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当时与确定有孕的时候王太后都系着圣母皮带,路易十三也发愿说愿将法兰西献给圣母玛利亚,所以王太后的纹章里才会有圣母皮带的部分,还有的就是,所有的救济院都是以圣母玛利亚的圣名加上地名来命名的,譬如——圣母玛利亚-巴黎善堂,或是圣母玛利亚-利摩日救济院。
但对那些孤苦的可怜人来说,王太后就是他们的圣母,又或她就是圣母的人间化身,一听到王太后去世的消息,他们不由得放声大哭,如古罗马人一般,扯乱头发,脱掉鞋子,在面孔上涂抹泥沙,这种哀恸是没有一点矫饰的,看上去也极其丑陋,但没人会去指责他们有失教养。
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就向管理员提出,要到巴黎去送别王太后,这当然会让他们失去好几天的工钱,耗尽他们微薄的积蓄,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十来年后的生活,但他们还是显露出了坚定的意志,就像是虔诚的教徒要走去耶路撒冷朝圣似的,“如果您不同意。我们就逃走,不回来也没关系。”他们这样说,这样就算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不能不动摇,何况这里的管理者还是国王的信徒,他们想到国王如何悲伤,就不能不答应这些人的要求。
几个聪明的管理者还将想要去参加葬礼的人聚集起了起来,组成队伍往巴黎去,免得他们走失或是出现意外,又或是被当地的官员与民众拦截下来——他们的同僚也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于是这样的队伍就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一时间还有人以为他们真的是什么朝圣队伍——因为他们还真的举着十字架,路上也时时祈祷。
当卢瓦斯侯爵,还有柯尔贝尔在收到下属的申请,国王也从“小鸟”与官员那里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谁知道一路过来,最终有一万五千人来到了巴黎。
路易十四最初的计划就是将巴黎从法兰西的政治中心改造成经济中心与艺术中心,将政治中心迁移到凡尔赛,既是因为巴黎人不再受到他信任的缘故,也是因为巴黎作为一个古老的都城,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路易十四的需要。其他不说,如果要将现在的法兰西政府以及所有的官员,贵族塞进巴黎城里,巴黎城里就要人满为患到爆裂了,卢浮宫更是不可能允许每个国王看重与喜欢的人都能有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值得庆幸的是,也因为这个原因。巴黎,以及凡尔赛,都有着数之不尽的屋舍,甚至连接着它们的大道两侧也是如此,机敏的人在这里建造起一排排三层或是四层小楼,凡尔赛宫的仆人与侍从都住在这里,还有军官与士兵的家属,从外省来的官员,游客等等,它们同时也是旅店,商铺,餐馆……在凡尔赛连同一侧的利摩日足以供应十万人的需求,而巴黎居住了十五万人的时候,要容纳这意外到来的一万五千人居然不是什么问题。
路易十四拨了一笔款项保证这些人在巴黎期间的住宿与饭食,还有他们的旅费,保证这些人哪怕不至于因此发财,也能保证今后的生活不受影响后,心头也不禁一阵酸楚,但这种酸楚与他之前的痛苦与悲伤相比,又增添了一丝柔软的安慰——王太后如果能够知道这件事情,一定也会觉得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付出得到了报偿,也是因为这不是因为她是奥地利的公主,又或是法兰西的王后、王太后才有的荣誉,只是因为她本身的仁慈而得到的回应。
就连特蕾莎王后,蒙庞西埃女公爵这样的贵女也不由得为之动容,她们亲自给这些人送去了蜡烛,因为她们知道他们肯定是买不起蜡烛的——虽然蜡烛已经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却还不是这些居无定所的穷人所能承担得起的。回来后,她们也都说,要建起更多的救济院,路易看着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本来他也没想要反对就是了。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公是铭刻在圣典与石碑上的,路易十四的学校允许同时收容女性与男性学生,就招致了许多指责,如果不是太阳王的威势,也许它们早早就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即便如此,十数年来,女性学生的出路依然还只能在婚姻中寻找,只能说,接受了教育的她们比起那些依然沉睡在传统中的女性,终于懂得开始寻找前进的道路——当然,这很难,非常难,路易不会去指责那些在种种困难前退缩的女孩,但他还是希望她们能够看到一点亮光。
如果战场、政场以及学院里依然顽固地拒绝女性,那么,慈善呢?女性在这方面反而比男性具有优势,男性若是多愁善感,会被人视作懦弱,女性却被公认为天生具有母性与仁慈之心的生物,男士们应该不介意在这方面让出自己的权力——只是他们不知道,任何东西,任何事务,在变得庞大之后也会带来同样惊人的力量。
只是那可能要很久以后了。
——
不过从现在开始,人们会牢牢地记住奥地利的安妮,在历史书上,她不再仅仅是国王的女儿,国王的妻子,国王的母亲,或是国王的祖母——她还是一个圣人,拯救了无数人的好人,这样的称号,或是才是最适合这位命运多舛的夫人的。
“陛下……”
“看啊,”路易对邦唐说道:“多美啊,他们在为她送行。”
第五百三十三章 王太后的葬礼(下)
在人们的认知中,什么样的葬礼才是隆重的呢?当然是看送行者的数量,来的人越多,表明爱戴死者的人就越多,在古罗马的帝政时代后期,甚至有人会在葬礼上举办角斗士比赛来招揽送葬的人群。这种传统到了今天,就演变成抛掷钱币,供给面包与啤酒了,不过就算没有这些,来为王太后送葬的人群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
但对那些孤苦的可怜人来说,王太后就是他们的圣母,又或她就是圣母的人间化身,一听到王太后去世的消息,他们不由得放声大哭,如古罗马人一般,扯乱头发,脱掉鞋子,在面孔上涂抹泥沙,这种哀恸是没有一点矫饰的,看上去也极其丑陋,但没人会去指责他们有失教养。
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就向管理员提出,要到巴黎去送别王太后,这当然会让他们失去好几天的工钱,耗尽他们微薄的积蓄,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十来年后的生活,但他们还是显露出了坚定的意志,就像是虔诚的教徒要走去耶路撒冷朝圣似的,“如果您不同意。我们就逃走,不回来也没关系。”他们这样说,这样就算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不能不动摇,何况这里的管理者还是国王的信徒,他们想到国王如何悲伤,就不能不答应这些人的要求。
几个聪明的管理者还将想要去参加葬礼的人聚集起了起来,组成队伍往巴黎去,免得他们走失或是出现意外,又或是被当地的官员与民众拦截下来——他们的同僚也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于是这样的队伍就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一时间还有人以为他们真的是什么朝圣队伍——因为他们还真的举着十字架,路上也时时祈祷。
当卢瓦斯侯爵,还有柯尔贝尔在收到下属的申请,国王也从“小鸟”与官员那里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谁知道一路过来,最终有一万五千人来到了巴黎。
路易十四最初的计划就是将巴黎从法兰西的政治中心改造成经济中心与艺术中心,将政治中心迁移到凡尔赛,既是因为巴黎人不再受到他信任的缘故,也是因为巴黎作为一个古老的都城,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路易十四的需要。其他不说,如果要将现在的法兰西政府以及所有的官员,贵族塞进巴黎城里,巴黎城里就要人满为患到爆裂了,卢浮宫更是不可能允许每个国王看重与喜欢的人都能有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值得庆幸的是,也因为这个原因。巴黎,以及凡尔赛,都有着数之不尽的屋舍,甚至连接着它们的大道两侧也是如此,机敏的人在这里建造起一排排三层或是四层小楼,凡尔赛宫的仆人与侍从都住在这里,还有军官与士兵的家属,从外省来的官员,游客等等,它们同时也是旅店,商铺,餐馆……在凡尔赛连同一侧的利摩日足以供应十万人的需求,而巴黎居住了十五万人的时候,要容纳这意外到来的一万五千人居然不是什么问题。
路易十四拨了一笔款项保证这些人在巴黎期间的住宿与饭食,还有他们的旅费,保证这些人哪怕不至于因此发财,也能保证今后的生活不受影响后,心头也不禁一阵酸楚,但这种酸楚与他之前的痛苦与悲伤相比,又增添了一丝柔软的安慰——王太后如果能够知道这件事情,一定也会觉得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付出得到了报偿,也是因为这不是因为她是奥地利的公主,又或是法兰西的王后、王太后才有的荣誉,只是因为她本身的仁慈而得到的回应。
就连特蕾莎王后,蒙庞西埃女公爵这样的贵女也不由得为之动容,她们亲自给这些人送去了蜡烛,因为她们知道他们肯定是买不起蜡烛的——虽然蜡烛已经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却还不是这些居无定所的穷人所能承担得起的。回来后,她们也都说,要建起更多的救济院,路易看着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本来他也没想要反对就是了。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公是铭刻在圣典与石碑上的,路易十四的学校允许同时收容女性与男性学生,就招致了许多指责,如果不是太阳王的威势,也许它们早早就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即便如此,十数年来,女性学生的出路依然还只能在婚姻中寻找,只能说,接受了教育的她们比起那些依然沉睡在传统中的女性,终于懂得开始寻找前进的道路——当然,这很难,非常难,路易不会去指责那些在种种困难前退缩的女孩,但他还是希望她们能够看到一点亮光。
如果战场、政场以及学院里依然顽固地拒绝女性,那么,慈善呢?女性在这方面反而比男性具有优势,男性若是多愁善感,会被人视作懦弱,女性却被公认为天生具有母性与仁慈之心的生物,男士们应该不介意在这方面让出自己的权力——只是他们不知道,任何东西,任何事务,在变得庞大之后也会带来同样惊人的力量。
只是那可能要很久以后了。
——
不过从现在开始,人们会牢牢地记住奥地利的安妮,在历史书上,她不再仅仅是国王的女儿,国王的妻子,国王的母亲,或是国王的祖母——她还是一个圣人,拯救了无数人的好人,这样的称号,或是才是最适合这位命运多舛的夫人的。
“陛下……”
“看啊,”路易对邦唐说道:“多美啊,他们在为她送行。”
第五百三十三章 王太后的葬礼(下)
在人们的认知中,什么样的葬礼才是隆重的呢?当然是看送行者的数量,来的人越多,表明爱戴死者的人就越多,在古罗马的帝政时代后期,甚至有人会在葬礼上举办角斗士比赛来招揽送葬的人群。这种传统到了今天,就演变成抛掷钱币,供给面包与啤酒了,不过就算没有这些,来为王太后送葬的人群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