大一团?!”

  “我一定是这段时间忙着做研究,太累了……”

  “我肯定是在做梦吧!快快醒来!”

  “……原来这些年我的生活都是幻境,原来我还在渡成丹的心魔劫啊!”

  乱七八糟的话语听得枕石真人眼皮跳了又跳,最后终于按捺不住,犹如火龙一般咆哮着,将那些被“吴解炼成南明离火”这个消息刺激得胡言乱语的家伙们统统赶走,然后来到似乎被吓呆了的吴解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漂亮!”他向吴解翘起大拇指,“你知不知道,你的这番成就,其价值甚至于超过了赢得三教演法!”

  “弟子不知……应该没那么夸张吧?”

  “……就面子来说当然是赢得三教演法比较光彩,但面子又不能当饭吃!我们修道的人,追求的是长生不朽飞升天阙,这个过程中,无论砍死多少敌人,都不如让自己进步一些来得重要。”枕石真人笑呵呵地说,“你炼成了南明离火,填补了天下道法的一个空白,将会为本门带来巨大的改变!”

  “掌门真人,如果您有什么事情要说的话,尽管吩咐就是。”

  “呵呵……你这孩子真机灵!我这里有些东西,需要用南明离火加工一下……”

  过了一会儿,掌门真人笑呵呵地离去,吴解坐在小竹楼里面,看着地上那一堆奇珍异宝,愁眉苦脸。

  这得加工到什么时候啊!

  第3章 问平生际遇几许

  “这份药一共有六颗,让弟妹每天正午时候用露水化开服用一颗,六天之后,她的情况应该就会有所好转。”吴解说着将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瓷瓶子递给林麓山,里面是六颗花生大小的灰色药丸。

  “三哥,真是太麻烦你了……”林麓山接过瓷瓶,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暗格中,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吴解看着他两鬓微微出现的白发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禁皱起了眉头:“麓山啊,不是三哥我多嘴,你这样下去可不行!看看你的头发,再看看你的眼睛……这些年来,你实在是操心过头了!”

  林麓山不以为意:“我乃大楚国的户部尚书,掌管一个国家的钱粮。稍稍有点出错,就可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受害,用心一点理所当然。”

  “可也没你这么用心的!你才三十岁啊!竟然都已经有白头发了!你照照镜子去!现在的你,哪里还像当年那个文采风流的魁星林独秀啊!”

  “那时候我还年轻,不懂事。”林麓山笑了,笑容之中颇有些自嘲,“当才子容易得很,但就算写再多的文章,再好的诗词,能够让田里多收一斤粮食吗?能够让百姓多吃上一口饭、多穿到一寸衣吗?”

  “所以这几年,我已经很少写文章。每日提笔,多半是在计算推敲,想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最合适的地方,让百姓能够过得好一点,这样就足够了。”

  “你大可不必如此,当初向人道预支的气运,我帮你还上就是……”

  “这跟气运无关,就算我不要偿还气运,我的做法也不会有什么区别。”林麓山温和地笑着,明明年纪比吴解还小一岁,可却比他成熟得多,“当初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名闻天下千古流芳,想的是诗文不朽被后世传诵。可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史家论及‘不朽之事’,都以立德于世为最高,立功于国为其次,立言于学只在最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