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裴满西楼笑道:“先生这话,岂不也是耍流氓?”
竖瞳少年忍不住插嘴,冷哼道:“你怎么不让裴满大兄和监正斗法去。”
这次,裴满西楼没有训斥少年,笑问道:
“那便不讨教兵法了,其实学生对先生兵书仰慕已久,听闻先生精通兵法,所著《兵法六疏》广为流传,人人称道。
“后学不才,也著了一本兵书,此书耗时数年,不但融入了中原兵法,更有蛮族骑兵的兵法之道。还请先生赐教。”
说着,看向身边的竖瞳少年。
玄阴把脚边的小木盒打开,捧出厚厚一本书籍:《北斋兵卷》
大奉这边,众人面面相觑,着实没料到此人不但精通兵法,竟还写了兵书?
读书人注重著书立传,哪怕学问高深之人,对著书也是很谨慎的。一本书修修改改很多年,才会公布天下,广而告之。
至于一些随笔、笔记,在这个时候,其实称不上“书”。
比如许七安在云鹿书院看过那本《大周拾疑》就是笔记,称不上书。
所以,众人对裴满西楼的话,半信半疑。
太傅脸色明显一沉。
王首辅等官场老人,脸色也随之凝重,有了不好预感。
出于对书的尊重,张慎无比严肃的双手接过,湖面清风吹来,书页哗啦啦作响,飞速翻阅。
张慎的脸色变幻,被场内众人看在眼里,先是愕然,继而欣赏,到最后竟是振奋。
裴满西楼问道:“先生觉得,此书如何?”
张慎没有立刻回答,沉吟了一下,叹道:“妙。”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兵道,论述了何为兵法,何为战争,便是不通战事之人看了,也能知道什么是战争,提纲挈领。
“第二卷论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形容的太好了。十二种谋攻之策,让人拍案叫绝啊。
“更难得的是第三卷,精研排兵布阵,提供了许多种武者与普通士卒的配合的阵型,极大发挥了普通士卒的用处。”
裴满西楼确实是惊才绝艳的读书人,兵法之道,他张慎输了,儒家讲究念头通达,死鸭子嘴硬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
再说,输了文会,丢脸最大的还是元景帝和朝廷,云鹿书院早就被驱逐出朝堂,他没必要为了国子监这群酒囊饭袋的脸面违背本心。
张慎喟叹一声:“老夫的《兵法六疏》实不如你这本《北斋兵法》,甘拜下风。”
“都说云鹿书院的读书人,品性高洁,名不虚传。”
裴满西楼笑了,笑的酣畅淋漓。
他为什么要挑张慎做垫脚石?理由有三个:张慎名气够大;张慎隐居二十多年;张慎是云鹿书院读书人,直抒胸臆,品德有保证。只要自己的兵书能折服对方,他就不会昧着良心打压。
君子可欺之以方,就是这个道理。
凉棚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失去了表情。
竖瞳少年玄阴嘶声笑道:“都说大奉文道昌盛,尽是读书种子。看来,都不及我裴满大兄。大兄,等你回了北方,你就是咱们神族的许银锣了。”
他指的是如许七安一样备受爱戴。
闻言,凉棚外的国子监学子又羞愧又愤怒,想反驳怒骂,却觉得羞于开口,谩骂只会更丢人,憋屈的咬牙切齿。
翰林院的学霸们一脸尴尬。
其他领域的学术,他们还能有来有往的讨论、争辩,打战这一块,学霸们连战场都没去过,毫无发言权,纸上谈兵只会惹人笑话。
黄仙儿娇笑起来,也不知是开心,还是在嘲笑。
“这文会一点意思都没有,早知道就不来了。”有女眷抱怨道。
她们怀着期待和热忱而来,想看的是蛮子吃瘪,而不是杨武杨威,力挫大奉读书人。
怀庆叹了口气,她是女儿身,这种场合不好下场,否则就是打读书人的脸,而且,兵法之道,她也只是看过一些兵书而已。
那裴满西楼是白首部少主,久经战事,经验丰富,水平肯定比她高很多很多。
“扶我回去!”
太傅握着拐杖,用力顿了三下,低吼着说。
老人满脸失望。
……
寝宫里。
老太监脚步飞快的跑进来,脸色忐忑。
帷幔低垂,榻上,元景帝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老太监低声道:“张慎,服输了……”
“啪!”
元景帝把书摔在了老太监脸上。
……
芦湖畔,凉棚里。
裴满西楼朝四方作揖,笑容温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姿态:“多谢各位指教,大奉不愧是文道昌盛之地,令人心生向往。”
这话听在众人耳中,就像在嘲讽,不,这就是嘲讽。
太傅面沉似水,加快了脚步。
诸公纷纷起身,沉默的离开案边,打算走人。
“笃!”
酒杯放在桌上的声音有些沉重,引来周遭人的侧目。
许二郎翩翩然起身,朗声道:“我大哥有句诗:忍看小儿成新贵,怒上擂台再出手。”
声音传开。
太傅停下脚步,回眸看来。
诸公和勋贵武将们看了过来。
国子监的学子看了过来。
裴满西楼愕然的看着这位出言挑衅的翰林院年轻官员。
竖瞳少年忍不住插嘴,冷哼道:“你怎么不让裴满大兄和监正斗法去。”
这次,裴满西楼没有训斥少年,笑问道:
“那便不讨教兵法了,其实学生对先生兵书仰慕已久,听闻先生精通兵法,所著《兵法六疏》广为流传,人人称道。
“后学不才,也著了一本兵书,此书耗时数年,不但融入了中原兵法,更有蛮族骑兵的兵法之道。还请先生赐教。”
说着,看向身边的竖瞳少年。
玄阴把脚边的小木盒打开,捧出厚厚一本书籍:《北斋兵卷》
大奉这边,众人面面相觑,着实没料到此人不但精通兵法,竟还写了兵书?
读书人注重著书立传,哪怕学问高深之人,对著书也是很谨慎的。一本书修修改改很多年,才会公布天下,广而告之。
至于一些随笔、笔记,在这个时候,其实称不上“书”。
比如许七安在云鹿书院看过那本《大周拾疑》就是笔记,称不上书。
所以,众人对裴满西楼的话,半信半疑。
太傅脸色明显一沉。
王首辅等官场老人,脸色也随之凝重,有了不好预感。
出于对书的尊重,张慎无比严肃的双手接过,湖面清风吹来,书页哗啦啦作响,飞速翻阅。
张慎的脸色变幻,被场内众人看在眼里,先是愕然,继而欣赏,到最后竟是振奋。
裴满西楼问道:“先生觉得,此书如何?”
张慎没有立刻回答,沉吟了一下,叹道:“妙。”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兵道,论述了何为兵法,何为战争,便是不通战事之人看了,也能知道什么是战争,提纲挈领。
“第二卷论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形容的太好了。十二种谋攻之策,让人拍案叫绝啊。
“更难得的是第三卷,精研排兵布阵,提供了许多种武者与普通士卒的配合的阵型,极大发挥了普通士卒的用处。”
裴满西楼确实是惊才绝艳的读书人,兵法之道,他张慎输了,儒家讲究念头通达,死鸭子嘴硬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
再说,输了文会,丢脸最大的还是元景帝和朝廷,云鹿书院早就被驱逐出朝堂,他没必要为了国子监这群酒囊饭袋的脸面违背本心。
张慎喟叹一声:“老夫的《兵法六疏》实不如你这本《北斋兵法》,甘拜下风。”
“都说云鹿书院的读书人,品性高洁,名不虚传。”
裴满西楼笑了,笑的酣畅淋漓。
他为什么要挑张慎做垫脚石?理由有三个:张慎名气够大;张慎隐居二十多年;张慎是云鹿书院读书人,直抒胸臆,品德有保证。只要自己的兵书能折服对方,他就不会昧着良心打压。
君子可欺之以方,就是这个道理。
凉棚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失去了表情。
竖瞳少年玄阴嘶声笑道:“都说大奉文道昌盛,尽是读书种子。看来,都不及我裴满大兄。大兄,等你回了北方,你就是咱们神族的许银锣了。”
他指的是如许七安一样备受爱戴。
闻言,凉棚外的国子监学子又羞愧又愤怒,想反驳怒骂,却觉得羞于开口,谩骂只会更丢人,憋屈的咬牙切齿。
翰林院的学霸们一脸尴尬。
其他领域的学术,他们还能有来有往的讨论、争辩,打战这一块,学霸们连战场都没去过,毫无发言权,纸上谈兵只会惹人笑话。
黄仙儿娇笑起来,也不知是开心,还是在嘲笑。
“这文会一点意思都没有,早知道就不来了。”有女眷抱怨道。
她们怀着期待和热忱而来,想看的是蛮子吃瘪,而不是杨武杨威,力挫大奉读书人。
怀庆叹了口气,她是女儿身,这种场合不好下场,否则就是打读书人的脸,而且,兵法之道,她也只是看过一些兵书而已。
那裴满西楼是白首部少主,久经战事,经验丰富,水平肯定比她高很多很多。
“扶我回去!”
太傅握着拐杖,用力顿了三下,低吼着说。
老人满脸失望。
……
寝宫里。
老太监脚步飞快的跑进来,脸色忐忑。
帷幔低垂,榻上,元景帝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老太监低声道:“张慎,服输了……”
“啪!”
元景帝把书摔在了老太监脸上。
……
芦湖畔,凉棚里。
裴满西楼朝四方作揖,笑容温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姿态:“多谢各位指教,大奉不愧是文道昌盛之地,令人心生向往。”
这话听在众人耳中,就像在嘲讽,不,这就是嘲讽。
太傅面沉似水,加快了脚步。
诸公纷纷起身,沉默的离开案边,打算走人。
“笃!”
酒杯放在桌上的声音有些沉重,引来周遭人的侧目。
许二郎翩翩然起身,朗声道:“我大哥有句诗:忍看小儿成新贵,怒上擂台再出手。”
声音传开。
太傅停下脚步,回眸看来。
诸公和勋贵武将们看了过来。
国子监的学子看了过来。
裴满西楼愕然的看着这位出言挑衅的翰林院年轻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