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他们没有意识到,除了威廉三世,也许是因为长期被议会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的关系,又或是他从来就是以一个君主,而不是一个商人的身份来看荷兰的,他很清楚,荷兰那支用白银堆积起来的海军在大海上或许可以说是纵横无忌,但在陆地上,原本就只有两万人,还在被不断削弱的军队,在法兰西面前只是一面脆弱的纸墙,事实上,他一边在筹集钱款招募军队,一边也在尽力与各个国家的使臣周旋——这点和现在荷兰首相做的没什么区别,都是企图挑起其他国家对法国的忌惮,进而遏制法兰西对荷兰的征伐,荷兰虽然会损失严重,但至少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只是在路易的推动下,查理二世背信无义(对于一个君主来说,理所应当)的行为,让威廉三世只能在整个紧张的时刻屈尊在伦敦塔做一个尊贵的客人,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或许有人知道,但可笑的是,威廉三世与查理二世的往来,一样会让他在荷兰人心中变得不可信任,确切地说吧,这点从他还未成年,监护权初初从离世的母亲手中转到议会手中的时候,他身边的英国人都被赶走(即便他努力争取和哀求过了)上面可窥一斑了——所以他们即便隐约知道,也不敢去诘问查理二世与英国人,只能暗中打探。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随着法国军队的逐日逼近,阿姆斯特丹的气氛也变得愈发险恶,这座城市没有道路,只有河流与桥梁,将人们连接起来的是迅疾的小船,阿姆斯特丹的小船与威尼斯的贡多拉不同,朴素而黯淡,从这些船只上走下来的,不但有衣着严谨的清教徒,也有华贵雍容的贵妇人,有两鬓雪白的学者,也有佩着火枪的年轻人,他们在深夜,披着斗篷,离开屋子或是走进屋子,只不过以往他们口中谈的都是生意,现在谈的却都是流言。
流言,在这座城市里是从来不受拘束的,议员们也用这种卑劣但有效的手段打击自己的政敌——当然,对一座自由的城市,一个自由的国家本应如此,就如人们推崇的古希腊时代的哲人们那样,人们在灾祸面前,不是想要去解决这个灾祸,而是迫不及待地寻找一个替罪羔羊——通常都是他们的敌人,让受苦难的民众所酝酿的恶意与愤怒全都朝着他去,最可笑的是,民众通常也会被这种手段安抚,仿佛撕裂了这只替罪羔羊,灾祸就会突然在某个早晨奇迹般的不见了。
他们是否被有意识地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暂且不得而知,但确实是一把非常好用的武器,约翰·德·维特,首相先生和他的兄弟就曾经使用过这柄武器,并且用它扼杀了无数政治上的对手,甚至包括荷兰共和国的缔造者威廉·奥兰治的子孙与继承人,他们也应该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这柄双刃剑也会落到他们头上来。
就在首相先生还在忙碌于那些可以放在明处的外交手段,以及那些不可告人的阴谋时,曾经是个投石党人,对煽动与蛊惑的手法异常娴熟的拉罗什富科公爵,已经完成了整一套的演出——就像是在范舒尔曼夫人面前那样,他先是在荷兰人面前表现的从容不迫,等到他们或许因为担忧最后的货款,或是真的对他有了几分情谊,而劝说他尽快离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他却始终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等到人们的好奇心即将满溢出来的时候,他才在一次酒醉后若无其事地说出,荷兰的首相大人已经与他们的陛下做了交易。
之后,也许只是一两天的时候,还没等荷兰人的怒火燃烧到他身上来,他突然做出了一副惶急又气恼的姿态,匆匆收拾行装就要离开,如此反复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他们设法从公爵的房间里窃取了他的信件匣子,在匣子里,他们如愿找到了隆格维尔公爵夫人写给拉罗什富科公爵的信件——对于这对爱情鸟的风流韵事,就算是荷兰人也耳熟能详,毕竟隆格维尔夫人的第一子很有可能是拉罗什富科公爵的,当初这位公爵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不但没有继承父亲的爵位与财产,反而以阿贝·德·奥尔良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教士的事情,可是轰动一时——在长子继承法的限制下,以往只有幺子或是不受宠爱的次子会这么做,公爵夫人的长子居然这么做,令人们惋惜嗟叹之余,也不免猜测,也许这位长子也对自己的身世有所肯定,无法忍耐得住对自己的德行与良心的拷问,才会这么做。
隆格维尔公爵夫人虽然曾经在投石党运动中行差踏错,但她实在应该感谢她还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兄长,一个宽容和善的国王,她很早就返回了宫廷,虽然不知道她是否依然与拉罗什富科公爵保持着以往的关系,但像是这样一个夫人,发现自己的爱人与长子的父亲身处险境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催促他尽快回到巴黎,也是一件符合情理的事儿。让荷兰人感到愤怒的是,在这封信件中,隆格维尔公爵夫人不但确定了法国国王确实与荷兰首相约翰·德·维特做了交易,还指出,荷兰首相不但背叛了他的人民,也背叛了法国国王,他接受了哈布斯堡的贿赂,将荷兰卖给了勃兰登堡。
在这里就不得不赞叹拉罗什富科公爵的手腕了,他很清楚,人们对轻易得来的东西从来就不屑一顾,但对于自己想方设法谋求到的却深信不疑,而且作为一个法国人,他直白地指出荷兰首相与勃兰登堡有交易,也许会让人怀疑他在挑拨离间,他一开始做出了胜券在握的姿态,让人们确信阿姆斯特丹已在法国国王手中,后来又匆匆离开(或者可以说是逃走),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荷兰首相将阿姆斯特丹卖给了法国的敌人……所以他才会失去原先的从容与安心——在交接舰船的时候,他更是长吁短叹,欲言又止,做出了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我什么都不能说,只是出于对朋友的情意,我希望你们能够了解到我的意思等等诸如此类的样子。
只是在路易的推动下,查理二世背信无义(对于一个君主来说,理所应当)的行为,让威廉三世只能在整个紧张的时刻屈尊在伦敦塔做一个尊贵的客人,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或许有人知道,但可笑的是,威廉三世与查理二世的往来,一样会让他在荷兰人心中变得不可信任,确切地说吧,这点从他还未成年,监护权初初从离世的母亲手中转到议会手中的时候,他身边的英国人都被赶走(即便他努力争取和哀求过了)上面可窥一斑了——所以他们即便隐约知道,也不敢去诘问查理二世与英国人,只能暗中打探。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随着法国军队的逐日逼近,阿姆斯特丹的气氛也变得愈发险恶,这座城市没有道路,只有河流与桥梁,将人们连接起来的是迅疾的小船,阿姆斯特丹的小船与威尼斯的贡多拉不同,朴素而黯淡,从这些船只上走下来的,不但有衣着严谨的清教徒,也有华贵雍容的贵妇人,有两鬓雪白的学者,也有佩着火枪的年轻人,他们在深夜,披着斗篷,离开屋子或是走进屋子,只不过以往他们口中谈的都是生意,现在谈的却都是流言。
流言,在这座城市里是从来不受拘束的,议员们也用这种卑劣但有效的手段打击自己的政敌——当然,对一座自由的城市,一个自由的国家本应如此,就如人们推崇的古希腊时代的哲人们那样,人们在灾祸面前,不是想要去解决这个灾祸,而是迫不及待地寻找一个替罪羔羊——通常都是他们的敌人,让受苦难的民众所酝酿的恶意与愤怒全都朝着他去,最可笑的是,民众通常也会被这种手段安抚,仿佛撕裂了这只替罪羔羊,灾祸就会突然在某个早晨奇迹般的不见了。
他们是否被有意识地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暂且不得而知,但确实是一把非常好用的武器,约翰·德·维特,首相先生和他的兄弟就曾经使用过这柄武器,并且用它扼杀了无数政治上的对手,甚至包括荷兰共和国的缔造者威廉·奥兰治的子孙与继承人,他们也应该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这柄双刃剑也会落到他们头上来。
就在首相先生还在忙碌于那些可以放在明处的外交手段,以及那些不可告人的阴谋时,曾经是个投石党人,对煽动与蛊惑的手法异常娴熟的拉罗什富科公爵,已经完成了整一套的演出——就像是在范舒尔曼夫人面前那样,他先是在荷兰人面前表现的从容不迫,等到他们或许因为担忧最后的货款,或是真的对他有了几分情谊,而劝说他尽快离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他却始终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等到人们的好奇心即将满溢出来的时候,他才在一次酒醉后若无其事地说出,荷兰的首相大人已经与他们的陛下做了交易。
之后,也许只是一两天的时候,还没等荷兰人的怒火燃烧到他身上来,他突然做出了一副惶急又气恼的姿态,匆匆收拾行装就要离开,如此反复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他们设法从公爵的房间里窃取了他的信件匣子,在匣子里,他们如愿找到了隆格维尔公爵夫人写给拉罗什富科公爵的信件——对于这对爱情鸟的风流韵事,就算是荷兰人也耳熟能详,毕竟隆格维尔夫人的第一子很有可能是拉罗什富科公爵的,当初这位公爵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不但没有继承父亲的爵位与财产,反而以阿贝·德·奥尔良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教士的事情,可是轰动一时——在长子继承法的限制下,以往只有幺子或是不受宠爱的次子会这么做,公爵夫人的长子居然这么做,令人们惋惜嗟叹之余,也不免猜测,也许这位长子也对自己的身世有所肯定,无法忍耐得住对自己的德行与良心的拷问,才会这么做。
隆格维尔公爵夫人虽然曾经在投石党运动中行差踏错,但她实在应该感谢她还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兄长,一个宽容和善的国王,她很早就返回了宫廷,虽然不知道她是否依然与拉罗什富科公爵保持着以往的关系,但像是这样一个夫人,发现自己的爱人与长子的父亲身处险境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催促他尽快回到巴黎,也是一件符合情理的事儿。让荷兰人感到愤怒的是,在这封信件中,隆格维尔公爵夫人不但确定了法国国王确实与荷兰首相约翰·德·维特做了交易,还指出,荷兰首相不但背叛了他的人民,也背叛了法国国王,他接受了哈布斯堡的贿赂,将荷兰卖给了勃兰登堡。
在这里就不得不赞叹拉罗什富科公爵的手腕了,他很清楚,人们对轻易得来的东西从来就不屑一顾,但对于自己想方设法谋求到的却深信不疑,而且作为一个法国人,他直白地指出荷兰首相与勃兰登堡有交易,也许会让人怀疑他在挑拨离间,他一开始做出了胜券在握的姿态,让人们确信阿姆斯特丹已在法国国王手中,后来又匆匆离开(或者可以说是逃走),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荷兰首相将阿姆斯特丹卖给了法国的敌人……所以他才会失去原先的从容与安心——在交接舰船的时候,他更是长吁短叹,欲言又止,做出了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我什么都不能说,只是出于对朋友的情意,我希望你们能够了解到我的意思等等诸如此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