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但对一直表现得桀骜不驯的行会成员来说,这种威胁立竿见影——行会首领们期望的,在失去了他们的控制之后变得混乱与疯狂的局面并未出现。那些曾经屈服在他们淫威下的行会成员更不敢去挑战国王的耐心——国王的官员指明的新行会首领在绞刑架下就位,对官员的吩咐没有一点异议,种种上传下达的过程更是流畅的如同上了油脂的新式纺车一般。
以新的木工行会首领居伊做栗子,杜波还在蹬着腿儿在空气里跳舞,他就开始着手筹办国王交代的纺车与织布机工场了。
是的,国王觉得作坊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产业,新的名词“工场”也就应运而生,原先的木工行会名存实亡——因为所有的匠师、帮工与学徒都要被统合到之后的大工程里。
原先的订单都要被推后,无论什么样的卖家都不可能与国王相提并论——幸运的约瑟被指为这个工程的总匠师,他会挑选一百名他认可的匠师作为弟子,教导他们如何制造纺车,另一个制造了织布机的英国工匠也是如此。等到这些人学会了,他们就要回到各自的作坊,一边教学一边与自己的学徒与帮工制作纺车与织布机。
这些都要在一个月内完成。
也不是没人抱怨,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合规矩——不过等到铁匠行会的新首领也出现在被借用来作为教学场地的仓库里,最后的杂音也消失了——新式纺车与织布机上都有铁铸件,之前约瑟是偷偷拿去让别城的铁匠打造了,为此付了很大一笔钱。不过铁匠也如约定的那样,不问这是做什么用的,也不说是约瑟的订单。
这些铁匠却会巨细靡遗地询问这些铁铸件将会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有什么特殊功效,又需要多长的使用时间等等……
这种行为在行会死亡之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铁匠与木工之间若是这般深入交流,不但跨了行也触犯了忌讳,铁匠会觉得自己做了贼,木工也会不高兴,甚至打起来或是弄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种行为显然有着国王的支持,铁匠们愁眉苦脸,他们和木匠一样,也要在规定时间内里交出足量完美的配件,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可没有慢慢返工打磨的时间,而正如人们确信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总要比一无所知地着手更能做得准确,快速。
一些铁匠甚至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也确实让新式的纺车与织布机更加完美。
他们获得了一大笔可观的赏赐。
国王没有等到新式纺车被成批地制造出来就离开了奥尔良,毕竟他的大巡游也不过进行到三分之一的地方,但等国王一行人的车驾进入普罗旺斯地区的时候,奥尔良城已经送上了最新的棉布。
由新式纺车与织布机纺织出来的棉布又光滑,又细密,丝毫不逊色东印度公司千里迢迢从印度运回来的货物,也不畏惧多次洗涤,至于是不是会因为光照变色褪色,还要由时间验证。
不过就算保留了这个弱点,它的宽幅与产量也足以让人们喜笑颜开了,手工在这点方面是永远比不过不知疲倦的机器的,而且随着木工行会与铁匠行会被强行组合成一个整体,有识之士担忧的,新式纺车与织布机造成的纺织工大批失业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的事儿并未发生——国王的纺织工场就像是有着一张巨口的怪物,来多少人都能吞下。
不看国王一开始就准备用它来引导女性走出家门吗,如果连现有的纺织工人(男性)都接收不了,这难道不是在说笑话吗?曾经满怀担忧与戒心的纺织工人看到国王的工场建起来后,也慢慢地放下了心,毕竟这些绵延在奥尔良城外的屋舍面积是那样的广阔,木工行会与铁匠行会的数千成员以及其帮工,学徒更是昼夜不休地干着活儿,一架架的新式纺车与织布机不断地被运往城外——“每台机子至少需要一个人来忙活吧。”他们这样说道,一边点数着机子的数量,机子越多,他们就越安心。
何况,就算是暂时没有被雇佣,纺织行会的新首领也给了他们一笔安家费,让那些因为缺少原料而不得不停工的作坊成员不至于忍饥挨饿,流离失所。让路易有点吃惊的是,这笔费用竟然不是他们向官员申领,而是新首领从原先的行会首领所有的产业中抽取的。
“原来这些人也不是不能做好事的。”奥尔良公爵讥讽地说道。
“他们并不是白痴,只是心怀侥幸。”路易淡漠地说,奥尔良城原先的纺织行会首领难道不知道有了新式的纺车与织布机会带来更多产量与更好质量的产品吗?
但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工人,有利于买家,甚至商人也有利可图,但对行会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大麻烦——没有了学徒-帮工-匠师这一过程,行会的作用就少了一大截,不夸张地说等同于无了。毕竟当一个女人,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也能轻而易举地在几天里学会如何使用机器,进到国王的工场里做事,他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那些学徒、帮工、匠师都是心甘情愿地将收入的大部分交给他们的不成?
而且国王,或是领主,又或是大商人的工场,可以直接与上游的供货商,或是下游的卖家谈妥买卖,他们更不需要行会在其中掣肘,纠缠,供货商与卖家也一定乐于少掉一层盘剥。
所以新技术,新原料,新机械,对行会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急切到这个地步,也不奇怪。
以新的木工行会首领居伊做栗子,杜波还在蹬着腿儿在空气里跳舞,他就开始着手筹办国王交代的纺车与织布机工场了。
是的,国王觉得作坊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产业,新的名词“工场”也就应运而生,原先的木工行会名存实亡——因为所有的匠师、帮工与学徒都要被统合到之后的大工程里。
原先的订单都要被推后,无论什么样的卖家都不可能与国王相提并论——幸运的约瑟被指为这个工程的总匠师,他会挑选一百名他认可的匠师作为弟子,教导他们如何制造纺车,另一个制造了织布机的英国工匠也是如此。等到这些人学会了,他们就要回到各自的作坊,一边教学一边与自己的学徒与帮工制作纺车与织布机。
这些都要在一个月内完成。
也不是没人抱怨,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合规矩——不过等到铁匠行会的新首领也出现在被借用来作为教学场地的仓库里,最后的杂音也消失了——新式纺车与织布机上都有铁铸件,之前约瑟是偷偷拿去让别城的铁匠打造了,为此付了很大一笔钱。不过铁匠也如约定的那样,不问这是做什么用的,也不说是约瑟的订单。
这些铁匠却会巨细靡遗地询问这些铁铸件将会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有什么特殊功效,又需要多长的使用时间等等……
这种行为在行会死亡之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铁匠与木工之间若是这般深入交流,不但跨了行也触犯了忌讳,铁匠会觉得自己做了贼,木工也会不高兴,甚至打起来或是弄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种行为显然有着国王的支持,铁匠们愁眉苦脸,他们和木匠一样,也要在规定时间内里交出足量完美的配件,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可没有慢慢返工打磨的时间,而正如人们确信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总要比一无所知地着手更能做得准确,快速。
一些铁匠甚至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也确实让新式的纺车与织布机更加完美。
他们获得了一大笔可观的赏赐。
国王没有等到新式纺车被成批地制造出来就离开了奥尔良,毕竟他的大巡游也不过进行到三分之一的地方,但等国王一行人的车驾进入普罗旺斯地区的时候,奥尔良城已经送上了最新的棉布。
由新式纺车与织布机纺织出来的棉布又光滑,又细密,丝毫不逊色东印度公司千里迢迢从印度运回来的货物,也不畏惧多次洗涤,至于是不是会因为光照变色褪色,还要由时间验证。
不过就算保留了这个弱点,它的宽幅与产量也足以让人们喜笑颜开了,手工在这点方面是永远比不过不知疲倦的机器的,而且随着木工行会与铁匠行会被强行组合成一个整体,有识之士担忧的,新式纺车与织布机造成的纺织工大批失业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的事儿并未发生——国王的纺织工场就像是有着一张巨口的怪物,来多少人都能吞下。
不看国王一开始就准备用它来引导女性走出家门吗,如果连现有的纺织工人(男性)都接收不了,这难道不是在说笑话吗?曾经满怀担忧与戒心的纺织工人看到国王的工场建起来后,也慢慢地放下了心,毕竟这些绵延在奥尔良城外的屋舍面积是那样的广阔,木工行会与铁匠行会的数千成员以及其帮工,学徒更是昼夜不休地干着活儿,一架架的新式纺车与织布机不断地被运往城外——“每台机子至少需要一个人来忙活吧。”他们这样说道,一边点数着机子的数量,机子越多,他们就越安心。
何况,就算是暂时没有被雇佣,纺织行会的新首领也给了他们一笔安家费,让那些因为缺少原料而不得不停工的作坊成员不至于忍饥挨饿,流离失所。让路易有点吃惊的是,这笔费用竟然不是他们向官员申领,而是新首领从原先的行会首领所有的产业中抽取的。
“原来这些人也不是不能做好事的。”奥尔良公爵讥讽地说道。
“他们并不是白痴,只是心怀侥幸。”路易淡漠地说,奥尔良城原先的纺织行会首领难道不知道有了新式的纺车与织布机会带来更多产量与更好质量的产品吗?
但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工人,有利于买家,甚至商人也有利可图,但对行会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大麻烦——没有了学徒-帮工-匠师这一过程,行会的作用就少了一大截,不夸张地说等同于无了。毕竟当一个女人,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也能轻而易举地在几天里学会如何使用机器,进到国王的工场里做事,他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那些学徒、帮工、匠师都是心甘情愿地将收入的大部分交给他们的不成?
而且国王,或是领主,又或是大商人的工场,可以直接与上游的供货商,或是下游的卖家谈妥买卖,他们更不需要行会在其中掣肘,纠缠,供货商与卖家也一定乐于少掉一层盘剥。
所以新技术,新原料,新机械,对行会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急切到这个地步,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