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茶楼里,说书先生正说着百说不腻的“浩然正气侠义昭彰大盟主除恶传”。

  这时忽然有几个小孩喊道:“陈叔!我们怎么听说,当初大战赵无视的,是好几个人?”

  “什么好几个人!十绝武圣,什么时候以多欺少过?你们年纪小、不懂!”说书的中年人板着脸教训道。

  “你说谎!我在武林坊市听人说,根本没人认识什么十绝武圣,大家都是叫楚太岁!”又有个孩子喊道。

  陈叔气得一堵,指着他说道:“你、你还敢去武林坊市?看我不告诉你爹!到时候打烂你的屁股!”

  几个小鬼飞也似地一哄而散……

  天圣十二年,虽然百废待兴,但天下已经日渐宁静。

  两年前宋廷内乱,被楚太岁天降正气,铲除了赵无视,郡马彻底把持护龙山庄,同时宋廷也与正气盟协议,在各县城建立专门的“武林坊市”。

  江湖传闻,楚鹿人与“慕容复”本就是假翻脸,不过郡主一事……

  所知之人,着实不多,只知道有传言称,楚鹿人到临安时,经常留宿郡主府——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嘴欠的,因为此事挨过正气盟的毒打。

  如今掐指一算,从楚太岁初在大理成名算起,已经十年岁月,

  ……

  同是两年前,吴三桂悔过出家,命其子吴康起兵反清,沐王府、郑王府也都乘势而起,清帝大征人力,欲以汉八旗治汉乱,结果五路大军反水了三路。

  满清引以为傲的满八旗,战斗力也下滑的令人咋舌,而且战斗意志极其动摇,溃败后多想着“捞一笔就跑”。

  清帝传令想要调回两白旗时,乔峰却力劝其遵从其父的嘱托——既然汉人都在反,那就索性出关回祖地。

  然而清帝不愿北迁,担心匆忙出关被乔峰架空,死守满京……

  上个月,郑王府、沐王府的义军,攻破了人心涣散的故都,清帝于城外上吊自尽。

  义军入城后,为三太子、五太子继位之事,摩擦不断,怎料此时长平公主出现,呵斥双方无耻。

  如今君位未决,不过在吴康的力主下,先与正气盟议定了“武林坊市之约”……

  而吴康之所以这关键时刻,不在满京战场,却是因为另外一事。

  同样天圣十年的时候,吴康起兵之时,蒙元汝阳王挂帅东征。

  然而半年前,蒙元东征军动作“诡异”,后证实是军需后勤混乱所致,并出现了纵兵掠民的情况。

  吴康劝阻无效后,山海军主力调头与蒙元对峙……

  并且就在三个月前,忽必烈亲自督军,突然出兵襄阳,仿佛东征军只是为了吸引宋廷与清廷的注意!

  虽有内奸里应外合,但在襄阳军民一心、襄阳侠士与正气盟齐心协力之下,生生挡住了前期突然爆发的攻势。

  后楚太岁再度大展神威,于沙场斩首成功,当场击杀忽必烈,元军溃败……

  元军退去后,权臣扶持幼主,命汝阳王送质子回京,就算不想送质子……质女总也要的吧?

  王保保不仅是世子,而且是军中大将,汝阳王自然有心反抗,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赵敏懂事,主动劝说父亲,这才成行。

  然而赵敏一到上都,几个权臣便私自做主,要将赵敏嫁给幼主——虽说幼主才六岁,但是不碍事儿。

  汝阳王闻讯大怒,直接献函谷关投降山海军,结果……汝阳王也想不通,这仗都还没来得及打起来,敏敏怎么就登基了?

  上都一番流血之后,城头变幻大王……大汗旗。

  当然,这关也没白献,本来就是“交易”的一部分。

  最终蒙元退出关中,退回河套一带……

  蒙古金帐自然不承认赵敏这女大汗,并且也恼怒元汗国居然轻易就放弃了关中,虎视眈眈欲南下征讨。

  此时,西夏、西域诸国,以及在满洲建立不久的“辽”,与蒙元残部结盟,抵挡住了蒙古金帐大军的南下。

  江湖传闻,楚太岁已经赴大漠,刺杀蒙哥汗!

  海外东瀛,这两年也不安生。

  就在赵无视伏诛之后不久,东瀛遭遇海怒,民间传说是有人触怒了海神,不过江湖中也有传闻说是新阴流丧心病狂,以人祭吸引海中巨兽,欲屠龙脉!

  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过从东瀛并没有搞出什么大动作、反而新阴流的掌门人换了来看,至少应该是没成功。

  只有一些正气盟成员,喝醉时说走嘴过,说是正气盟为东瀛主持过公道……

  岛上内部倒是混乱了一番,出云、扶桑各国大战,最终新阴流支持的扶桑大获全胜,不过……之后却神奇的也与正气盟商定了“武林坊市之约”,并且新阴流的掌门人柳生飘絮,也已经加入正气盟。

  还有传言说,龙脉神兽确实被屠了,不过是被截胡、得手的是日月神教。

  ……

  天下虽未定,但总体已经趋于大乱的尾声,并且因为“武林坊市”的渐渐铺开,民间局势倒是安稳了许多。

  唯一令不少人遗憾的是,正气盟始终没有吐口,关于将乡绅土豪,也纳入保护范围之事……

  而说起土豪,两年前天下最是土豪的万三千,突然变成了万大善人,以“掌柜”自居,却也不知道幕后老板是谁,只知道万千商行变得尤为“和善”,甚至令人怀疑,莫非他们真的开始只做善事、不赚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