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米莱狄夫人也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只要去看看就行了。
他们去了,回来的时候面色苍白,在述说其中的境况时,除了米莱狄夫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跑出去吐过。
米莱狄倒是一片平静,这群年轻人幸运地没有经过美第奇王太后执政时期——虽然那时候名义上的国王是她的三个儿子,但主持政务的不是那位意大利王太后就是黎塞留主教。
这两位是不折不扣的政敌,有一点倒很一致,那就是对胡格诺派教徒的憎恶。
最为人们所知的是那场大屠杀,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牢里,多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新教教徒。
人类在如何折磨同类上的智慧与耐心远超过如何料理美食,曾摆在米莱狄夫人面前的刑具比国王的宴会菜肴还要丰富,她受过其中的一些,更多的使用过。
路易十四亲政后,就逐步取缔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些年轻人或许听说过,但亲眼见过的可能只有空空如也的站笼。
米莱狄夫人一边考虑这是不是自己的疏漏,一边环顾众人,看看有没有因此感到畏惧,出现纰漏的人,幸好这些年轻人并不需要长久地潜藏在托莱多。
等到这件事情结束,托莱多她只会留下几个最可靠的人。
毕竟之后……
托莱多会陷入一场无与伦比的大混乱。
第四百一十七章 托莱多的暗流
赤金色的深秋很快就要过去了,托莱多人即将迎来十一月一日的诸圣瞻礼,作为天主最忠诚的侍从,从双王时期,也就是西班牙立国的那一瞬间开始,国王与大主教都在竭力保证西班牙在信仰上的纯洁性与唯一性。
后人经常将托莱多称之为“三种文化之都”,意思是,托莱多的基督徒,摩尔人与犹大人都能够和平自由地居住在这座城市里,事实上在基督徒占领此地后,无论是摩尔人还是犹大人要么改信要么送命要么逃亡,并不存在信仰自由之说,犹太人的会堂,摩尔人的寺庙更是被拆除或是改建成教堂,无一幸存。
要说三者有和谐共处的时候吗?还真有,那就是阿拉伯人(摩尔人)在这里统治的三百年间,可惜的是这样的宽容没能换得西班牙双王的怜悯,现在你在托莱多看不到一个摩尔人,犹太人也从原先的两万多人,变成了现在的一千人左右。
他们的先祖要么是因为胆小怯弱,要么是因为不愿舍弃积累的财富,要么是轻信了旁人的谎言,在双王驱逐托莱多的犹大人时,表示愿意改信,留在了托莱多。毫无疑问,他们很快就懊悔了,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女王与国王,看待犹大人就像是看待一只无力反抗的肥羊,先剃毛,后剥皮,再抽筋、拔骨……在西班牙进入了衰弱阶段后,他们更是赤露露地开始吞噬鲜活的血肉,但到了这时候,这些犹大人已经没有反抗的余地了。
这些犹大人,因为舍弃了自己的信仰与种族(犹大人甚至不会去接触这些改信者),又无法融入基督徒的社会——就算他们表现的再虔诚,人们说起他们的时候,依然会说:“那个犹大人!”哪怕不是狂信徒,或是教士,他们也会被别人轻易地指责成高利贷者,贪婪的商人或是骗子,周围的人用警惕或是厌恶的眼神看着他们,好像他们随时都会做出十恶不赦的事情来。
皈依者所受的苦他们都受了,但如他们所想,皈依者应该得到的奖赏与接纳就像是摇摆着的火焰,看似近在咫尺,想要抓在手里却不可能,还会被灼伤。
在大约二十多年前,还是腓力四世统治西班牙的时候,托莱多的城外还发生了一场小瘟疫,有人高喊这是犹大人带来的!他们无法触及到已经逃亡到阿尔及利亚的托莱多犹大人,却能围攻那一千多个改信者聚居的街区,他们举着火把,运来稻草与木柴,差点就要和1348年到1351年的黑死病泛滥期间的基督徒一般,烧死这里所有的犹大人。
一部分足够天真的改信者们诚惶诚恐地举着十字架与圣像(犹大教会并不承认耶稣)走了出来,跪在地上,哭泣着哀求这些基督徒,他们用先祖的坟墓发誓说,他们和他们是一样的,也是最为虔诚的基督徒,绝对不会做出有违教义与法律的事情。
他们当即就被干草叉与连枷戳死与打死了,尸体被堆在马车上燃烧。
其他改信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吓得只敢蜷缩在自己的屋子里,但这有什么用呢,他们的房屋又不是城堡,根本不可能抵御得住火焰的吞噬,幸而托莱多大主教开恩(看在钱财的份上)驱散了那些愤怒的基督徒,但等改信者走出屋子,才发现自己的店铺、仓库甚至宅邸的马厩、厅堂与小礼拜堂,都被洗劫一空。
他们欲哭无泪,却连申诉与追索的勇气都没有,最后救了这些人的还是运气,那场瘟疫不是黑死病,也不是天花、麻疹、霍乱或是其他恶性传染病,只是一场小范围的水痘,等到鸟嘴医生赶到村庄里,隔离了被感染的人,它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这场混乱迫使一些改信者不顾一切地寻求离开托莱多的方法,但这可不太容易,托莱多大主教也不愿意放走这些温顺的羔羊,总要榨尽他们最后一点血油才行。
谁也没有想到,被人们称之为“诸圣瞻礼之夜”的西班牙平民大暴动也就是从这些犹大人开始的。
说起来也不算新鲜——黑死病可以寻找犹大人做替罪羊,国王与教士要让一两个,也许更多的犹大人做替罪羊,还不是一件简单到极点的事情吗?
他们去了,回来的时候面色苍白,在述说其中的境况时,除了米莱狄夫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跑出去吐过。
米莱狄倒是一片平静,这群年轻人幸运地没有经过美第奇王太后执政时期——虽然那时候名义上的国王是她的三个儿子,但主持政务的不是那位意大利王太后就是黎塞留主教。
这两位是不折不扣的政敌,有一点倒很一致,那就是对胡格诺派教徒的憎恶。
最为人们所知的是那场大屠杀,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牢里,多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新教教徒。
人类在如何折磨同类上的智慧与耐心远超过如何料理美食,曾摆在米莱狄夫人面前的刑具比国王的宴会菜肴还要丰富,她受过其中的一些,更多的使用过。
路易十四亲政后,就逐步取缔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些年轻人或许听说过,但亲眼见过的可能只有空空如也的站笼。
米莱狄夫人一边考虑这是不是自己的疏漏,一边环顾众人,看看有没有因此感到畏惧,出现纰漏的人,幸好这些年轻人并不需要长久地潜藏在托莱多。
等到这件事情结束,托莱多她只会留下几个最可靠的人。
毕竟之后……
托莱多会陷入一场无与伦比的大混乱。
第四百一十七章 托莱多的暗流
赤金色的深秋很快就要过去了,托莱多人即将迎来十一月一日的诸圣瞻礼,作为天主最忠诚的侍从,从双王时期,也就是西班牙立国的那一瞬间开始,国王与大主教都在竭力保证西班牙在信仰上的纯洁性与唯一性。
后人经常将托莱多称之为“三种文化之都”,意思是,托莱多的基督徒,摩尔人与犹大人都能够和平自由地居住在这座城市里,事实上在基督徒占领此地后,无论是摩尔人还是犹大人要么改信要么送命要么逃亡,并不存在信仰自由之说,犹太人的会堂,摩尔人的寺庙更是被拆除或是改建成教堂,无一幸存。
要说三者有和谐共处的时候吗?还真有,那就是阿拉伯人(摩尔人)在这里统治的三百年间,可惜的是这样的宽容没能换得西班牙双王的怜悯,现在你在托莱多看不到一个摩尔人,犹太人也从原先的两万多人,变成了现在的一千人左右。
他们的先祖要么是因为胆小怯弱,要么是因为不愿舍弃积累的财富,要么是轻信了旁人的谎言,在双王驱逐托莱多的犹大人时,表示愿意改信,留在了托莱多。毫无疑问,他们很快就懊悔了,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女王与国王,看待犹大人就像是看待一只无力反抗的肥羊,先剃毛,后剥皮,再抽筋、拔骨……在西班牙进入了衰弱阶段后,他们更是赤露露地开始吞噬鲜活的血肉,但到了这时候,这些犹大人已经没有反抗的余地了。
这些犹大人,因为舍弃了自己的信仰与种族(犹大人甚至不会去接触这些改信者),又无法融入基督徒的社会——就算他们表现的再虔诚,人们说起他们的时候,依然会说:“那个犹大人!”哪怕不是狂信徒,或是教士,他们也会被别人轻易地指责成高利贷者,贪婪的商人或是骗子,周围的人用警惕或是厌恶的眼神看着他们,好像他们随时都会做出十恶不赦的事情来。
皈依者所受的苦他们都受了,但如他们所想,皈依者应该得到的奖赏与接纳就像是摇摆着的火焰,看似近在咫尺,想要抓在手里却不可能,还会被灼伤。
在大约二十多年前,还是腓力四世统治西班牙的时候,托莱多的城外还发生了一场小瘟疫,有人高喊这是犹大人带来的!他们无法触及到已经逃亡到阿尔及利亚的托莱多犹大人,却能围攻那一千多个改信者聚居的街区,他们举着火把,运来稻草与木柴,差点就要和1348年到1351年的黑死病泛滥期间的基督徒一般,烧死这里所有的犹大人。
一部分足够天真的改信者们诚惶诚恐地举着十字架与圣像(犹大教会并不承认耶稣)走了出来,跪在地上,哭泣着哀求这些基督徒,他们用先祖的坟墓发誓说,他们和他们是一样的,也是最为虔诚的基督徒,绝对不会做出有违教义与法律的事情。
他们当即就被干草叉与连枷戳死与打死了,尸体被堆在马车上燃烧。
其他改信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吓得只敢蜷缩在自己的屋子里,但这有什么用呢,他们的房屋又不是城堡,根本不可能抵御得住火焰的吞噬,幸而托莱多大主教开恩(看在钱财的份上)驱散了那些愤怒的基督徒,但等改信者走出屋子,才发现自己的店铺、仓库甚至宅邸的马厩、厅堂与小礼拜堂,都被洗劫一空。
他们欲哭无泪,却连申诉与追索的勇气都没有,最后救了这些人的还是运气,那场瘟疫不是黑死病,也不是天花、麻疹、霍乱或是其他恶性传染病,只是一场小范围的水痘,等到鸟嘴医生赶到村庄里,隔离了被感染的人,它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这场混乱迫使一些改信者不顾一切地寻求离开托莱多的方法,但这可不太容易,托莱多大主教也不愿意放走这些温顺的羔羊,总要榨尽他们最后一点血油才行。
谁也没有想到,被人们称之为“诸圣瞻礼之夜”的西班牙平民大暴动也就是从这些犹大人开始的。
说起来也不算新鲜——黑死病可以寻找犹大人做替罪羊,国王与教士要让一两个,也许更多的犹大人做替罪羊,还不是一件简单到极点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