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陈忻所领的队伍,虽然兵力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击退了南诏军,解除了来自南诏的威胁。当听到陈忻的汇报后,女王苏黎几日愁眉不展的脸上闪过一丝欣慰,但这也只是瞬间。转而又看着神师,“此次能解除王宫之困,神师居功厥伟,按理本王应赏赐你。然我女国现在是内外交困,本王实在无心去思虑赏赐之事,待此番事件平息后,本王再做封赏吧!”
神师拱手躬身回复:“下官乃女国之臣,替女王分忧本是份内之事,不敢领赏。”停了一下又说道:“正如女王所说,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实在不容乐观。国内之事还要慢慢解决,可吐蕃军不日就将打到王城,此事已是迫在眉睫,女王还是先思虑此事吧?”
女王看看神师,又看看李洋三人,“事情发展到今天这步,本王也无计可施了,几位不妨谈谈有何看法吧?”
李洋本要提到辞官之事,但看女王向她们投来的期盼目光,李洋终是没能将辞官一事说出口,只是说:“就女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再与吐蕃军抗衡,就算将王城的百姓全组织起来,也只是多增加一些伤亡罢了。明珠大将领兵围困王宫,为的是不让女王离开王城,现在王宫之困暂解了,还是请女王思考一下如何暂避吐蕃军的锋芒吧?”
李洋说完,一旁的神师接着说道:“李洋大相所言既是,与其和吐蕃军拼至最后的一兵一卒,不如先撤出王城,保存实力。我女国山高路险,吐蕃军想要追击也难,待得吐蕃军撤走,我们再打回来便是。”
女王问:“那依神师之言,本王要撤向何处呢?”
神师回答:“向噶达方向,那边不仅山高路险,而且毗邻主国大唐。女国目前的困境,主国虽不能派兵支援,但如果我们撤向主国,如果吐蕃军还继续追来,那主国的军队定不会置之不理的。如此一来,我们获得了主国的庇护,也保存了实力。”
神师说完,站一边的南佳点了点头:“神师所言虽然有损我女国之威,然而事到如今,恐怕也只剩此路可走了。”
女王无奈的叹了口气,“不知三位大相意下如何?”
叶琳回复:“我三人对女国领地不甚熟悉,也不知神师的提议是否有利女国,但我同意神师说眼下应以保存实力为先的说话。”
她们都知道女王此次离开王城将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但这是历史,是事实,容不得她们去改写。再说,她们也没能力去改变女国目前的处境。让女王留下来,说不定就是生灵涂炭的一场王城之战。离开,对女王而言虽然不一定更好,但对女国的百姓来说至少可以活着。
第二百七十章 女王之言
一个国家的王,要丢下她的子民逃离王城,这绝不像李洋她们打不过就逃那般简单。这不仅涉及一个“王”的荣誉,更是要给她的子民一个交待。
女王苏黎不畏死,但她不想让她的子民遭受战争的祸害,那摆在她面前的路就只剩一条了。只要她不在王城,那女国在实际上也就不存在的,吐蕃军到来后也就没仗可打了。
苏黎吩咐南佳和尼玛,“你们通知下去,让各位朝官和王城百姓到王宫前集合,本王不想偷偷的逃走。”
南佳和尼玛领命而去。苏黎回到五楼的寝宫,金珠大天官服侍她将女王的朝服穿戴整齐,苏黎站在铜镜前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本该是花一样年龄的自己,鬓角已有丝丝白发。曾经,自己还是小王时,看女国一日一日的衰败下去,多么渴望能临朝听政,大展拳脚,誓要将女国带向一个崭新的未来。可现在,自己已是女国的王,可女国只在自己的带领下走过了三年多。崭新的未来没有,有的却是灭亡。
苏黎想到了死,可她死后,小王志玛将接任女王的位置,王城的百姓依然难免战争的祸害。生不容易,死亦不能。苏黎将手伸到腰间,解下系在腰带上的一块龙凤玉佩。
这块玉佩其实只是半块,还有另一半在宗哲身上。这是宗哲临行前送给她的,说是只要玉佩在,他就在。可如今,她的这块玉佩还在,而另一半呢?他还能回得来吗?今生今世,他们还能再见吗?
苏黎正想的出神,金珠大天官来到身边说:“女王,您的臣民们已集合在王宫门外。”
苏黎再望了一眼铜镜中的自己,把头上的王冠扶了扶。从她坐上女王这个位置以来,她还没有如此正式的整理过自己的仪容。
从五楼寝宫到三楼议政厅外的阳台,不过百级木梯,苏黎不知走过了多少回。可今天,这不过百级的木梯,苏黎却走的沉重而漫长。
可不论多漫长的路,都有走到头的时候。
苏黎站在阳台上,金珠大天官陪在她的身边。宫楼下,宫墙外,百姓们仰视着他们的女王,威严而不失亲切。
早在苏黎还是小王时,每年,她都会深入到王城下方的农寨、猎寨和牧区,了解百姓们的疾苦,聆听百姓们的心声。只是,她提出的建议不曾获得前任女王的重视,反倒将自己与女王放到了对立面。
苏黎在做小王时期,虽未能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但百姓们都感念她的仁慈和宽厚。
百姓们也清楚女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女王在此时召集大家,那也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因此,宫墙外虽站满了人,但却听不到半点声音,每个人都翘首等待着女王发话。
神师拱手躬身回复:“下官乃女国之臣,替女王分忧本是份内之事,不敢领赏。”停了一下又说道:“正如女王所说,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实在不容乐观。国内之事还要慢慢解决,可吐蕃军不日就将打到王城,此事已是迫在眉睫,女王还是先思虑此事吧?”
女王看看神师,又看看李洋三人,“事情发展到今天这步,本王也无计可施了,几位不妨谈谈有何看法吧?”
李洋本要提到辞官之事,但看女王向她们投来的期盼目光,李洋终是没能将辞官一事说出口,只是说:“就女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再与吐蕃军抗衡,就算将王城的百姓全组织起来,也只是多增加一些伤亡罢了。明珠大将领兵围困王宫,为的是不让女王离开王城,现在王宫之困暂解了,还是请女王思考一下如何暂避吐蕃军的锋芒吧?”
李洋说完,一旁的神师接着说道:“李洋大相所言既是,与其和吐蕃军拼至最后的一兵一卒,不如先撤出王城,保存实力。我女国山高路险,吐蕃军想要追击也难,待得吐蕃军撤走,我们再打回来便是。”
女王问:“那依神师之言,本王要撤向何处呢?”
神师回答:“向噶达方向,那边不仅山高路险,而且毗邻主国大唐。女国目前的困境,主国虽不能派兵支援,但如果我们撤向主国,如果吐蕃军还继续追来,那主国的军队定不会置之不理的。如此一来,我们获得了主国的庇护,也保存了实力。”
神师说完,站一边的南佳点了点头:“神师所言虽然有损我女国之威,然而事到如今,恐怕也只剩此路可走了。”
女王无奈的叹了口气,“不知三位大相意下如何?”
叶琳回复:“我三人对女国领地不甚熟悉,也不知神师的提议是否有利女国,但我同意神师说眼下应以保存实力为先的说话。”
她们都知道女王此次离开王城将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但这是历史,是事实,容不得她们去改写。再说,她们也没能力去改变女国目前的处境。让女王留下来,说不定就是生灵涂炭的一场王城之战。离开,对女王而言虽然不一定更好,但对女国的百姓来说至少可以活着。
第二百七十章 女王之言
一个国家的王,要丢下她的子民逃离王城,这绝不像李洋她们打不过就逃那般简单。这不仅涉及一个“王”的荣誉,更是要给她的子民一个交待。
女王苏黎不畏死,但她不想让她的子民遭受战争的祸害,那摆在她面前的路就只剩一条了。只要她不在王城,那女国在实际上也就不存在的,吐蕃军到来后也就没仗可打了。
苏黎吩咐南佳和尼玛,“你们通知下去,让各位朝官和王城百姓到王宫前集合,本王不想偷偷的逃走。”
南佳和尼玛领命而去。苏黎回到五楼的寝宫,金珠大天官服侍她将女王的朝服穿戴整齐,苏黎站在铜镜前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本该是花一样年龄的自己,鬓角已有丝丝白发。曾经,自己还是小王时,看女国一日一日的衰败下去,多么渴望能临朝听政,大展拳脚,誓要将女国带向一个崭新的未来。可现在,自己已是女国的王,可女国只在自己的带领下走过了三年多。崭新的未来没有,有的却是灭亡。
苏黎想到了死,可她死后,小王志玛将接任女王的位置,王城的百姓依然难免战争的祸害。生不容易,死亦不能。苏黎将手伸到腰间,解下系在腰带上的一块龙凤玉佩。
这块玉佩其实只是半块,还有另一半在宗哲身上。这是宗哲临行前送给她的,说是只要玉佩在,他就在。可如今,她的这块玉佩还在,而另一半呢?他还能回得来吗?今生今世,他们还能再见吗?
苏黎正想的出神,金珠大天官来到身边说:“女王,您的臣民们已集合在王宫门外。”
苏黎再望了一眼铜镜中的自己,把头上的王冠扶了扶。从她坐上女王这个位置以来,她还没有如此正式的整理过自己的仪容。
从五楼寝宫到三楼议政厅外的阳台,不过百级木梯,苏黎不知走过了多少回。可今天,这不过百级的木梯,苏黎却走的沉重而漫长。
可不论多漫长的路,都有走到头的时候。
苏黎站在阳台上,金珠大天官陪在她的身边。宫楼下,宫墙外,百姓们仰视着他们的女王,威严而不失亲切。
早在苏黎还是小王时,每年,她都会深入到王城下方的农寨、猎寨和牧区,了解百姓们的疾苦,聆听百姓们的心声。只是,她提出的建议不曾获得前任女王的重视,反倒将自己与女王放到了对立面。
苏黎在做小王时期,虽未能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但百姓们都感念她的仁慈和宽厚。
百姓们也清楚女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女王在此时召集大家,那也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因此,宫墙外虽站满了人,但却听不到半点声音,每个人都翘首等待着女王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