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但要说在场的人中,谁是最痛苦和最窘迫的,莫过于威廉三世,甚至连佛兰德尔地区事实上的拥有者西班牙人都不至于像他这样难堪,众人可以说就在他面前瓜分奥兰治家族的领地,说来可笑,威廉三世命运多舛就是因为荷兰议会一直提防着奥兰治的后人重新得到荷兰,成为国王,但现在,荷兰不但不属于奥兰治,也不属于任何一个荷兰人了——真不知道约翰·德·维特首相在见到这一幕的时候会作何感想。威廉三世出席了每一次会议,虽然没人听取他的意见,但奥尔良公爵对路易说,这位奥兰治的后人仍然在努力争取别国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帮助,他还在不断地写信,希望能够联系到一个支持他的人。
他必然是会感到失望的,也许和他有着一样感受的就是维特首相了,维特首相是被暴民们一点点地凌迟的,而威廉三世,虽然参与会议的人无不位高权重,衣冠楚楚,但他们和那些工匠商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样高高兴兴地在威廉三世面前将“他”毕生的希望打碎,分割,争论着谁应该得到那一份。
后来,就连爱德华·海德也忍不住劝说威廉三世,他大可不必参与每一次会议,只要在与乌得勒支有关的会议召开时出现就行了,毕竟他是而被查理二世推举出来的……一个傀儡,威廉三世却像是中了魔似的,就像是要折磨或是献祭自己那样,坚持到了最后。
有关于荷兰本土的切割,原本按照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的多佛密约,七个省中有三个省是属于查理二世的,但因为查理二世想要让威廉三世,他的侄儿继承乌得勒支,当然,如果可能,他希望乌得勒支不包括在他的三个省里,路易十四当然不会同意,英国海军的外厉内荏已经在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表露无疑,而查理二世模仿路易十四创建的军队还在筹备之中,伦敦一片血雨腥风,约克公爵对自己的兄长深恶痛绝,他的儿子还是个婴儿,现在的英国没有多少可能与法国开战。
查理二世想要乌得勒支,弗里斯兰和格罗宁根,但这两个地区,往上是丹麦,往右是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这里属于明斯特与科隆大主教,他们暂时还是路易的盟友,但能够被路易收买,就能被查理二世收买——在荷兰之后,成为英国敌人的就是法兰西了,路易一点也不想测试他与查理二世之间的感情有多么深厚——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将这两个地区交给查理二世的。
另外,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一直就对瑞典夺去了斯坎地维纳亚地区耿耿于怀,所以在这场战役中,他不但站在法国的对面,也是卡尔十一世的敌人,只是丹麦想要击败瑞典,瑞典又何尝不是——丹麦国王同时也是挪威的主人,而只要看地图,就知道挪威就像是镶嵌在瑞典国土上的一条带子。
鉴于卡尔十一世与路易十四的联盟可能要持续到十几年后——如果伊丽莎白公主顺利嫁入瑞典王室,并且为卡尔十一世生下继承人,那么路易十四一旦占有南北荷兰,格罗宁根与弗里斯兰,就可以与瑞典形成两面夹攻之势;另外,如将泽兰,乌得勒支交给查理二世与威廉三世,那么路易十四又能以佛兰德尔地区与格罗宁根,弗里斯兰对英属荷兰形成包围——这样的结果英国人当然是坚决不同意的,别说原先的三个省一下子缩减到了一个(他们坚持乌得勒支是属于威廉三世的),于是再三交涉与讨价还价之后,爱德华·海德提出,他们可以放弃对亚美里加的新约克的所有权,来换取弗里斯兰与格罗宁根,很明显,路易能够想到的事情,英国人应能想到。
于是在回报了国王之后,回到谈判桌前的法国人给出了一个查理二世难以拒绝的条件——路易十四接受英国对新约克的放弃,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原先的计划,只是他可以退让一步,让出南荷兰。
这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因为要说荷兰最富庶的地方,还是南荷兰而不是北荷兰,单单鹿特丹与海牙,荷兰三大港口的两座都在南荷兰——这点就足以让囊中羞涩的查理二世迟疑不决了。
于是,英格兰拥有南荷兰,乌得勒支与泽兰,正好占据了荷兰的下半部分,法兰西占据了北荷兰,格罗宁根与弗里斯兰,至于上艾瑟尔,被科隆与明斯特的大主教分别领取,仅余海尔德兰,则经过了一场微妙的争夺——利奥波德一世的使臣当然不愿意无功而返,而且能够插入法属荷兰之中的话(海尔德兰正处在格罗宁根与佛兰德尔地区之间),法兰西即便占据了荷兰的两个半个省,依然要时刻防备身后的刀子,而就如之前描述过的,查理二世也乐见路易十四失去对荷兰的控制,英国使臣在其中推波助澜,最后海尔德兰也可以说是被迫割让给了哈布斯堡——但不是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一世,而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当然,理由是西班牙用佛兰德尔地区交换了这个省。
这样卡洛斯二世的脸面也算是保住了……
而后,作为补偿,路易十四毫不犹豫地拿走了荷兰在亚美里加的其他地区——哈德逊河流域,虽然一开始路易准备好好反刍佛兰德尔与荷兰,虽然新大陆和殖民地看上去都极有吸引力,但他也知道毫无秩序的扩张只会沦为第二个罗马——古罗马帝国就是因为持续不断地扩张,却没能巩固自己的基础,才会导致在中后期,整个帝国都处于一种松散的联盟状态,每个区的总督都像是一个国王,哦,不,他们之后确实成了国王。
他必然是会感到失望的,也许和他有着一样感受的就是维特首相了,维特首相是被暴民们一点点地凌迟的,而威廉三世,虽然参与会议的人无不位高权重,衣冠楚楚,但他们和那些工匠商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样高高兴兴地在威廉三世面前将“他”毕生的希望打碎,分割,争论着谁应该得到那一份。
后来,就连爱德华·海德也忍不住劝说威廉三世,他大可不必参与每一次会议,只要在与乌得勒支有关的会议召开时出现就行了,毕竟他是而被查理二世推举出来的……一个傀儡,威廉三世却像是中了魔似的,就像是要折磨或是献祭自己那样,坚持到了最后。
有关于荷兰本土的切割,原本按照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的多佛密约,七个省中有三个省是属于查理二世的,但因为查理二世想要让威廉三世,他的侄儿继承乌得勒支,当然,如果可能,他希望乌得勒支不包括在他的三个省里,路易十四当然不会同意,英国海军的外厉内荏已经在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表露无疑,而查理二世模仿路易十四创建的军队还在筹备之中,伦敦一片血雨腥风,约克公爵对自己的兄长深恶痛绝,他的儿子还是个婴儿,现在的英国没有多少可能与法国开战。
查理二世想要乌得勒支,弗里斯兰和格罗宁根,但这两个地区,往上是丹麦,往右是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这里属于明斯特与科隆大主教,他们暂时还是路易的盟友,但能够被路易收买,就能被查理二世收买——在荷兰之后,成为英国敌人的就是法兰西了,路易一点也不想测试他与查理二世之间的感情有多么深厚——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将这两个地区交给查理二世的。
另外,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一直就对瑞典夺去了斯坎地维纳亚地区耿耿于怀,所以在这场战役中,他不但站在法国的对面,也是卡尔十一世的敌人,只是丹麦想要击败瑞典,瑞典又何尝不是——丹麦国王同时也是挪威的主人,而只要看地图,就知道挪威就像是镶嵌在瑞典国土上的一条带子。
鉴于卡尔十一世与路易十四的联盟可能要持续到十几年后——如果伊丽莎白公主顺利嫁入瑞典王室,并且为卡尔十一世生下继承人,那么路易十四一旦占有南北荷兰,格罗宁根与弗里斯兰,就可以与瑞典形成两面夹攻之势;另外,如将泽兰,乌得勒支交给查理二世与威廉三世,那么路易十四又能以佛兰德尔地区与格罗宁根,弗里斯兰对英属荷兰形成包围——这样的结果英国人当然是坚决不同意的,别说原先的三个省一下子缩减到了一个(他们坚持乌得勒支是属于威廉三世的),于是再三交涉与讨价还价之后,爱德华·海德提出,他们可以放弃对亚美里加的新约克的所有权,来换取弗里斯兰与格罗宁根,很明显,路易能够想到的事情,英国人应能想到。
于是在回报了国王之后,回到谈判桌前的法国人给出了一个查理二世难以拒绝的条件——路易十四接受英国对新约克的放弃,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原先的计划,只是他可以退让一步,让出南荷兰。
这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因为要说荷兰最富庶的地方,还是南荷兰而不是北荷兰,单单鹿特丹与海牙,荷兰三大港口的两座都在南荷兰——这点就足以让囊中羞涩的查理二世迟疑不决了。
于是,英格兰拥有南荷兰,乌得勒支与泽兰,正好占据了荷兰的下半部分,法兰西占据了北荷兰,格罗宁根与弗里斯兰,至于上艾瑟尔,被科隆与明斯特的大主教分别领取,仅余海尔德兰,则经过了一场微妙的争夺——利奥波德一世的使臣当然不愿意无功而返,而且能够插入法属荷兰之中的话(海尔德兰正处在格罗宁根与佛兰德尔地区之间),法兰西即便占据了荷兰的两个半个省,依然要时刻防备身后的刀子,而就如之前描述过的,查理二世也乐见路易十四失去对荷兰的控制,英国使臣在其中推波助澜,最后海尔德兰也可以说是被迫割让给了哈布斯堡——但不是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一世,而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当然,理由是西班牙用佛兰德尔地区交换了这个省。
这样卡洛斯二世的脸面也算是保住了……
而后,作为补偿,路易十四毫不犹豫地拿走了荷兰在亚美里加的其他地区——哈德逊河流域,虽然一开始路易准备好好反刍佛兰德尔与荷兰,虽然新大陆和殖民地看上去都极有吸引力,但他也知道毫无秩序的扩张只会沦为第二个罗马——古罗马帝国就是因为持续不断地扩张,却没能巩固自己的基础,才会导致在中后期,整个帝国都处于一种松散的联盟状态,每个区的总督都像是一个国王,哦,不,他们之后确实成了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