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是见证同房仪式的完成,但新婚夫妻也只是在证人的注视下在床边坐了坐,祈祷了一番后就算是大功告成,安娜郡主在巴黎的学校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时候已经开始揉眼睛,保姆和侍女就簇拥着她回了隔壁的寝室,科隆纳公爵留在房间里,免得有人因为他在新婚之夜出现在了公开场合而质疑这场婚礼是否合法。

  倒是路易十四与托斯卡纳大公可以一同出现在大厅接受人们的恭贺,在皮蒂宫里,他们看到的就只有一张张笑脸,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言语,宾客们也不像是他们来到佛罗伦萨时看到的平民那样窘迫,他们的衣衫艳丽多彩,珠宝闪闪发光,金色与银色的钱币被装在贝壳碗里,向着人群抛掷过去,每一次都会有人高叫佛罗伦萨万岁,美第奇万岁与法兰西万岁,或是太阳王万岁……

  等到宴会过半,喝到酩酊大醉的人也出现了,皮蒂宫和曾经的卢浮宫一样,没有任何卫生设施,于是就有人直接呕吐在地板上,还有人在柱子后面做无法令人直视的事情——纵情释放自己的欲望,嗯,我是说,除了解手之外的那部分,路易就从长桌后站起来——鉴于他是这里身份最高的人,他无需和任何人解释就可以离开,他离开后,宴会持续到了第二天的凌晨。

  第二天早晨的阳光方才投上皮蒂宫的滴水兽,就到了做弥撒的时间,在之前的夜晚放浪形骸的男女穿好了衣服,端正了神色,按着剧痛的额角走进稀稀朗朗的队伍里,他们在圣母百花教堂听了讲道,领受圣体,还参观了圣物室,这里可能是佛罗伦萨的荣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所有的一切——天顶画、壁画、大理石柱子、地面,彩色玻璃像,黄金与白银的器皿,数之不尽的圣物,都说明这个城市曾经何等辉煌。

  人们在大教堂里看到的器皿、纺织品和圣物,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美第奇家族奉献的——圣物室里还有两位美第奇家族的教皇留下的书卷与念珠等珍贵的纪念品,也有玛丽王太后陆续送回到大教堂的种种奇罕之物——壁画与天顶画也是由美第奇家族供奉的画家完成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修缮与维护也一直有他们照看负责,他们的虔诚就如同日光那样照亮了整个佛罗伦萨。

  第三百三十七章 孩子们的第一场婚礼(3)

  科西莫三世深深为之骄傲的东西却没能引起路易十四的共鸣,虽然确实一直有人称他为第二个圣路易,但路易十四一开始就以太阳王自称,他并不需要教会赐予什么高贵的名头!

  也许几百年后,路易十四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当人们说道某个强大的国王,某个睿智的统治者的时候,甚至某个富有而慷慨的人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他可真像是有一个路易十四啊!”。

  有着这样想法的路易十四当然不会对教堂、圣物或是玻璃彩画有什么看法——若是他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托斯卡纳大区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或许会驻足欣赏片刻,毕竟圣母百花大教堂和它的藏品都具有不小的艺术价值。

  但这座教堂越是富丽,就显得佛罗伦萨越是荒芜。

  ……

  也许对科西莫三世,以及那些有资格出入皮蒂宫的人来说,那些卑微的穷苦之人们过得如何艰难,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第二天,路易和王太子小路易就换了装束,装扮成一对普通的贵族父子,带着侍从和教士,走出了皮蒂宫。

  这些人中最难过的莫过于王太子小路易,他对佛罗伦萨一直抱有甜蜜而又浪漫的幻想,毕竟有不少蜚声天下的学者与艺术家都来自于这个曾经被缪斯们宠爱的自由城市,他们的画笔与墨水笔,描绘了多少繁华的场景,述说了多少动人的故事?

  他们将佛罗伦萨誉为人间的伊甸园,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无忧无虑,富足高尚,脚下的地面都仿佛镀着白银,餐具都是黄金,墙壁上挂着丝毯与帷幔,娇小的少女与英俊的少年在葡萄叶的遮挡下沉溺于甘美的爱情。

  现在他们只能看到灰沉沉的房屋,狭窄的街巷与昏暗的天空。

  一个屋子若是长久地没有人去住,就会堆积灰尘,失去生机,一座城市也是如此——佛罗伦萨曾经以发达的纺织业,商业与银行业而被誉为这座半岛的桂冠与明珠,但这里的呢绒生意早在英国人与法国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后变得可有无可,银行业的地位则被后来居上的热那亚,威尼斯与荷兰夺走,至于商业,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遇到的都是相同的问题——新航线让商人们的贸易路线从地中海变成了大西洋沿岸,商人们不必再从被奥斯曼土耳其垄断的陆上线路经过,也无需再在意大利耗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法国,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诸多港口迅猛崛起的时候,意大利的诸城邦慢慢地衰败下去也是必有之意。

  如果说托斯卡纳公国原本还能凭借着文艺复兴时期积累的,有形无形的资产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在执政方面毫无天赋的科西莫三世就是一个灾难。

  每个意大利人,提起科西莫三世,都要说,他执政二十年,唯一做出的正确决定可能就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法国国王的私生子科隆纳公爵,并且委婉地拒绝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拉拢,虽然从之后的事情来看,托斯卡纳公国的隐患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但谁也不能否认,在科隆纳公爵的统治下,托斯卡纳公国的民众总算是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