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守山人缓缓举起灯笼,火光拔升,长陵石碑干枯的碑面,掠过一线圣光,这缕圣光从山脚下拔升,如一线海潮,掠过成千上万枚碑石,照耀了整座长陵,然后汇聚在山顶之处,以山顶一点为圆心,波荡散开——
“嗡!”
雾气就此破散。
破晓长夜,被光明照破。
……
……
顾谦之前从未觉得,长陵的山路,竟是这般步步难行……
每行一步,太子便要温声开口,叮嘱一句。
“桃枝城新任黜置使郭大路可以重用……此人刚正不阿,可胜任昆海楼右使之位,若不愿迁来天都,也不必勉强。右使之位,还有以下几个人选……”
“你一直抱怨,昆海楼缺个能文善撰的笔杆子。被贬至礼部祠祭司的员外郎葛清,檄文写得不错,北伐战潮已起,他可堪一用……”
字字戳心。
这些都是琐碎细微的小事。
而太子能清晰记得这座朝堂内每一个兢兢业业的官员……大到三司六部的大司首少司首,小到一个偏远位置的撰文小官。
每日,如山一片的帖文,雪花般汇入皇宫。
大事小事细枝末节,太子都坚持亲力亲为,不知疲倦地批阅奏示。
这十年,大隋四境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蜕变。
三皇子和二皇子夺位争权之时,四境之内常有流匪,因为两境皇子为争“大势”,剥削基层,百姓疾苦,只能去当流寇匪徒,而圣山中人高高在上不沾烟火气,忙着拉帮结派争权夺势……又怎会在意底下生灵的死活?
如今则太不同。
太子为四境减免赋税,顶着言官讨骂的浪潮,命令中州打开城门,接纳东境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为其开城送粮,鼓励耕作。
以铁律压制圣山,四境归心,以重刑压乱世,剿杀匪徒。
如果大隋皇帝,以修行境界来排名。
那么李白蛟,一定是排不上什么名次的,他自幼生来体弱,依靠先皇的血脉,也未能修行到多高的境界……更不用说,与太宗相提比论。
可要问什么是明君?
麾下江山社稷,百万子民,会给出答案。
太子执掌天都的这十年,挽大厦之于将倾,拨乱反正,钦定太平。
虽未登基,却已是当仁不让的圣仁之君。
而如今……令顾谦心酸的是,太子特地喊自己来长陵说的这些话,在以往,是会以帖文形式,送至昆海楼的。
这些事情并不紧急,之所以要当面说。
是因为……来不及拟定帖文了。
这是托遗之词。
殿下要将昆海楼彻底地交付给自己,却又担心未来遭遇的种种波动,所以不嫌繁冗地琐碎念着未来昆海楼需要招纳和兼收的人才……国之大厦,怎可一梁撑柱,顾谦再如何顾全大局,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兼顾整座昆海楼。
其实太子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他审视大隋朝野已久,君侧唯有顾谦一人。
其实太子心中早已在庙堂之中甄选出诸多可堪一用的栋梁之才……之所以先前未能提拔,一是因为距离东境大泽之战收官落幕,不过五年,庙堂换血,改朝换代,那些初立新人,还需仔细审查。
二是因为,光明密会的成立,让太子变得更加谨慎。
大隋高层的提拔,一定要千挑万选,切不可草率决定……当年佛门出了一位“戒尘”,令灵山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而统御四境的大隋皇权,一旦生出影子,那么整座天下都会遭殃。
底蕴再丰厚,也承受不起这般苦痛代价。
交代了陟罚臧否,提拔贬低的诸多琐事之后,太子终于说到了第一件严肃的大事。
“顾谦,从今日起,天都对北境的军务处置权……就交给你了。”
顾谦面色震惊。
皇权之下……四境之内,皆为隋土。将军府的北境铁骑举世无双,可即便如此,依旧需要按照天都律法行事。
何为军务处置权?
他一令之下,可以断绝天都对沉渊君的所有援助……让百万铁骑粮草断缺,让北境长城星辉匮乏。
太子……这是真的在交代后事。
“殿下?”
顾谦神情苍白,却看见轮椅上的李白蛟轻声一笑。
“思前想后……这军务之权,唯有交付与你才能放心。”
太子缓缓开口,声音却是愈发冷峻。
“你行事稳妥,能辨黑白……北境战争已启,自今日起,天都务必全力驰援将军府,若庙堂上有人胆敢拿此事做文章,妄想挑拨离间,玩些蝇营狗苟的手段……不必留情,当即问斩,杀一儆百!”
最后几字,肃杀之气已凛然于面。
顾谦面色一凛,声音黯然道:“是……可是殿下……”
“不必有什么负担。”李白蛟早就猜到顾谦要说什么,摆了摆手,打断道:“你只管坐镇天都,稳住后方。这场战争有宁奕沉渊去打,天都只要起辅佐之用,保证星辉资源输送不断,定能取胜。”
话已至此。
顾谦只能到此为止……他看着轮椅上的太子,眼中闪过不忍。
他其实关心的不是军权。
而是殿下的身体。
可今日,太子召见自己,宁奕,徐清焰,张君令……顾谦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嗡!”
雾气就此破散。
破晓长夜,被光明照破。
……
……
顾谦之前从未觉得,长陵的山路,竟是这般步步难行……
每行一步,太子便要温声开口,叮嘱一句。
“桃枝城新任黜置使郭大路可以重用……此人刚正不阿,可胜任昆海楼右使之位,若不愿迁来天都,也不必勉强。右使之位,还有以下几个人选……”
“你一直抱怨,昆海楼缺个能文善撰的笔杆子。被贬至礼部祠祭司的员外郎葛清,檄文写得不错,北伐战潮已起,他可堪一用……”
字字戳心。
这些都是琐碎细微的小事。
而太子能清晰记得这座朝堂内每一个兢兢业业的官员……大到三司六部的大司首少司首,小到一个偏远位置的撰文小官。
每日,如山一片的帖文,雪花般汇入皇宫。
大事小事细枝末节,太子都坚持亲力亲为,不知疲倦地批阅奏示。
这十年,大隋四境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蜕变。
三皇子和二皇子夺位争权之时,四境之内常有流匪,因为两境皇子为争“大势”,剥削基层,百姓疾苦,只能去当流寇匪徒,而圣山中人高高在上不沾烟火气,忙着拉帮结派争权夺势……又怎会在意底下生灵的死活?
如今则太不同。
太子为四境减免赋税,顶着言官讨骂的浪潮,命令中州打开城门,接纳东境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为其开城送粮,鼓励耕作。
以铁律压制圣山,四境归心,以重刑压乱世,剿杀匪徒。
如果大隋皇帝,以修行境界来排名。
那么李白蛟,一定是排不上什么名次的,他自幼生来体弱,依靠先皇的血脉,也未能修行到多高的境界……更不用说,与太宗相提比论。
可要问什么是明君?
麾下江山社稷,百万子民,会给出答案。
太子执掌天都的这十年,挽大厦之于将倾,拨乱反正,钦定太平。
虽未登基,却已是当仁不让的圣仁之君。
而如今……令顾谦心酸的是,太子特地喊自己来长陵说的这些话,在以往,是会以帖文形式,送至昆海楼的。
这些事情并不紧急,之所以要当面说。
是因为……来不及拟定帖文了。
这是托遗之词。
殿下要将昆海楼彻底地交付给自己,却又担心未来遭遇的种种波动,所以不嫌繁冗地琐碎念着未来昆海楼需要招纳和兼收的人才……国之大厦,怎可一梁撑柱,顾谦再如何顾全大局,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兼顾整座昆海楼。
其实太子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他审视大隋朝野已久,君侧唯有顾谦一人。
其实太子心中早已在庙堂之中甄选出诸多可堪一用的栋梁之才……之所以先前未能提拔,一是因为距离东境大泽之战收官落幕,不过五年,庙堂换血,改朝换代,那些初立新人,还需仔细审查。
二是因为,光明密会的成立,让太子变得更加谨慎。
大隋高层的提拔,一定要千挑万选,切不可草率决定……当年佛门出了一位“戒尘”,令灵山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而统御四境的大隋皇权,一旦生出影子,那么整座天下都会遭殃。
底蕴再丰厚,也承受不起这般苦痛代价。
交代了陟罚臧否,提拔贬低的诸多琐事之后,太子终于说到了第一件严肃的大事。
“顾谦,从今日起,天都对北境的军务处置权……就交给你了。”
顾谦面色震惊。
皇权之下……四境之内,皆为隋土。将军府的北境铁骑举世无双,可即便如此,依旧需要按照天都律法行事。
何为军务处置权?
他一令之下,可以断绝天都对沉渊君的所有援助……让百万铁骑粮草断缺,让北境长城星辉匮乏。
太子……这是真的在交代后事。
“殿下?”
顾谦神情苍白,却看见轮椅上的李白蛟轻声一笑。
“思前想后……这军务之权,唯有交付与你才能放心。”
太子缓缓开口,声音却是愈发冷峻。
“你行事稳妥,能辨黑白……北境战争已启,自今日起,天都务必全力驰援将军府,若庙堂上有人胆敢拿此事做文章,妄想挑拨离间,玩些蝇营狗苟的手段……不必留情,当即问斩,杀一儆百!”
最后几字,肃杀之气已凛然于面。
顾谦面色一凛,声音黯然道:“是……可是殿下……”
“不必有什么负担。”李白蛟早就猜到顾谦要说什么,摆了摆手,打断道:“你只管坐镇天都,稳住后方。这场战争有宁奕沉渊去打,天都只要起辅佐之用,保证星辉资源输送不断,定能取胜。”
话已至此。
顾谦只能到此为止……他看着轮椅上的太子,眼中闪过不忍。
他其实关心的不是军权。
而是殿下的身体。
可今日,太子召见自己,宁奕,徐清焰,张君令……顾谦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什么。