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血屠三千里的案子扑朔迷离,似乎另有隐情,在这样的背景下,许七安认为暗中查案是正确的选择。

  过于高调的话,会让自己,让同伴陷入危局。

  杨砚率领的使团,是明面上的幌子。

  稳打稳扎的计划……王妃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些东西哪里去了。”

  “要你管。”许七安毫不留情的怼她。

  两人继续上路,避开官道,走山间小道,田埂,或直接翻山越岭。

  整整一天,某个小气的女人再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走山路也有好处,沿途的风景不差,青山绿水,白云悠悠。

  偶尔能见到傲立崖上的青松,亭亭如盖。也能见到路边盛放的野花,朴实而坚韧。

  许七安是个怜香惜玉的人,走的不快,偶尔还会停下来,挑一处景色秀丽的地方,悠闲的歇息小半时辰。

  与她说一说自己的养鱼经验,往往招来王妃不屑的冷笑。

  ……

  半旬之后,使团进入了北境,抵达一座叫宛州的城市。

  宛州是小州,比县大比郡小,宛州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是楚州的粮仓之一。

  此地建筑风格与中原的京城相差不大,不过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又因附近没有码头,所以繁华程度有限。

  杨砚出示了朝廷文书后,城门上的最高将领百夫长,亲自带队领着他们去驿站。

  使团刚在驿站休整下来,杨砚洗了个热水澡,刚要坐下来喝茶,宛州刺史来了。

  知州大人姓牛,体格倒是与“牛”字搭不上边,高瘦,蓄着山羊须,穿着绣鹭鸶的青袍,身后带着两名衙官。

  “下官不知几位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牛知州态度极为谦卑,与大理寺丞和两名御史还有杨砚见礼后,问道:“敢问,几位大人所来何事?”

  杨砚不擅长官场交际,没有作答。

  大理寺丞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书,笑容满面的递过去,并三言两语与知州开始称兄道弟。

  牛知州与大理寺丞寒暄完毕,这才展开手中文书,仔细阅读。

  看完文书后,牛知州表情极为古怪,甚至觉得荒谬,目光扫过众人,试探道:“敢问,哪位是许银锣?”

  大理寺丞叹息一声,悲伤道:“使团在途中遭遇敌人伏击,许银锣为保护大伙,身受重伤。我等已派人送回京城。”

  牛知州大惊失色:“竟有此事?何方贼人敢伏击朝廷使团,简直无法无天。”

  姓刘的御史摆摆手,道:“此事不提也罢,牛大人,我等前来查案,正好有事询问。”

  牛知州连忙作揖:“御史大人请问。”

  刘御史沉声道:“楚州战况如何?”

  闻言,牛知州叹息一声,道:“去年北方大雪连天,冻死牲畜无数。今年开春后,便时常入侵边境,沿途烧杀劫掠。

  “好在镇北王麾下兵多将广,城池未丢一座。蛮族也不敢深入楚州,只可怜了边境附近的百姓。”

  并不是所有百姓都住在城里,那些遭遇蛮族劫掠的,是村落和镇子里的百姓。

  使团众人相视一眼,刑部的陈捕头皱眉道:“血屠三千里,发生在何地?”

  牛知州苦笑摊手,道:“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诸位大人应该知道,楚州纵横加起来,不过八千里。若是有血屠三千里之事,那下官还能站在这里与大人们说话?”

  刘御史嗤笑一声:“大家都是读书人,牛知州莫要耍这些小聪明。”

  “血屠三千里”是一个典故,源于古时战国时期,有一位嗜杀成性的将军,破灭敌国时,带领军队屠戮三千里。

  后世引为典故,用来形容大型杀戮以及残暴冷酷。

  蛮族虽有骚扰边境百姓,烧杀劫掠,但镇北王传回北方的塘报里,只说蛮族滋扰边关,但都已被他带兵打退,捷报不断。

  蛮族如果真的做出“血屠三千里”的暴行,那就是镇北王谎报军情,严重渎职。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询使团

  “下官是真的不知道,宛州离北边尚有数日路程,几位大人若是不信,不妨再往北走走,眼见为实。”

  牛知州连声辩解,就差指天为誓。

  牛知州一个小人物,大概率是不知情的,因此众人没有为难他。

  刘御史又询问了几个关于北境的问题后,大理寺丞笑眯眯的起身相送。

  目送牛知州坐上马车,带着衙官离开,大理寺丞返回驿站,屏退驿卒,环顾众人:“我们现在是北上,还是在驿站多逗留几天?”

  刑部的陈捕头低声道:“继续留在驿站,淮王的人必然会寻来。届时,我们便只能与他们一同北上。”

  “这不是正好吗。”另一位姓周的御史,笑道:“我们在明,许银锣在暗,吸引淮王的注意,就是我们的任务。”

  大理寺丞感慨一声:“也不知道王妃状况如何,是生是死。”

  闻言,陈捕头和两名御史一脸冷笑,王妃和褚相龙的死活,与他们何干。

  那种阴险狡诈的卑鄙小人,死了才好。

  杨砚告诉他们,许七安打退北方高手后,便独自上路,秘密前往北境查案。

  这个计划赢得众人一致赞同,并承诺保守秘密。三司官员们如此配合,一来是刚受过许七安的救命之恩,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从敌视转为亲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