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止观峰上,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注视之中,峰上高人无数,各个修为深不可测,万一被发现了,他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他连记载《幽冥录》的玉版,都不敢放在身上,而是和那“碧阴丹”一起埋在了某处,这几个月对“幽明气”的修炼,更是草草而就,时断时续。
而自从能御剑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
连霞山连绵千里,有多少隐秘之处,怕是众人见识过的加起来,也不超过其十分之一,要在这样的范围中找一处僻静所在,实在是太过容易。
李珣对《幽冥录》的兴趣,实不在“灵犀诀”之下,且这邪道法门,入门最速,这几日被他找到了机会,勤加修行,又有“灵犀诀”打下的坚实底子,进度也是极大。
“寄魂转生”之术,竟被他修到了大成之境。
转瞬之间,他体内真息的性质,便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灵犀诀”凝成的真息,化为滚滚的“幽明阴火”──这即是“幽明气”的进阶。
从此,他在《幽冥录》的修行上,也迈入了正轨。
当然,他并非满脑子都是修炼苦行的武痴,他也准备再过一些时候,就去和明玑再联络一下感情的,就算得不到什么好处,近距离接触佳人,也是一种享受。
只可惜明玑行踪之飘忽,就算是在宗门之内也是如此,几次拜访都扑了个空。
据说,她是到坐忘峰上去了。
站在万丈高空之中,运劲抵住激荡的罡风,李珣盘膝坐在剑上,真息与宝剑的联系,依然稳固如昔。
他在考虑一件事──距当时下坐忘峰也有八九个月了,他是不是应该再上峰去,念念旧情?
此时,他已能御剑直上直下,速度狂增何止百倍?即便不能一日夜往返,花上几日几夜的工夫,也能飞上峰顶。
中途不正是练习御剑飞行的最佳时机吗?还能顺便遂了他未完成的“壮举”,岂不甚好?
还有,那位想想都觉得心虚不已,却又总是让人忘不得的青吟仙师──自己不是说有空就到峰上去拜望她的吗?理由也是充足得很哪!
为自己想了好几个理由后,他的心情不由一畅。
当下决定,今日便去找林阁,请他应允自己上峰一事。
第二集 灵犀辟邪 第五章 辟邪
果然林阁并不为难他,只是说了一声注意安全,便去看他那些古玩了。
李珣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小楼中出来也不多耽搁,踏上“青玉”,冲天飞起,直往坐忘峰而去。
他在坐忘峰七年,对中段直至峰底二十七万余里的地方,虽不敢说一草一木均记得清清楚楚,但每一个地形大致的地理特征,却还都是放在心里的。
此时居高临下,只见峰上景物都连成了一线,自他眼中一掠而过,但秋意萧瑟,天高气凉的季节特性却是不会变的,看着这情形,他心中一动。
早在他爬峰之时,他便对这坐忘峰的异处留了心。
平常的高峰不过数千丈,峰顶便有积雪坚冰,经年不化,此乃高空中罡风凛冽,水气冷凝,经千百年积累而成,这情形无论在人间界,或是在通玄界,都是一般无二。
只有在坐忘峰上,情况迥然不同。
据李珣记忆,自他爬过一段数万丈高,一片死寂的雪峰之后,上面的景致便与山下地面处毫无二致,也有春夏秋冬,也有飞禽走兽,时令更替,衍化有序。
那不像登上了高峰,倒似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此时御剑而来,李珣的修为见识与七年前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几乎要了他小命的雪峰,只是转瞬之间便越了过去,甚至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还是此时想到了峰上的异处,才回想过来。
“难不成这坐忘峰,真不属于这一界?”心中隐约有了个概念,他也不强求理解,只是将这个疑问放在心里,以后再说。
渐渐收敛心神,他开始专注于御剑。
李珣现在用的“踏剑式”,便是站在剑身上,以此为凭借,掌握身体平衡,算是最下乘的姿势。
李珣这人向来不好高骛远,短时间内,他对“踏剑式”已经很满足了,十年之内,绝不会去想更上一层的御气之术,其实,就算是简单的“踏剑式”,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李珣有个好习惯,对一项法门之中各类不起眼的细节,他都十分上心,务求踏实掌握,这是他坐忘峰七年间培养出来的好习惯,而他并没有想改变的意思。
从晨间出发,一直飞了两个多时辰,李珣的精神还算健旺,不过真息消耗颇大。最重要的是“血魇噬心”快要开始了,他赶紧控剑下移,在峰上找了一个地方落脚。
搭眼一扫,这地方倒似曾相识,李珣心中一动,向上移了数百步,在一个岩石凹陷处,用剑挖了盈尺,果然见到一层石板。
这一迭石板,有数十片之多,最上面一块记着“登峰半载所记”的字样,上面字迹是用匕首刻出,还青涩得很,正是当年李珣登峰半载之后,所做的第一个纪念。
将这些石板一块块地翻看,李珣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年龄不过十六七岁,但在之前七年所经历的,却是凡人一辈子想不到、碰不着的事情。
这不该是他这样的王侯世子所应承受的,但他毕竟撑了下来,并且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方法和能力。
所以,他连记载《幽冥录》的玉版,都不敢放在身上,而是和那“碧阴丹”一起埋在了某处,这几个月对“幽明气”的修炼,更是草草而就,时断时续。
而自从能御剑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
连霞山连绵千里,有多少隐秘之处,怕是众人见识过的加起来,也不超过其十分之一,要在这样的范围中找一处僻静所在,实在是太过容易。
李珣对《幽冥录》的兴趣,实不在“灵犀诀”之下,且这邪道法门,入门最速,这几日被他找到了机会,勤加修行,又有“灵犀诀”打下的坚实底子,进度也是极大。
“寄魂转生”之术,竟被他修到了大成之境。
转瞬之间,他体内真息的性质,便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灵犀诀”凝成的真息,化为滚滚的“幽明阴火”──这即是“幽明气”的进阶。
从此,他在《幽冥录》的修行上,也迈入了正轨。
当然,他并非满脑子都是修炼苦行的武痴,他也准备再过一些时候,就去和明玑再联络一下感情的,就算得不到什么好处,近距离接触佳人,也是一种享受。
只可惜明玑行踪之飘忽,就算是在宗门之内也是如此,几次拜访都扑了个空。
据说,她是到坐忘峰上去了。
站在万丈高空之中,运劲抵住激荡的罡风,李珣盘膝坐在剑上,真息与宝剑的联系,依然稳固如昔。
他在考虑一件事──距当时下坐忘峰也有八九个月了,他是不是应该再上峰去,念念旧情?
此时,他已能御剑直上直下,速度狂增何止百倍?即便不能一日夜往返,花上几日几夜的工夫,也能飞上峰顶。
中途不正是练习御剑飞行的最佳时机吗?还能顺便遂了他未完成的“壮举”,岂不甚好?
还有,那位想想都觉得心虚不已,却又总是让人忘不得的青吟仙师──自己不是说有空就到峰上去拜望她的吗?理由也是充足得很哪!
为自己想了好几个理由后,他的心情不由一畅。
当下决定,今日便去找林阁,请他应允自己上峰一事。
第二集 灵犀辟邪 第五章 辟邪
果然林阁并不为难他,只是说了一声注意安全,便去看他那些古玩了。
李珣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小楼中出来也不多耽搁,踏上“青玉”,冲天飞起,直往坐忘峰而去。
他在坐忘峰七年,对中段直至峰底二十七万余里的地方,虽不敢说一草一木均记得清清楚楚,但每一个地形大致的地理特征,却还都是放在心里的。
此时居高临下,只见峰上景物都连成了一线,自他眼中一掠而过,但秋意萧瑟,天高气凉的季节特性却是不会变的,看着这情形,他心中一动。
早在他爬峰之时,他便对这坐忘峰的异处留了心。
平常的高峰不过数千丈,峰顶便有积雪坚冰,经年不化,此乃高空中罡风凛冽,水气冷凝,经千百年积累而成,这情形无论在人间界,或是在通玄界,都是一般无二。
只有在坐忘峰上,情况迥然不同。
据李珣记忆,自他爬过一段数万丈高,一片死寂的雪峰之后,上面的景致便与山下地面处毫无二致,也有春夏秋冬,也有飞禽走兽,时令更替,衍化有序。
那不像登上了高峰,倒似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此时御剑而来,李珣的修为见识与七年前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几乎要了他小命的雪峰,只是转瞬之间便越了过去,甚至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还是此时想到了峰上的异处,才回想过来。
“难不成这坐忘峰,真不属于这一界?”心中隐约有了个概念,他也不强求理解,只是将这个疑问放在心里,以后再说。
渐渐收敛心神,他开始专注于御剑。
李珣现在用的“踏剑式”,便是站在剑身上,以此为凭借,掌握身体平衡,算是最下乘的姿势。
李珣这人向来不好高骛远,短时间内,他对“踏剑式”已经很满足了,十年之内,绝不会去想更上一层的御气之术,其实,就算是简单的“踏剑式”,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李珣有个好习惯,对一项法门之中各类不起眼的细节,他都十分上心,务求踏实掌握,这是他坐忘峰七年间培养出来的好习惯,而他并没有想改变的意思。
从晨间出发,一直飞了两个多时辰,李珣的精神还算健旺,不过真息消耗颇大。最重要的是“血魇噬心”快要开始了,他赶紧控剑下移,在峰上找了一个地方落脚。
搭眼一扫,这地方倒似曾相识,李珣心中一动,向上移了数百步,在一个岩石凹陷处,用剑挖了盈尺,果然见到一层石板。
这一迭石板,有数十片之多,最上面一块记着“登峰半载所记”的字样,上面字迹是用匕首刻出,还青涩得很,正是当年李珣登峰半载之后,所做的第一个纪念。
将这些石板一块块地翻看,李珣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年龄不过十六七岁,但在之前七年所经历的,却是凡人一辈子想不到、碰不着的事情。
这不该是他这样的王侯世子所应承受的,但他毕竟撑了下来,并且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